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吉珍村的『林業扶貧車間』
2018-03-02 09:46:5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董新英 邵晶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3月2日訊 於波是綏濱縣林業局派駐綏濱縣綏濱鎮吉珍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他在村裡『混』得多熟?這麼說吧,晚上去村民家串門,狗都不認生,不咬他。

  『這孩子自從到我們村駐村,不站腳地走啊,這村裡沒有他不熟悉的。』70歲的顧洪琴老人坐到吉珍村村部開始講這個『外來的』第一書記。她說,於波是全村最願意串門的鄰居。

  吉珍村位於綏濱鎮北9公裡處。於波告訴記者,吉珍村有9000畝水田、1500畝旱田。農戶334戶,人口785人。精准識別後全村貧困戶38戶65人,其中有勞動能力10人。

  駐村的日子天天都會看到小村的變化,於波說,能夠參與到這種變化之中,他覺得人生特別有意義。『現在我們村裡全村磚瓦化率40%,自來水入戶率100%,寬帶、有線電視入戶率100%,現村內路及田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完畢。』這都是駐村之後發生的變化。除了硬件設施,村裡的產業發展是於波最上心的事。

  扶貧要有產業,於波娓娓道來吉珍村的產業扶貧。於波告訴記者,光伏產業、大鵝養殖、林下扶貧車間,每戶貧困戶都享受到了這些產業的『紅利』。

  『林業扶貧車間』引起了記者的好奇。於波說,這算是發揮行業優勢,在綏濱縣林業局的支持下,在吉珍村不遠處的林子裡建起了300畝示范基地——『林業扶貧車間』。在示范基地裡建設了350平方米的養殖雞捨1棟,建設豬捨和兔捨各1棟,還建了1棟50平方米的管理房。建設『林業扶貧車間』的初衷就是發展林下生態養殖,這個基地成為帶動貧困戶增收的可持續產業。於波說,今年春天,林業扶貧車間將養殖雞、兔、豬等,將以發包的形式包給農戶,將承包所得款給全村38戶貧困戶分紅,同時還可以帶動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10人打工就業,增加收入。

  謀劃產業,於波和村兩委很有思路。在建設『林業扶貧車間』之前,吉珍村組建了現代農業合作社,開發規模水稻種植、烤煙生產。於波介紹,目前合作社擁有固定資產500萬元。村民通過『土地入股、入股分紅、入社打工』形成『合作社+貧困戶』扶貧模式,促進村裡38戶貧困戶65名貧困人口脫貧增收。通過對育秧大棚進行二次利用,發展蔬菜產業,吉珍村的農民形成返鄉創業流,村裡的返鄉創業人員付士營和呂品自籌資金80萬元,注冊成立了盈豐果蔬合作社,對200棟育秧大棚進行二、三次利用。實行春秋兩季種植,春天主要種植綠色西瓜、香瓜、無公害的辣椒、黏玉米,年收入30萬元。秋天,利用春天蔬菜賣後的閑置大棚,種植大蔥和香菜,可實現增收4萬元。目前吉珍村的蔬菜遠銷北京、山東等地,還帶動村裡8戶貧困戶10人打工就業,每人年增加收入6000元以上。

  59歲的貧困戶王玉振,患有腦梗和高血壓,生活不能自理,他的愛人支橕起這個家。於波幫扶他家購買了50只雞雛,還投入了1000袋木耳,讓這個小家有了一筆收入。於波說,駐村的日子,和村民最親,駐村的生活也最踏實。期待吉珍村早日告別貧窮走向富裕走向振興。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