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發表重要講話,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全面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科學分析當前面臨的任務挑戰,對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確立了重要原則、進行了具體部署。近年來,從生態文明建設的提出到『五大發展理念』,從『四位一體』到『五位一體』,可見,生態環保意識在不斷強化,特別是黨的十九大將生態文明建設內容納入強國目標,將建設生態文明確定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
一、『生態文明建設』的提出。1973年中國召開的第一次全國環保大會,標志著中國人環保意識的覺醒。黨的十二大到十五大的歷次黨代會報告中逐漸出現了人口控制、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治理污染、改善生態環境等關鍵詞。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生態文明建設:『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這是我國繼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後,又提出生態文明。生態文明是人類為保護和建設美好生態環境而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是貫穿於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的系統工程,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進步狀態,它使人類社會形態發生根本轉變。生態文明是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發展的一個更高階段,生態文明與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並列的文明形式,是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文明。生態文明建設的提出是個重大進步,在此基礎上,黨的十八大又提出了極具歷史意義的『五位一體』。
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構建。『五位一體』總布局不是憑空的理論創造,而是我們黨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認識不斷深化的結果。黨的十六大報告提的是『三位一體』: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到了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四位一體』,即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五位一體』總布局是一個有機整體,其中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證,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只有堅持『五位一體』建設全面推進、協調發展,纔能形成經濟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榮、社會公平、生態良好的發展格局,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五位一體』總布局,大大豐富了『現代化』的理論體系。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的歷史階段,體現了我們黨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達到了新境界。
三、『五大發展理念』的確立。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五大發展理念,將引領『十三五』發展方式實現重大轉型。特別是從高污染、單純追求GDP的粗放型的發展方式轉向遵循自然規律的綠色發展,體現了我黨科學發展新理念,從而形成『五大發展理念』相互聯系、相互支橕、有機統一的整體。把『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這與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一脈相承。綠色發展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也是實現生態文明的根本途徑。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建立健全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制度,把環境承載力作為最為稀缺的自然要素對經濟發展進行調控,有效地發揮了市場機制的作用。
四、『強國目標』的確定。黨的十九大報告將『美麗』寫入強國目標。在2035年的奮斗目標中明確提出,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比較十八大報告,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於發展目標的表述增加了『美麗』二字,也就是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寫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整個報告用一節的篇幅來部署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被提上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作者系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黨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