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為黑龍江全面振興發展建言獻策 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大會發言摘編
2018-01-25 12:29:1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大力培育我省冰雪運動後備人纔

  省政協委員、民進省委主委、哈爾濱市政協副主席張顯友

  我省作為冰雪大省,具有開展冰雪運動的資源優勢、悠久傳統和群眾基礎。大力培育冰雪運動後備人纔,助力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成績提昇,推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早日實現,既是龍江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也是提高我省冬季體育運動水平,保持冰雪運動項目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

  就培養我省冰雪運動後備人纔的發展提出建議,一是打牢學校冰雪體育的基礎,著力擴大冰雪運動人口。鼓勵各類學校開展特色冰雪項目,加大對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資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在全省中學開展冰雪體育項目列為中考體育考試科目試點工作;大力推進冰雪運動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深入基層普及冬奧會和冰雪運動知識,廣泛開展雪地足球、趣味滑冰、冬季運動會等群眾性冰雪體育活動;加快冰雪產業發展,培育冰雪體育賽事品牌,促進冰雪競賽、健身、場館、貿易、旅游、展會和科技產業多元協調發展。二是明確培育精英的目標,健全後備人纔培養管理機制。因地制宜規劃布局,建議各市地圍繞我省承擔的奧運任務,進行項目分工布局,突出開展優勢項目、重點項目和自身特色項目;加強訓練網絡建設,形成青少年初級訓練、中級訓練、高級訓練三級訓練網絡體系;建立聯動培養機制,建立『體教結合、校企結合、校社結合』的人纔培養聯動機制,教育部門、冰雪企業和單項協會形成資源交換、跨界合作的冰雪教學聯盟,打造全國精英冰雪人纔的培養高地。三是把握創新投入的手段,完善後備人纔培養保障體系。暢通冰雪後備人纔昇學渠道,在省內高校設立冰雪項目運動隊,出臺冰雪項目單獨招生政策;深化青少年冰雪後備人纔培養投入創新,建立政府主導、市場參與、社會支持的培養經費投入機制;全面加強青少年冰雪體育設施建設,落實公辦體育運動學校生均教育經費,將基層冰雪項目體育設施建設納入全民健身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明確其在公共體育設施的規劃和建設中所佔比例。四是關注執教能力的提昇,加強教練員隊伍建設。依托黑龍江冰雪體育職業學院等省內外高校,定期開展教練員和運動員的集中培訓、進修和教學交流活動。對輸送高水平人纔的教練員提高獎勵標准,提高教練員隊伍待遇。加大對業餘後備人纔訓練的科技投入,積極開展運動訓練科學課題攻關活動。

  關於促進我省邊境地區人口合理增長的建議

  省政協委員、農工黨省委主委、齊齊哈爾大學校長馬立群

  邊境地區地處對外開放的前沿,在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由於我省邊境地區地理位置相對偏遠,除個別口岸經濟發展較好外,絕大部分邊境地區屬於自然條件相對惡劣、教育和經濟發展滯後、道路交通不通暢和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相對落後的區域,致使邊境地區人口總量逐年減少,人口年齡結構失衡,勞動力素質下降,制約了邊境地區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我省應加大力度支持邊境地區加快發展,建議因地制宜綜合施策,吸引集聚人力資源。一是恢復和增加我省邊境地區高寒補貼。二是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提高邊境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吸引更多外來人口到我省邊境地區發展。三是加強教育文化建設,大力發展邊境地區高等(職業)教育,合理規劃專業,為邊境地區發展培養急需人纔。建議充分發揮特色區域文化優勢,助推邊境地區產業發展。一是在國家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充分利用邊境地區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良好的生態優勢,發展康養產業和邊境特色旅游產業。二是結合邊境地區特色產業,發展道地藥材基地、抗寒育種基地、特色書畫基地(岩畫、魚皮畫、板畫等)等。建議加大地方病醫療救助,減輕其對邊境地區人口健康的影響,加強對高血壓、冠心病等寒地病可控因素的研究,對患病後需終身服藥的地方病實行補助。切實解決邊境農民和困難職工看病就醫等基本社會保障問題。建議按照新發展理念,實施邊境地區資源與人口匹配政策,將居住在國家和省級森林、濕地、地質公園等自然保護區的邊民遷出,與布局零散的村莊和人口進行適當合並,減少在公共設施上的投資費用,保證公共設施獲得規模經濟。邊境地區耕地、草地等資源要與戶籍及實際居住人口進行關聯管理,確保資源開發規模與邊境人口數量相匹配。建議建立人口預警機制,加強邊境地區人口安全問題的評估研究,定期收集、儲存、整理相關信息,分析預測邊境地區人口變化狀況及趨勢,評估邊境地區人口安全水平狀況,劃分邊境地區人口安全等級,研究制定邊境地區人口安全保全政策、人口安全規劃,切實保障邊境地區人口的合理布局與合理增長。

  關於把哈爾濱打造成對俄合作中心城市的建議

  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省委主委、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龐達

  《國務院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乾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明確提出,支持哈爾濱打造對俄合作中心城市。

  為把哈爾濱市打造成對俄合作中心城市,建議一是搭高平臺,增強整體服務能力,一方面,建設好哈爾濱新區,另一方面,申建對俄合作自貿區。二是聯通通道,增強物流服務能力,具體聯通『航空、鐵路、公路、水運、光纜』五個通道。三是暢通渠道,增強經貿服務能力。加快建設開放型加工制造產業集聚區,依托哈爾濱新區,大力發展航空裝備、機電裝備、新材料、寶玉石加工、綠色食品、生物醫藥、木制品加工等重點產業;建立大宗商品交易集散地和物流中心,引導大型批發市場,適應俄羅斯采購商需求,構建國家級跨國采購平臺,擴大雙向采購規模和覆蓋區域;打造對俄合作企業總部基地,吸引國際機構總部、央企總部、大型民營企業總部等入駐;搭建跨境產業合作園區,抓住俄羅斯遠東地區新成立6個經濟超前發展區的機遇,建立互為原材料供應通道、互為半成品加工的基地和銷售市場;加快建設哈爾濱對俄易貨平臺,設立對俄易物網絡平臺,開展易物采購、易物營銷、易物投資等。四是融通資金,增強金融服務能力。申請設立中俄金融合作實驗區,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跨境人民幣、利率市場化、跨境電子商務、自由貿易賬戶、離岸金融和金融租賃等對俄金融服務;打造中俄本幣結算和盧布現鈔交易中心,引導商業銀行發展信用證、保函、國際貿易融資、遠期結售匯等;建立對俄區域股權中心和期貨交割庫,依托相關交易中心,促進中俄土地、林權、商標、知識產權和固定資產等要素產品交易。五是融通文化,增強交流服務能力。依托哈爾濱新區,推進航空航天、信息通訊、核電裝備、復合材料、船舶制造、醫用激光、生態環保、礦山裝備等領域研發合作,打造對俄科技合作中心;依托哈夏音樂會、哈爾濱音樂學院、哈爾濱大劇院等,辦好中俄文化藝術活動,打造對俄文化交流中心;同時,還應打造好對俄教育合作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會展商務信息中心和國家級對俄服務外包示范城市,推進對俄中醫藥服務。通過文化的融通,促進廣泛交流與合作。

責任編輯:彭佳麗

【專題】牢記囑托 嶄新答卷——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黑龍江兩周年特別報道

【專題】位置,增強時代——第九屆中國衛星導航技術與應用成果展

【專題】新時代新龍江新作為——聚焦2018年黑龍江省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