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支持鼓勵農民創業創新
2017-11-24 07:24:3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彥 宋晨曦 黃春英 李志達 李晶琳 譚迎春 張桂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省農委勞轉處處長 侯立宏

  不斷提昇創業水平助推龍江經濟振興

  近年來,我省把農民創業作為助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力量,在全國率先將農民創業作為『雙創』的一支重要力量,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市場引導的原則,采取一系列務實措施,舉全省之力加以推進,全面激發調動農業農村創業創新的創造力,引導越來越多的創業者投身『雙創』大潮,使農民創業成為推動龍江振興發展的生力軍。我省的這一做法得到了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農業部的充分肯定。

  據省農委勞轉處處長侯立宏介紹,目前全省上下對農業農村創業創新已形成廣泛共識,創業主體在農業農村領域的『雙創』實踐蔚然成風,一片向好:農民創業隊伍不斷壯大;創業資本投入日益多元;創業領域進一步拓寬,已由原來以種養業為主向種養加銷全產業鏈擴張轉變,產業領域覆蓋農村全部,在非農產業創業的農民比重已超過50%,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創業主體佔比近35%;創業規模進一步擴大,一批由農民創業家、農民合作組織帶頭人、家庭農場主、個體經營者組成的農民創業群體在龍江大地迅速成長壯大;湧現出合作組織帶動、村集體帶動、產業帶動、能人帶動、互聯網+帶動、協會帶動等多種創業模式,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農民創業人數144萬人,創業純收入已突破300億元。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侯立宏認為,這對我們推進農民農村創業創新工作是極大的鼓舞,既堅定了我們繼續抓好這項工作的信心,也倍感責任重大。從我省實踐看,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強化組織推動、聚集農民創業合力,強化政策激勵、優化農民創業環境,強化指導服務、搭建農民創業平臺,強化示范引帶、營造農民創業氛圍這『四個強化』,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推進措施。

  侯立宏介紹,從2015年開始,省政府連續三次召開全省近萬人參加的農民創業工作專題推進會議,先後出臺了《關於扶持農民創業的若乾意見》、《黑龍江省農民創業三年行動方案》,《黑龍江省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從市場准入、財政扶持、用地用電、稅收優惠、規費減免和金融支持等多方面、多領域制定了具體政策措施,各地也紛紛出臺扶持政策,為農民創業創造寬松環境;各地建立了農民創業指導服務專家團隊,積極開展創業培訓、項目開發、風險評估、開業指導、信貸扶持、全程跟蹤的『六位一體』服務,為農民創業保駕護航;全省認定了71個農民創業培訓基地,建立了60個農民創業園區、621個農民創業示范基地,建設了1316個『互聯網+農業』綠色有機種植高標准基地,免費為農民創業提供考察實習服務。目前,已累計接待考察實習農民5.8萬人次;累計培訓創業型農民4.2萬人,做到每個村都有若乾農民創業帶頭人。同時,通過樹立農民創業典型、舉行農民創業宣講報告會,全方位宣傳創業項目成果、創業人物事跡、創業成功模式,示范引領了農民創業向縱深推進。

  侯立宏表示,下一步,將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在拓展創業領域、壯大創業群體的基礎上,把提昇創業就業層次和發展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進一步營造支持鼓勵創業的環境,加大融資、項目、營銷、培訓等服務創業的力度,在廣袤的黑土地上掀起更為波瀾壯闊的農民創業大潮,助推龍江全面振興發展。

  綏化市農業委員會主任 門貴昌

  發展『寒地黑土+』增添農民創業活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這就要求我們要充分認識到農民創業創新,對於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座談會上,綏化市農業委員會主任門貴昌開門見山。

  門貴昌認為,推進農民創業,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新突破的重要支橕。對區域而言,是發展之策;對農民來講,是致富之本。推動農民創業,可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發展『寒地黑土+』休閑旅游、健康養老、文化教育等多種新業態,既解決了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後剩餘勞動力的出路問題,又為農業農村發展增添了新動能、新活力。

  門貴昌介紹,近年來,綏化市委市政府落實幫扶措施、提供創業服務、培育創業典型,取得了可喜成果。今年截至目前,全市農民創業總投資172億元,比去年增長40%;創業個數達到6.3萬戶,比去年增長13.2%;參與創業人數29萬人,比去年增長63.8%;帶動農民就業59萬人,比去年增長40%;實現淨利潤56億元,比去年增長43.5%;預計年末創業人數達到31萬人,帶動就業人數達到62萬人,拉動農民人均增收1500元。

  談到近年來綏化農民『雙創』的特點,門貴昌介紹說,一是創業方式向模式化轉變。農民創業方式由以前的主要依靠政府、勞動力市場和單打獨斗向多種新型經營主體合作化闖市場轉變,形成了合作組織帶動、村集體帶動、產業帶動等7種創業模式。通過推廣實踐,綏化市先後培育了200個『農民創業領軍人物』,創建了100個『農民創業示范基地』,被評為國家返鄉農民工創新創業示范基地;綏棱縣被評為『全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示范縣』。二是創業領域向多元化轉變。農民創業領域由簡單的勞務輸出、種養業、建築業等向農產品加工、農村物流、農家樂、互聯網等新的行業和領域擴展。創辦農產品加工中小企業達691個;創辦社會服務企業4934個,個體運輸企業5997個;創辦各類農村電商主體2874個,鄉村旅游、農家樂從業人員1.89萬人。三是創業規模向集團化轉變。在全市200個領軍人物中,投資規模在100萬元—1000萬元的佔54.5%,年純收入50萬元—500萬元的佔50%。青岡縣萬德福食品有限公司,通過幾年的不懈發展,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產品種類越來越豐富,由原來的單純粘玉米昇級為玉米漿、玉米餅等深加工產品,並注冊了『雲淇』產品商標,產品遠銷全國各大中型以上城市及俄羅斯等地。四是創業作用向拉動區域經濟發展轉變。農民創業對於拉動區域經濟發展作用明顯。在農民創業領軍人物群體中,有8人創辦了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今年上半年,這些企業銷售收入達3.1億元,納稅110餘萬元,創造近500個就業崗位。五是創業方向帶領貧困戶脫貧轉變。全市200名農民創業領軍人物裡,有45人在興辦合作社及企業過程中,安排本村及周邊村屯貧困農戶就業,共吸納帶動近1500名農民就業脫貧。

  門貴昌說:『下一步,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十九大會議精神,大力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優化農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業就業環境,按照打造「寒地黑土之都、綠色產業之城、田園養生之地」的目標定位,科學謀劃、精准施策,全力推進農民創業工作再上新臺階。』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輝

【專題】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 奮力譜寫中國夢龍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