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陽島濕地風光。

俄羅斯歌舞表演。

建設七大合作平臺多點發力 對俄全面合作風生水起
中國北方電商物流倉儲發寄中心對俄郵政小包發運量佔全國30%以上;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已入駐50餘家單位近60個國際科技合作項目,有5家企業銷售額超千萬元;成立僅一年的中俄青年雙創基地,已入駐30家企業;每年有300多名高校教師和學生到俄羅斯交流學習,有近200名俄籍專家常年在新區工作……作為我國唯一一個以對俄合作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哈爾濱新區依托與俄羅斯的百年歷史文脈和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地位,重點建設中俄產業、國際商貿、文化旅游、科技、金融、信息、人纔等七大合作平臺,對俄全面合作格局基本形成。
『留學簽證在中國境內是不允許打工、創業的,但新區秉承「先試先行、敢闖敢試」的宗旨,突破政策壁壘,使留學生在中俄青年雙創基地內可以實習、可以注冊公司。』莫斯科中俄商會中國商務發展副主席張瑞博對記者說。俄羅斯青年亞歷山大便享受到這一政策紅利,2017年9月入駐中俄青年雙創基地,創建了哈爾濱家傳之寶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不到一年,亞歷山大僅憑進出口貿易已實現淨收入20萬元。但進出口貿易不是亞歷山大的最終追求,他手頭握有3項專利,希望能尋找到合作伙伴,在中國產業化。令亞歷山大高興的是,其中一項制酒專利已找到投資人,目前已建廠。張瑞博告訴記者,作為全國第一家中俄青年雙創基地,也是全國第一家孵化出企業的留學生實習創業基地,目前,這裡已逐漸成為俄羅斯人居住、經商、創業、實習、就業的聚集區。
中俄青年雙創基地堪稱俄羅斯青年創業的搖籃,而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則是高科技企業產業化的加速器。2011年入駐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時,黑龍江省濱利科技建築材料有限公司僅處於研發階段,如今,企業年產值已達上千萬元。『我們不僅與俄羅斯的高校專家合作引入了四項高科技成果,還將我們的建築節能材料國家專利技術輸出到了俄羅斯,在亞庫茨克建了一個新材料節能牆板廠,目前已經投產。』該公司總經理詹亨利感嘆道,對俄科技合作能取得這些成果,得益於國合基地為企業搭建起的對俄合作橋梁。『國合基地是集國際科技成果孵化、產業育成和轉移、科技金融及中介服務為一體的全創新鏈國際科技合作要素集群,以對俄科技合作為重點,開展企業和項目孵化工作。』哈爾濱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負責人劉偉說,入駐基地的企業,在這裡進行著技術迭代,順利完成產業化。
目前,哈爾濱新區已成功促進『特種耐火材料』等俄羅斯科研成果落地轉化;引進中俄金融產業聯盟、搭建了中俄本幣結算、跨境電商在線支付和對俄投融資三個平臺,設立投貸聯動中心並籌建新區科技專業支行;中俄金融聯盟加盟金融機構68家;成立了全國首家中俄跨境金融服務中心,簽署銀團貸款合作協議總金額人民幣100億元。與此同時,積極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開展國家服務貿易創新試點,申請闢建中俄自由貿易區,全方位提昇新區對俄合作承載能力。
科技創新+產業昇級 經濟增長持續按下快進鍵
哈爾濱海能達公司研發成功目前全球最先進的應急通信保障系統,預計兩年內實現產值20億元;安天集團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安全引擎供應商,連續三年銷售收入增長超過100%;哈電集團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2017年營業收入340億元,同比增長2.4%……近兩年,哈爾濱新區經濟一直保持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今年一季度,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1.5億元,同比增長8.5%,增速分別高於上年同期、2017年全年0.1、0.9個百分點,高於全市、全省和全國2.1、2.9和1.7個百分點。以科技創新引領,加快產業轉型昇級,哈爾濱新區的經濟發展日新月異。
昔日的江灘荒地,今日的科創福地,松花江北岸的科技創新城已成為我省科技資源最富集的區域。在科技創新城的引領下,目前,新區內匯聚各類研發機構215個,其中國家級科研機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工程)實驗室、工程中心及實驗室91個。現有23所高等院校、9個國家和省市人纔基地、42個專業科技孵化器。目前,新區內擁有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425戶,佔全市69.2%,佔全省45.7%。
