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日報9月19日訊 黑龍江省農家人購銷信息合作社聯社黨支部書記、理事長周鑫雨,是共和國改革開放的同齡人。他從創辦農村信息服務站起步,到經營購銷信息合作社帶領農民致富,再到創建『以聯社為載體、以互聯網為平臺、以村級社為終端』的農民之家新型農業服務體系,紮根黑土地,借互聯網的好風,事業順風順水,如今已累計助農增收近億元。他曾入圍第九屆『中國青年創業獎』,他創辦的合作社被授予『全國電子商務示范合作社』『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全國網絡電商扶貧「雙百」項目單位』。他個人曾被團中央授予『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被我省授予『農村青年星火帶頭人』『十佳龍哥龍妹』『十佳科技致富能手』『十佳農民創業領軍人物』『最美創業人』等榮譽稱號。
一個愛好,成就了他不凡的事業
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明確了中國開始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彼時的周鑫雨,還在襁褓中。
家住雙鴨山市寶清縣聚寶村的周鑫雨,父母一直靠種地為生,日子過得緊巴巴。在他的記憶裡,小時候幾乎沒穿過新衣服,都是撿親屬家哥哥們的舊衣服穿。周鑫雨頭腦活絡,一直想著咋能讓生活變得富裕。上小學時村裡放電影他就去賣瓜子,上中學一到年底他就開始賣賀年卡……那時候農村做買賣的少,小打小鬧讓周鑫雨體驗到了賺錢的快樂。
周鑫雨愛看書愛思考,可是家裡沒有書報,村裡有幾家訂報的,他常去人家蹭報看。16歲時他萌生了一個想法——在村裡建個閱覽室,組織家家戶戶都訂一份不同的報紙、雜志,讓全村農戶『共享起來』。可是建閱覽室必須要有場地,他就寫信給村支書尋求支持。村支書說這個自己做不了主,得去公社(鄉裡)批。這一批就沒了下文。
1995年,周鑫雨決定自己賺錢辦。於是他休學一年,去村辦企業打零工。1997年,有親戚引薦他到青島船廠打工,一天工作不到四小時,每月就能收入1200多元。
在青島的日子周鑫雨過得挺滋潤。船廠旁邊就是一個特別大的書城,下了班他就去書城看書,最感興趣的是農業經營管理方面的書。可是越看越覺得心裡空落落的,越看越想回家——回家辦閱覽室,回家在農業服務上有所作為。
2003年,周鑫雨的父親跟鄉親們一起到友誼農場包了100多公頃地種大豆,大豆剛下來價格挺高,每斤1.37元,糧商直接到地頭收糧。遠在青島的周鑫雨得知此事,馬上找到一些分析文章,得知當年大豆供應充足,可能高開低走。他趕緊打電話給父親,建議大家抓緊賣。可鄉親們不聽,都說開秤就這麼高,怎麼也得漲到1.4元再賣。後來價格越來越低,結果每家都損失萬八千的,這讓周鑫雨特別痛心,也讓他意識到農業信息的盲區。
這樣的事情在農村總是重復發生。2006年大豆地頭價每斤1.1元,周鑫雨根據掌握的資料,預測大豆價格將會上漲,可是鄉親們覺得前年晚賣虧了,今年得趁早賣。結果後來大豆漲到每斤1.35元,早賣的鄉親們又不劃算了。
農村有句順口溜,老百姓就是怪,高了不賣低了賣。歸根結底,就是信息不對稱。這讓周鑫雨徹底按捺不住了,2006年底他返回寶清,建起信息服務站。
一份努力,讓農民與市場『互聯』
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周鑫雨准備在每個村都建一個信息服務站,對接市場信息和農業技術,實現全縣共享。可是第一步他就遇到了阻力,他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當看到一位30來歲的婦女抱著三四歲的孩子站在烏煙瘴氣的麻將桌前觀戰時,他深深感到,有些人窮的不僅是票子,更是腦子。
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正式施行,周鑫雨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
