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中國迎來首個農民豐收節 九月慶豐收
2018-09-24 08:33:08 來源:新華網  作者:於文靜 董峻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北京9月23日電 爽爽的秋風,送來了豐收的消息。在23日舉辦的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北京主會場慶祝活動上,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復,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歷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去內蒙古大草原來盤手扒肉,到湖北體驗一次中秋祭月文化節,在江蘇感受新時代鄉村的風貌,到四川尋一處茶攤細細品一壺好茶……連日來,循著豐收節的鼓點,歡聲笑語傳遍了大江南北。

  中國是農業大國,中華農耕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農民是中國人口的最大多數,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發展的脊梁。

  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表示,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有利於進一步彰顯『三農』工作的重要地位,有利於提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有利於傳承弘揚中華農耕文明和優秀文化傳統。

  為了辦好豐收節,農業農村部牽頭組成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進行頂層設計,並且充分發揮地方優勢,將活動重心下沈到縣鄉村,讓農民真正成為節日的主角。

  據介紹,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總體安排是1+6+N,即設在北京的1個主會場活動,設在浙江安吉餘村、陝西楊凌、安徽滁州、黑龍江綏化、四川成都都江堰、廣東梅州的6個分會場活動,還有100多個地方特色系列活動。

  春華秋實。金色的9月,全國秋糧收獲已經漸次展開,據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秋糧有望再獲豐收,全年糧食產量能夠繼續保持在12000億斤以上。

  『收成已經不再是難題,如何把農產品賣個好價錢纔是我最關心的問題。』河北省保定市崔莊鎮商平莊村村民凌波的這句話,道出了很多農民的心聲。

  如今,『豐收』二字已經不局限於量的豐產,讓農民的腰包鼓起來成為『豐收』新內涵。豐收節給農民帶來客流、廣告效應和品牌價值,為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建立可持續關系夯實基礎。

  近日,很多城裡人發現手機朋友圈被幾份長長的名單刷屏。豐收節前夕,農業農村部組織評選了包括100個品牌農產品、100個特色村寨、100個鄉村文化活動、100個鄉村美食、100個鄉村旅游線路在內的『5個100』。拿著名單對著地圖,很多人的『雙節』出游計劃就有了答案。

  農耕文化具有強烈的地域性,無論是農耕生產方式還是農產品品類,都有自己的特點。同是過節,不同地域亦有不同過法。

  9月16日,伴隨著嘹亮的鑼聲,浙江寧波象山縣石浦港千舸競發,歷經了伏季休漁的象山漁民啟程開捕。

  23日,浙江省安吉縣餘村,村民和游人一道,喝著白茶過著節;在陝西楊凌,農用無人機、無人駕駛拖拉機表演賺足了眼球;『大糧倉』黑龍江省綏化市,飄香的稻谷讓開鐮收獲的農民笑逐顏開、到訪的游客胃口大開;嶺南農業『大本營』廣東省梅州市,名特優農產品上架順豐等終端啟動;在河南新鄭市的紅棗小鎮,新鄭紅棗、靈寶苹果、正陽花生、柘城辣椒等特色農產品在這裡展示……

  山水之間,寄托了很多人的向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持續快速發展,共接待16億人次,實現營業收入4200億元,同比增長15%。豐收節的到來,又為城鄉居民樂享田園生活、品讀鄉土文化增添新的契機。

責任編輯:王輝

【專題】放歌龍江黑土 同慶五谷豐登 —— 『中國農民豐收節』特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