新區突出以產興城,重點發展千億級產業集群,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規劃建設科技創新城等十大重點產業集聚區,構建『一核、一帶、三組團、雙樞紐』協調發展新格局。新區以產業項目為承載,加快產業結構優化昇級,2017年,新區開復工億元以上市重點產業項目130個,總投資1341.5億元,累計完成投資675億元,分別佔全市的36.2%、38.5%和39.1%。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綠色食品等優勢產業項目40個,總投資272億元,累計完成投資143.5億元,分別佔全市的46%、68.1%和70.4%。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27個,總投資87億元,累計完成投資43.9億元,分別佔全市的50.9%、42.8%和51.7%。文化旅游、金融商務、商貿物流等現代服務業項目55個,總投資965.8億元,累計完成投資478.7億元,分別佔全市的29.7%、34.8%和35.4%。
新區積極做好優化產業的三篇大文章:改造昇級『老字號』,重點在電站設備、機電裝備等方面,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優勢產業;深度開發『原字號』,推進石墨烯復合導電漿料生產線、東方樂福牛初乳項目建設;培育壯大『新字號』,著力打造航空航天裝備、新能源汽車、燃氣輪機和雲計算、大數據為代表的千、百億級產業集群。
數字看發展。2016年年末,新區『四大主導』產業中裝備制造、食品和醫藥產業產值佔全市份額的40%左右,今年一季度分別提昇至75.2%、 52.6%、51.9%,結構調整初見成效。以生物產業、新材料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8.8%,佔全市份額由2016年末的52.1%提昇至69.4%。高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全市份額由2016年末的59.4%提昇至67.1%,表現出創新驅動能力的強勁和產業集聚發展效能的釋放。
獲國務院督查激勵『雙創』新引擎激發新動能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報,對2017年落實國家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乾成效明顯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勵,哈爾濱新區因在推動雙創政策落地、扶持雙創支橕平臺、構建雙創發展生態等方面大膽探索、勇於嘗試、成效明顯而榮登紅榜。
新區獲批以來,秉承先行先試、敢闖敢試,圍繞國家賦予的『三區一極』戰略定位,著力優化政策供給、強化主體培育、加強要素集聚、營造『雙創』生態環境,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向更大范圍、更深程度發展。
新區以打造服務型政府為宗旨,從行政審批、『證照分離』、綜合執法、區街管理等方面入手,積極推動改革創新試點,實現了審批企業設立事項『即審即辦、立等可取』、投資建設事項『容缺受理、並聯審批』、公共服務事項『平行審批、多證同發』,營商環境顯著改善。2017年,該區新設立企業4913戶,是2016年的2.13倍。同時,以深哈合作為契機,積極借鑒深圳在體制機制上的先進理念和管理模式,著力營造出營商環境好、辦事效率高、制度性交易成本低的發展環境,為深入開展『雙創』打下良好基礎。
『雙創』需要載體支橕,如今在新區內匯聚了中科院哈爾濱產業技術創新育成中心、黑龍江省工研院、哈以科技孵化器等專業孵化器及眾創空間30個,形成孵化器及眾創空間總面積115萬平方米,搭建起了全省規模最大的企業孵化平臺和全省實力最強的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服務平臺。與此同時,以哈飛通飛公司等企業和黑龍江通航產業研究院為承載,通力打造國內重要的通用航空產業承載平臺;以發展福特汽車新車型和通聯新能源客車項目為重點,全力打造國內知名的汽車產業承載平臺;依托利民醫藥園區和大學城創新資源,建設科技企業創新服務中心和大學雙創基地等眾創空間。與此同時,新區充分發揮產學研協同發展的創新優勢,大力培育以哈工大等雙一流高校科技園區、哈焊接所等國家大所、中航哈飛公司等大型企業為代表的三大層面雙創主體。『說起新區的特色「雙創」,對俄、深哈可謂是兩個品牌。』松北區經濟發改局副局長於宏說。去年,新區攜手莫斯科商會,打造了中俄青雙創基地,積極促進俄羅斯優秀科研成果落地轉化和科技人纔引入。依托與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等國外科研機構長期合作的優勢,全力打造對外合作的聯合開發主體。日前,松北區與深圳龍崗區就共建松北(龍崗)產業園區、教育合作基地和藝術品交易平臺達成一致協議,成為新區深哈雙創品牌創建的又一成果。
新區在政策支持方面頻頻發力。如《關於促進生物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若乾政策》,對新增的生物醫藥產業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實行最高給予一次性獎勵500萬元等多項政策;《松北(高新)區促進科技創新等行業發展扶持資金管理辦法》,視新區企業對地方政府貢獻情況,分別給予每年不超過1000萬元的綜合扶持資金獎勵等多項政策;《哈爾濱經濟技術開發區哈爾濱市平房區促進產業發展扶持辦法》,對深哈合作落戶新區的產業鏈重點企業,分別給予100萬元至1000萬元的落戶支持等多項政策,大力支持企業雙創發展。
