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綏陽重點國有林管理局 走在轉型發展的大路上
2018-05-30 10:57:2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付先寶 王釗 趙輝 馬一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5月30日訊 隨著2014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令的下達,曾是木材生產大局的綏陽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封存起木材采伐工具,開始在全面轉型的道路上披荊斬棘、一路前行。幾年來的不懈努力,一個生態發展良好、產業充滿活力、環境建設優美、黨心民心凝聚的新綏陽展現在人們面前。

吊袋黑木耳采摘。

  保護培育森林資源讓生態實現可持續

  2014年4月1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結束了綏陽重點國有林管理局自建局起60餘年的木材生產史。從此,綏陽進入了封山育林、全面加速森林資源恢復的新階段。

  首先,他們積極開展森林資源保護『亮劍』行動,清理打擊亂侵亂佔林地的違法行為。各檢查站、哨卡和巡護人員相互配合,嚴格管控火源入山,實現了各年度無重大森林火災的發生,多次獲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森林防火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局址新貌。

  其次,在資源保護的同時,積極加快後備資源培育。保質保量完成各年度的森林撫育任務、更新造林任務、退耕還林任務及有害生物防治任務,更新造林兩率全部達標。2017年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數據顯示:施業區有林地面積達47.3萬公頃,森林蓄積5513.4萬立方米,公頃蓄積114立方米,森林覆蓋率91.64%,不僅實現了森林資源『四增長』,更提前兩年完成了森林經營方案規劃目標。

  第三,積極展開保護區發展建設行動。2016年,開展了濕地公園建設項目,濕地規劃面積6257公頃,完成了規劃設計和申報工作並通過了國家級評審。2017年,大力度推進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試點工作,完成了公園范圍內資源、資產、人員、產業等情況專項調查。

  立足優勢產業項目讓老產業越來越優

  黑木耳,是綏陽的一張靚麗名片。

  『穩量、提質、增效』,是綏陽發展黑木耳產業的思路和目標。幾年來,這一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推廣吊袋木耳栽培,蓋起來2400座大棚、7000萬袋吊袋木耳;19個菌包廠,實現了集約化經營、科學化管理、工廠式生產、鏈條化服務;9個黑木耳合作社,引導職工『賣好第一秤』,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

林中極品松茸。

  他們積極助推黑木耳這一職工群眾家庭致富的主導產業,堅持黑木耳產業穩量、提質、增效,推廣棚式吊袋和工廠化生產模式,局、場兩級成立了指導組,對菌包廠生產進行監督指導,嚴格生產工藝和操作規程,提昇了黑木耳標准化生產水平,林業局被國家農業部評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黑木耳標准化生產基地』。綏陽的精品黑木耳,不僅擺上了人民大會堂的餐桌,更逐步在全國形成品牌效應。高質量、純綠色、無污染的黑木耳,通過『互聯網+農業(黑木耳)』高標准示范樣板基地帶動作用,使全局黑木耳質量更優、售價更好。去年,全局實現全年黑木耳產值5.8億元、利潤3.2億元。

  深入挖掘資源優勢讓新項目綻放活力

  按照總局『創新求發展、開放辦森工』的理念和『486』產業發展總體布局,綏陽努力在生態、綠色、特色中,做好『老字號』、『原字號』、『新字號』三篇大文章。

茂盛山野菜加工廠生產車間。

  『讓無公害、無污染、純天然、純綠色的山產品走出大山香飄中國,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對大自然的向往』。為此,綏陽堅持『打綠色牌,走特色路』,努力實現山特產品的精深加工。他們在原有的山上兩個山野菜加工廠基礎上,2017年6月又在局址新建了茂盛林產品加工廠,構建起了大廠帶小廠、小廠帶職工、全民促產業的格局,形成了『互聯網+林產品加工廠+山上生產基地+林場職工』的林產品生產經營模式。

  2017年,總投資2186萬元的肉牛養殖場一期工程,在二道崗經營所完成建設,養殖西門塔爾肉牛200頭;細鱗河經營所完成奶山羊和森林鵝養殖場擴建;新青經營所發展黑豬養殖;林產品加工廠和道河林場、園山林場兩個山野菜冷凍廠相繼完成;八裡坪、寒蔥河、向嶺、會川等林場(經營所)發展起了北藥訂單項目;共種植蒲公英、荊芥、防風、桔梗、柴胡等2000畝,實現產值700萬元。2017年在龍江森工網絡銷售平臺上全員營銷,實現在線銷售額580萬元,帶動線下銷售5.5億元。

