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深翻地打品牌貧困鄉村美起來
2018-02-08 13:53:4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董新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2月8日訊 駐村要駐出產業,要讓鄉村發展起來,美起來。從2017年6月開始,省國稅局派駐拜泉縣大眾鄉大眾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孫天松很快適應了角色的轉換,在村裡做了幾件大事。

  如何讓村民種好地、賣高價、轉觀念、真脫貧?帶著這樣的課題和目標,孫天松駐村後的每一步都有的放矢。

  來到大眾村村部與孫天松匯合,村部裡的愛心超市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學生用品、冬衣、書籍等每一件都擺放整齊。恰巧遇到有村民來領棉衣,記者跟著走進了這間不算大但豐富的愛心超市。從大眾村7組步行30多分鍾來到村部的是村民周愛民,今年64歲。孫天松引導他到愛心超市選衣服,老人相中了一件顏色鮮艷的棉衣,高興地拿走了。孫天松說,這些整齊的愛心物品都是省國稅局的乾部職工捐贈的,有1000餘件。天冷了,早就想給老人送家去,老人卻說,想來看看他們,多走走路當鍛煉身體了。孫天松告訴記者,大眾村全村貧困戶有134戶284人,是拜泉縣9個深度貧困村之一。在深度貧困村裡駐村是什麼樣的心情?孫天松說,擔子重,但乾勁更足。

  為了改進大眾村種植技術,提高農作物產量,孫天松利用省財政扶貧專項資金,並協調幫扶單位購買了2臺大馬力深松整地的農機。2017年10月,這2臺『大塊頭』便發揮了威力,共深松整地8000多畝,獲得作業補貼16萬元,帶動貧困戶98戶202人。深松整地為村民節約了整地成本,『往年我們整地每畝地得花十四五塊錢,今年村裡有大農機了,每畝地纔收4塊錢,這可是大好事。』一名村民對記者說起這2臺大機械的『功勞』。孫天松說,村民都知道深松整地效果好,種地效益高,單整地這一項就為村民節約費用9萬元。通過深松整地,預計今年畝產可提高效益15%至20%,可為農民增收近80萬元。除了購置大型農機設備,孫天松還利用省國稅局的幫扶資金,在大眾村修建了300平方米的機車庫,目前已經投入使用。大眾村村支部書記侯佔鋒說:『孫天松隊長以服務農戶為宗旨,對於低窪地、邊角地等其他農機不連接的地塊,村裡都承接下來,這讓村民很感動,也讓村兩委的工作贏得了百姓的認可。』

  翻好地為了種好地,種好地還要賣出好價錢。為了提高農作物的經濟效益,孫天松在提昇大眾村大豆品牌上下功夫,通過聯系相關部門,為大眾村爭取了15000畝的大豆綠標認證。有了『綠標』,一斤大豆能多賣0.4元,孫天松說起為大眾村農產品打造品牌、提檔昇級信心滿滿。他說:『大眾村已經與九三集團下屬公司簽訂了大豆包銷協議,這讓村民種地心裡更「托底兒」。』為了讓村裡的金牌玉米合作社有序發展,孫天松和隊員積極為合作社爭取到200萬元貸款。孫天松還與惠豐集團對接,在村裡建立了惠豐通村網網絡平臺,將村內的農村淘寶網與惠豐通村網進行整合,這讓村民長了見識,寬了思路。

  加強公益設施建設,是孫天松在走村入戶時暗暗在心底裡謀劃的事。『大眾村中小學生晚上放學因為沒有路燈存在安全隱患,老百姓夜間出行也不太方便,不安全,為村民安裝路燈,這事不能拖。』孫天松和工作隊利用扶貧專項資金為村裡安裝了32盞路燈,建設了1000平方米的主廣場,還修建了文化廣場周邊附屬設施。

  讓村民有產業可以依靠,讓村民的生活環境更宜居,更要讓村民對村黨支部更信任。孫天松和隊員在大眾村開展了一系列促黨建活動,激發基層黨員的工作熱情。2017年9月,圍繞『如何發揮工匠精神』大家展開大討論;2017年10月,黨員集中收看黨的十九大開幕式,每一次黨建活動,都讓基層黨員更有活力,讓黨支部與村民更近。

  孫天松說,在大眾村駐村,喜看村容村貌在變化,喜看村民觀念在轉變,這樣駐村的日子感覺特別充實,特別有意義。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