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5日訊(記者 王春穎)2018中考首日考試結束後,記者聯系到了松雷中學初四學年語文組的老師們,就今年中考語文試卷做了相關分析解讀。老師們紛紛表示,今年的中考語文試卷體現了新課改精神,命題科學、規范,考查全面,重點突出,梯度合理。與去年相比,穩中有變,變中有新,既重考查知識,更重考查能力;既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又有較高的思維含量,有利於展示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

積累運用部分:難易適中文言文側重基礎
本套試題對『字音、字形』的考查,依據課本內容,重點考查了辨識能力,考查題型略有變化。例如第1題字音字型合並,為今年中考新題型;名著題考查了《三國演義》中的與『火』相關重要情節,這道題十分新穎,它變化了一種方式來考查人物和情節的對應關系。
古詩文默寫的考查重在名句、佳句,提醒學生在讀、背、寫的同時,要重視體驗情感、領悟內容,從而真正從中吸取民族傳統文化的營養,提昇自身的文化素質。
古詩詞鑒賞,和以往相比有較大變化,以往是以理解性默寫形式出現,分值2分,今年獨立作為選擇題出現,分值增加了1分,提醒孩子們對古詩詞的學習不能僅限於機械的背誦記憶,更需要對整首詩意的理解。例如本次考查題目為《山坡羊.潼關懷古》,錯誤項主要針對主旨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設置選項,可見無論題型如何變化,從詩文主旨,作者思想感情,文章寫作意圖去理解是不變的宗旨。
文言文閱讀《岳陽樓記》沿襲了去年的命題形式,重點考查了實詞釋義,語句翻譯,以及對文本內容的簡單理解。如第十題:滕子京是否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人,文中哪裡體現?這個問題也是緊扣文章主要的寫作意圖,在文中開頭和結尾都有體現,學生答題既離不開對文章主旨的理解,也離不開對文本的細處分析。注重基礎的前提下,難度略有提昇。
現代文閱讀:關注社會熱點體現創新性
試卷所選三篇文章,文質兼美。文章中所滲透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導向深邃,三種文體更注重考查學生對文本的解讀能力和文體特征關鍵信息的把握。
尤其議論文《人當有所畏懼》,在(4-6)段列舉了哪些『有恃無恐』一題中,同樣是考查信息篩選和提煉的能力,但關注熱點,對於當下的一些不良現象提出人當有所畏懼的觀點。
記敘文閱讀《偶遇》文章采用橫式結構,閱讀難度有所提昇,命題類型與2014年類似,側重考查學生對具體詞語、句子的理解。如第一題問:這個老人活的如花似玉,對『如花似玉』的理解,第三題:文中『內心一團篝火,瞬間洞開』的含義等。這篇文章的選擇與當下倡導的和諧友善精神契合的很好,對孩子們深入理解當下社會生活有著很好的啟發。
作文:命題貼近學生的生活有充分的發揮空間
命題作文《不變的是那份癡迷》,選材廣泛,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從文題可以明確『癡迷』是程度非常之深的迷戀,為之迷,為之狂,為之癡。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執著其裡,陶然忘情。但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喜愛、興趣。因此,在行文中要體現出『癡』與『迷』的程度,以示與一般意義上的喜愛、興趣的不同。行文中應具體寫出『癡迷』什麼?怎樣癡迷?還要寫出對一件事情的『癡迷』,扣住『一份』。還有一個關鍵詞是『不變』,在文中要作為重點突出『不變』,不管現實情況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自身的境遇發生了怎樣的改變,但那份癡迷始終不會改變,一切都在『變』,唯獨我對事的癡迷不變,寫出『變』中的『不變』,『變』中的堅守。進而表達出『癡迷』帶來的精神享受和美好感受,給生活帶來的精彩。
材料作文講的是貓頭鷹搶佔一棵大樹,一只烏鴉不讓,百鳥之王說應學會謙讓。命題人給考生提供了可供選擇的幾項立意,這樣選擇性與實踐性的結合,給考生提供了更加開闊的寫作空間。同時也體現了當下的焦點和熱點,和諧共處,文明禮讓。
【教師簡介】
松雷中學初四學年語文備課組是由組長吳雪琴,組員葉明珠、張亞彥、王迎新、叢林、劉文靜等共7位教師組成,平均年齡40歲,共有三位高級教師,兩位區骨乾,一位省級骨乾。每位教師均帶過數屆畢業班,多次參加省市區級教學大賽並獲得一二等獎。該備課組年齡梯度合理,教研氛圍濃厚,教學風格各有所長。基於每位教師深厚的文化底蘊,先進的教學理念以及豐富的教學經驗,在歷年考核中,該備課組教學成績一直在南崗區名列前茅。
【東北網明天將繼續邀請名師對哈市中考試卷進行評析,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