量體施策的同時,新區還積極推動國家政策落地。日前,哈爾濱萬鑫石墨谷科技有限公司碳納米管粉體材料生產線建設項目獲得了國家1114萬元的補助支持,極大緩解了企業項目建設期的資金壓力,有力地促進了企業發展。
生態長廊+文化地標 特色國際文化旅游聚集區流光溢彩
近兩年,哈爾濱新區正日益成為市民和游客的旅游休閑首選地。1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1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個大型文化旅游設施、4個國際知名文化旅游品牌、4個生態景區,這些響當當的文化旅游資源,使得新區每年接待中外游客約230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近400億元。
『特色國際文化旅游聚集區』是國家賦予哈爾濱新區的戰略定位之一。深受大自然眷顧的新區,因濕地和冰雪兩大資源聲名遠播。新區內灘島眾多,溝渠縱橫,動植物資源豐富,濕地風光旖旎迷人。太陽島、金河灣、陽明灘、一湖三島等生態公園,是『萬頃松江濕地,百裡生態長廊』的精華所在。尤其是蜚聲中外的5A級景區太陽島,充滿著濃郁的俄羅斯風情,島內有展示俄羅斯民居和生活習俗的俄羅斯風情小鎮,有免費對外開放的俄羅斯畫館,還有上演純正俄羅斯歌舞表演的俄羅斯金色劇院。新區每年還定期舉辦哈馬、F1摩托艇等重大國際賽事,讓人們盡情釋放自我,暢享速度與激情。依托松花江冬季自然形成的冰雪資源,已經成功舉辦了30屆雪博會和19屆冰雪大世界,向世人展示了北方名城冰雪文化和冰雪旅游的獨特魅力。
在深挖資源稟賦的同時,新區亦憑借區位優勢引來眾多大型文旅項目,像去年開門納客的波塞冬海洋王國、哈爾濱萬達文旅城等。加之同在松花江北岸的哈爾濱大劇院、冰雪大世界,以及多家高端酒店,新區各大景區『穿珠成鏈』,形成了一條光彩奪目的都市文化游和休閑度假游線路。哈爾濱大劇院、哈爾濱萬達文旅城每年舉辦專業演出、駐場演出300餘場,為市民及游客奉上精彩的視覺盛宴。目前,新區旅游產業體系日趨完善,『吃、住、行、游、購、娛』產業要素集聚。已經形成龍江第一村、世茂大道、祥安南大街美食一條街、蓮花漁村、龍華漁村等特色美食街區;奧特萊斯楓葉小鎮、萬達茂、迪卡儂、大潤發等購物商場和超市群;哈爾濱大劇院、萬達中央大劇院、萬達電影樂園、太陽島笨熊樂園和嗨夢樂園,以及湯合宮溫泉、北龍溫泉等游樂休閑項目聚集地。文化旅游正逐漸成為新區新的經濟增長極。
先行先試亮點紛呈
-創新管理體制
實施『政區合一』改革,3個行政區(開發區)黨政工作部門由原來的126個精簡為50個,精簡幅度達60.3%
在全省率先推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
進行跨部門跨領域綜合執法改革,將15個行業的401項行政處罰權進行整合,實現一支隊伍管全部
-簡政放權
行政許可事項由109項減少到96項
實施『區街一體化』改革,1073項行政權力和39項公共服務事項下放街道
-優化服務
組建行政審批服務局,將原分散在7個部門的47項行政許可事項進行統一劃轉,實行集中審批
工業項目審批時限由86個工作日壓縮到18個
83個審批事項有15個實現『不見面審批』,33個實現『最多跑一次』
以『法人組閣、全員聘任、企業化管理』模式組建2個服務型功能區,開展產業園區市場化運營改革試點
在全省率先啟動戶籍制度改革,基本實現了落戶『零門檻』
首批61項復制自貿試驗區改革經驗落地
承載能力不斷增強
-經過多年建設,2.85平方公裡的科技創新城一期已成為全省科技資源最富集的區域,目前有哈爾濱焊接研究所、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瑞士中小企業研發中心等200多個國內外研發機構入駐;形成了以哈以孵化器、對俄合作基地為代表的,總面積達到100萬平方米的孵化基地,有1200餘家在孵企業,有5600多名
科技人纔來此創新創業
-目前,新區已投入18.6億元,啟動了6.4平方公裡科技創新城二期建設,『六橫七縱』13條道路已陸續建成投入使用,園區基礎設施實現了『七通一平』
重點規劃4個產業園區4個配套服務區:
航天工程園,規劃面積43萬平方米,重點發展的是航空航天產業,哈工大『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大科學工程)及其配套項目已經開工建設
碧海科技園,規劃面積19萬平方米,重點發展深藍產業,哈船智裝、哈船導航、哈船動力等項目已經落戶
電子信息產業園,規劃面積45萬平方米,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雲飛揚創智港、雙創基地等項目在此建設,博叡高端裝備、深圳海鄰科科技創新中心等項目正在加快推進
軟件技術產業園,規劃面積30萬平方米,重點發展高端工業領域的應用軟件研發,甲骨文、安天科技網絡安全、哈工大軟件園、浪潮數據中心等項目在此建設
-基礎配套
4個配套服務區包括55萬平方米的中央商務區、27萬平方米的綜合服務區、34萬平方米的產業孵化區、103萬平方米的生態住宅區
投入10.7億元,建設松花江水源供水廠、垃圾焚燒處理廠、垃圾中轉站等基礎配套項目
投入13億元,新建4所學校、5所醫院、2個開放式公園等配套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