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7日訊(記者 姜姍姍 王忠岩 霍梟涵)在王孝蘭21年的教育之路上,歷經教師、班主任、中層乾部、校長等多個崗位。作為校長,她凝聚人心,提高質量,改變了一所薄弱學校面貌,歷經千辛萬苦建起了留守兒童學校,用大愛為貧困留守兒童橕起了一個家。

阿城區東方紅學校校長王孝蘭。

學生參與勞動。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建寄宿制學校為留守兒童建起一個家
2015年3月,作為後備乾部的王孝蘭被派到阿城區東方紅學校任校長。這是一所一貫制學校,也是城區的薄弱學校,學校地理位置偏遠,學區是學校周圍的一片棚戶區,居民大多是空巢老人和社會低收入人群,生源不足始終是學校發展的最大瓶頸,到任時全校學生僅100人。王孝蘭堅定要改變這所學校,首先從改善辦學條件做起。一個學期她在工地摸爬滾打,學會了監工,學會了談判,終於把一個漂亮學校建起來了。
條件改善了,她又給教師提出了一個重大課題------建寄宿制學校,改變生源困境。一開始,反對聲不絕於耳,她沒有急於表態,而是把學前班只招上6個學生的情況通報給大家,終於統一了老師們的思想,變反對為理解和支持。跑政策、跑資金、改建宿捨、買學生床、維修衛生間、更換食堂鍋灶……她忙碌著,卻樂此不疲。在阿城區教育局扶持下,2016年9月,阿城區東方紅學校面向全區正式招收住宿生,學校也轉制為阿城區首家留守兒童學校,目前,現有住宿生105人,全校學生人數也增長到了260人。
為孩子們尋找精神之根讓孩子自信陽光地生活
留守兒童大多缺少家庭溫暖,為了讓這些孩子精神上不荒蕪,內心裡不空虛,王孝蘭領著全體師生為孩子們尋找精神之根。學校缺少資金,他們自己動手裝點校園:涂鴉牆讓孩子天性得以充分發揮,開放式讀書區更是成為校園裡一抹靈動的風景,每個走廊都有以博學、雅行和勵志為主題的宣傳內容,每個班級都有賦予生命內涵的樹主題形象牆,每個宿捨都有溫馨和諧的主題畫……這些都是老師們一筆一筆畫上去,一字一字寫上去的。『無論什麼樣的孩子,都會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未來』,正是為了這朴素的目標,她和老師們付出了無數不為人知的堅持。
針對留守兒童膽怯、不自信的現象,王孝蘭對全校老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改變學生的氣質,就是教育的成功。她向全校師生征集校徽、開設國學校本課、組織『開筆禮』、舉辦『君子節』,組織學生欣賞交響音樂會、童話劇表演,參觀省重點高中尋找夢想……功夫不負有心人,學校排練的舞蹈《留住愛守著夢》登上了哈爾濱市少年宮的舞臺,100人的街舞表演在全區運動會上大放光芒。『相信孩子多優秀,他們就會變得有多優秀』。就是這一次次的相信,讓孩子們的視野寬了,眼睛亮了,變得自信和陽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