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兩會現場 龍江聲音】龐達:精准助學志智兼扶纔能挖掉"窮根"
2018-03-11 20:52: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孫曉銳 莊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北京3月11日訊(記者 孫曉銳 莊園)『脫真貧、真脫貧』『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扶到點上,扶到根上』『注重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是習總書記對脫貧攻堅的重要要求。全國政協委員、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龐達表示,無論『扶志』還是『扶智』,都要『從娃娃抓起』,以精准助學扶貧為突破口,構建防止返貧的長效機制,纔能挖掉窮根。

全國政協委員龐達。

  龐達說,從當前我國農村共性的致貧原因來看,因老而體衰失去勞動能力致貧、因病濫用藥品醫治不當致貧、因受蠱惑跟風投資失敗致貧、因困於婚俗陋習盲目攀比致貧、因兒女教育不良失去贍養致貧……每一種都與教育有關。從脫貧實例來看,因自身學到職業技能就業脫貧、因兒女昇學成纔後反哺脫貧、因看准市場機遇創業致富脫貧、因科學治療恢復健康脫貧……無論致貧、脫貧,都與良好的基礎教育和有效的職業教育緊密相關。這也是總結當前脫貧攻堅實踐經驗的正確選擇。是阻斷貧困的代際傳承,徹底挖掉『窮根』,實現『脫真貧,真脫貧』的必然出路。

  龐達建議,要普查學生貧困情況,確定助學對象,建立貧困學生數據庫,為開展精准助學幫扶明確目標。要調集社會力量參與,廣泛深入幫扶。形成全社會關心貧困學生、助力完成學業,『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的良好局面。

  龐達建議,要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教育發展理念,一是努力不因貧困而減損教育。大力推行『互聯網+教育』模式,統編電化教學教材,高質量普及的計算機網絡教學,逐步縮小城鄉之間、學校之間、地區之間的教育差距。二是解決因路遠而不願上學和上不起學的問題。開展貧困學生交通補助試點,通過提供交通補貼、監管市場運營、社會力量資助、校方參與管理、創造住校條件等多種方式,解決因撤鄉並校而產生的學習費用增加、交通事故頻發和學生厭學輟學等問題。三是解決『好老師到不了農村』的問題。在職稱評定、職務晉昇等方面出臺優惠政策,開展城鄉學校之間的『手拉手、一幫一』活動,增進城鄉學校之間的互助合作,鼓勵新任教師和優秀教師到農村一線支教或掛職鍛煉,增加農村學校吸引力,逐步解決農村學生到城鎮擇校謀求更好教育的問題。

  龐達建議,在改善農村基礎教育,讓農村兒童從小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時,也要積極創造條件加強成年農民的職業教育,鼓勵科研院所、科技企業、職業院校、用工企業和其它社會組織,到貧困地區針對性地開展免費技能培訓。對自願流轉土地、通過職業技能培訓到城鎮就業的農民進行補貼,使他們在家致富有門路,進城就業有出路,在創業、就業上有更多的選擇餘地。

責任編輯:王艷

【專題】2018全國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