當年,他在寶清縣創辦了『農民之家』信息合作社,同時繼續在各村建信息服務社。他一個人苦口婆心到處推介,可是收效甚微。於是他想到了商務部副部長做客中央電視臺講述在南方農村信息站幫農民賣農產品的視頻故事,又找到央視主持人王小丫采訪合作社的訪談視頻,下載到筆記本電腦裡,走村串戶組織農民一起看。經過100多場培訓講解,他終於建立起30個信息服務社,並為農戶提供市場信息、農業技術、產品購銷等服務。
2007年,合作社在全縣建立了100個鄉村購銷信息服務站,利用互聯網累計向農民發布市場信息2000多條,並無償給農民發放信息報6萬份。為了給偏遠的鄉村提供及時的信息服務,他開通了市場信息服務熱線,全年解答農民諮詢電話5000多個;為了讓更多的農民及時了解更多的市場信息,他在全縣鄉村開展新型農民培訓工程,在全縣開展了120多場次培訓班。
通過研究國際大豆期貨,周鑫雨預測到2007年大豆價格將會上漲,同時通過村級信息服務站發布出去。很多農民按照周鑫雨提供的行情信息出售農產品,都賣上了好價錢,這使得農民之家合作社逐漸贏得了口碑,於是,申請入社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了。2008年,他們服務農戶超過3000戶,當年給農戶分紅20多萬元,信息和技術助農增收5600萬元。
一種執著,促動了新規定的誕生
信息服務做起來了,周鑫雨又開始琢磨,怎麼能改變農民分散經營的現狀?那就是聯合。於是他想成立合作社聯合社。他去寶清縣工商局多次諮詢,人家都告訴他,辦不了,國家還沒有出臺關於聯合社的相關法律法規。
周鑫雨很執著,縣裡解決不了,那就去省裡。他幾次到省工商局,局領導了解了他的需求後,積極聯系省人大出臺地方法規。2013年,黑龍江省工商局出臺《黑龍江省農民合作社聯社登記管理暫行辦法》。
周鑫雨創辦了全省第一家合作社聯社,同時創辦合作社創業培訓學校,編寫了合作社創業教材,開通農民之家手機服務平臺,開展農民合作社的創業培訓,培訓600名農村創業者創辦合作社,帶動了更多合作社走上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多個市縣200多家農民之家服務社相繼成立,為5萬多名農戶提供信息服務。他常年奔波在路上推介,趕不上車,頂風冒雪走幾裡地是常事兒,錯過飯時忍飢挨餓更是常事兒。
『我的夢想是把合作社開到城市裡,組織成立市民消費合作社,與農村農民生產合作社互助對接。現在大家生活條件都很好了,都關心自己的健康,想吃優質的農產品,但不知道哪個更好,常常是買不對、買得貴。』周鑫雨說,『農民自家菜園的蔬菜和用有機肥料種出的玉米高粱再釀出的酒,品質都特別好,可是農村人苦於賣不出去,城裡人也苦於買不到。其實這也是一種信息不對稱。我就想做一件事,通過線下體驗店、線上平臺全程溯源來實現信息對接。消費者付合理的價格保證生產者收益,生產者按訂單質量生產維護消費者利益,確保全年多樣化供應。我們現在已經建立一部分合作社溯源產品基地,也即將在市裡試點消費社運營,讓生產者和消費者雙方互助起來纔是合作社的真正使命。』
四十不惑。周鑫雨深切感受到這40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也對『農民』這個身份有了更深的理解,『40歲之前一直在想著幫鄉親們致富,趕上了好政策,現在農民日子都好過了,農民不再是被動的身份選擇,也是一份體面的職業了。』對即將到來的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周鑫雨充滿期待,他說:『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我們農民迎來了第一個屬於自己的節日,這是對我們農民這一「職業」的充分肯定,讓我們對自己的職業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