  美麗林場風景入畫讓群眾生活在福中

  『前邊丹青後邊畫,左手稻黍右手花,柴扉遺落樵夫夢,玉米樓畔老林家。』這是綏陽重點國有林管理局美麗林場(所)建設的真實寫照。美麗林場(所)建設,讓綏陽林區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家更美,林區群眾生活更幸福。

肉牛飼養。

  坐落在老爺嶺山中的綏陽重點國有林區,施業區面積51.6萬公頃,總人口38591人,下設22個林場、經營所。這裡自然環境優良:森林蒼翠、溪水清流、沃土廣袤、資源豐富,企業經過多年打拼積累的物質基礎,為美麗林場(所)建設奠定了良好的條件。尤其是2017年省森工總局工作會議以來,他們認真貫徹落實總局工作會議精神,以『創新求發展、開放辦森工』理念為引領,以讓職工群眾『過上好日子、過上有尊嚴的日子』為目標,全力推進美麗林場(所)的建設。

  以質量為導向,完善美麗林場基礎設施建設。

  加大對基礎建設的投入,打造功能完善、服務配套、優美宜居的美麗林場(所),提昇職工群眾的生活質量。集中力量實施安居工程,共在林場(經營所)建設職工住宅樓6棟300多戶,職工群眾住上了暖心房、舒心房。積極推進局址、場(所)址一體化發展,修建硬化通場(所)公路313公裡,19個林場(所)實現了水泥路貫通。林場(所)主乾道硬化率達100%。新建配水管網32000米,安全飲水達到了全覆蓋。加快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切實提高公共管理服務水平。各林場(所)有線電視、通訊網絡實現全覆蓋。職工群眾生產生活環境明顯改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把綠色生態作為美麗林場建設的靈魂。

  各林場(所)綠化覆蓋率達到43%以上,綠化率、亮化率均達100%。

  探索黨建有效路徑讓黨風民風更清正

  綏陽重點國有林管理局黨委在深入推進『兩學一做』教育中,堅持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三建五爭』活動,確保與經濟工作的深度融合。用『創新求發展、開放辦森工』的理念,在『黨建+』中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為改革、轉型、發展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

細鱗河經營所森林鵝養殖。

  活動,是黨組織密切聯系黨員群眾的有效載體。他們在活動中把所學所思轉化為實際工作,把『爭』字作為著力點和落腳點,重點念好『設、建、聯、帶、定、創』『六字訣』。

  職工群眾創業難,是建成林區小康社會進程中亟待突破的瓶頸。為此,他們組建了『黨員職工致富共同體』、『黨員職工服務共同體』,為職工致富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

  黨風帶民風淨化社會風清氣正。他們不斷強化責任細分、落實和追究各環節工作,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糾治『四風』,把紀律挺在前面,嚴格執行『三重一大』決策制度。

  黨建為改革和經濟發展護航。黨建+產業、黨建+營銷、黨建+協會、黨建+扶貧等的『黨建+』模式,是綏陽重點國有林管理局黨委在『三建五爭』活動中的創新做法。目前,在發展以黑木耳為主的多種經營產業中,建立各種產業黨小組80個,黨員乾部帶頭,參與全員營銷,全局營銷注冊人數達5018人,成立黑木耳、養牛、大田種植等合作社18個。

  在強班子、強素質,爭當創業致富帶頭人的『雙強雙帶』活動中,在比學習,創一流素質;比服務,創一流作風;比效能,創一流業績;比奉獻,創一流形象的『四比四創』等有效的實踐活動中,各林場所都實現了『有立場項目、主打產業』,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逐漸民富企強。

  而今的綏陽林區,一幅各項事業蓬勃發展、職工群眾奮發向上、社會風清氣正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鏈接

  ▲綏陽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地處長白山支脈的老爺嶺,境內大部分是低山、丘陵,平均海拔600米左右,施業區總面積51.6萬公頃。

  ▲素有『綠色寶庫』之稱,山特林副產品資源豐富,主要有:林木種子、林下山野菜、林下野生食用菌等。黑木耳、山野菜的速凍、凍乾等,已經形成產業。

  ▲2014年12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公布內蒙古畢拉河等21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的通知》,批准了黑龍江老爺嶺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1處。目前,綏陽施業區內的老爺嶺東北虎自然保護區,已經成為中國東北虎、東北豹現有重要分布區、未來中國虎豹種群的重要恢復區。保護區內的野生東北虎。

責任編輯:王艷

【專題】牢記總書記囑托 振興發展譜新篇

【專題】誠信建設萬裡行

【專題】生態環境督察

【專題】牢記囑托 嶄新答卷——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黑龍江兩周年特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