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搜 索
【十縣十鄉十村十企】哈達鎮:產業興旺引領鄉村振興
2018-11-08 09:40: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霍梟涵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展示改革開放40年來黑龍江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鄉建設巨大變化,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東北網陸續推出『十縣十鄉十村十企』典型報道。本次活動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策劃組織,在前期征集典型等工作基礎上,分別在哈爾濱市、大慶市、齊齊哈爾市、佳木斯市、鶴崗市、牡丹江市、雞西市、七臺河市選取10個縣、10個鄉、10個村、10個企業,通過集中采訪和媒體自行采訪相結合。

  東北網11月8日訊(記者 霍梟涵)哈達鎮位於雞東縣北部。近年來,哈達鎮堅持以產業興旺為引領,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深入組織實施『富村十八法』,積極探索實踐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推動村級集體經濟走上了發展快車道,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哈達鎮村貌。東北網記者 霍梟涵 攝

  抓招商上項目,夯實產業發展根基

  為推動產業項目建設,哈達鎮黨委堅持按照雞東縣委『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規劃』部署,多次組織村兩委班子認真梳理『家底』,根據村情實際,逐村『把脈會診』,拿出『藥方』,謀劃了未來三年的增收途徑。各村則『照方抓藥』,通過黨委書記全面抓、班子成員包點抓、支部書記具體抓的方式,在全鎮形成了村村有項目、個個能增收的良好局面。2017年,全鎮共謀劃增收項目21個,實施14個,全鎮村集體總收入187萬元,同比增長100%以上。2018年,全鎮共謀劃增收項目27個,實施12個,預計村集體收入達到590萬元,同比增長210%以上。截至目前,全鎮村集體收入實現390萬元。

山河村秸稈壓塊顆粒。東北網記者 霍梟涵 攝

  哈達鎮東風村與企業合作共建東風洪鵬養老院項目,村集體每年參與分紅4.5萬元,為本村村民提供幾十個就業崗位;程家村引進資金建設果蔬大棚項目和氣調保鮮庫項目;太陽村村集體將閑置的1.6公頃土地進行發包租賃,收取年租金4萬元,該項目同時帶動本村富餘勞動力80—100人;山河村建設了山河村秸稈壓塊顆粒燃料廠,村集體每年固定分紅10萬元,固定資產增收70萬元,為20多人提供就業。

  調結構促融合,打造多元發展模式

  與其他鄉鎮相比,哈達鎮具有『近郊、林多、地少』的特點,距雞西市中心區不足20公裡,與雞東縣所在地緊鄰,人均耕地4畝,且多為丘陵地帶。針對這一特點,哈達鎮堅持因地制宜,一村一品,以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為載體,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實現了多元發展,復合增長。

  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堅持特色化、優質化、品牌化方向,調整優化農業生產力布局,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青山村采取支部+合作社+農戶和互聯網+農業的方式,利用300畝機動地入股青山種植專業合作社,建設核心區500畝、輻射2000畝蟹稻、魚稻基地,打造『青山龍泉』綠色品牌。同時,村集體集中開發600畝機動地,種植防風、丹參等中藥材。通過蟹魚稻和北藥收入,年可增收15萬元。

哈達鎮農村『廁所革命』建設。東北網記者 霍梟涵 攝

  在農村一二三產融合上,把農業作為第一資源,深入實施『農業+』行動,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農業新型業態,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山河村謀劃了農業觀光采摘園項目,通過引入專業團隊投入資金完善服務設施,並對園區進行管理經營,發展綠色有機果蔬,預計收益30萬元。

  重改革壯集體,強化產業增收保障

  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主線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在改革過程中,哈達鎮堅持試點先行,示范帶動,重點圍繞農村土地制度、農業經營制度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加快推進落實步伐。

  2016年1月,在全鎮啟動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經宣傳動員、組織培訓、調查摸底、梳理問題、清查實測和確認公示,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信息數據庫,全面摸清全鎮土地承包現狀。

  農村省級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村太陽村把公開、公平、公正精神貫穿改革全過程,充分保障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依法保障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通過清產核資、勞齡登記、股權設置、折股量化等工作,組建股份經濟合作社,順利召開太陽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第一次股東代表大會,通過了太陽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章程,選舉產生了太陽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第一屆董事會、監事會、董事長和監事長。在做好試點的基礎上,各村深入學習太陽村的好經驗,按照時間節點全面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現已進入清產核資階段,2019年年底全鎮各村完成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工作。

  經過近兩年時間的實踐,在產業興旺的引領下,村集體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為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20字』總要求,提供了有力的經濟支橕。在生態宜居上,哈達鎮以農村『廁所革命』為載體,全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目前,全鎮已有4個村698戶農民安裝了衛浴一體式水衝廁所,解決了村民如廁難、洗澡難問題,提昇了村民生活品質,實行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多贏』。在鄉風文明上,全鎮9個村全部建起了農村文化大院,全面推進鄉村移風易俗。在村委會,建立了農家書屋和圖書閱覽室,引導農民學習黨的惠民政策,及時了解時事、經濟、科技等方面知識,不斷提高群眾思想道德素質和科技文化素質。在『精准扶貧』上,結合省級貧困村雙保村自身特點,建立共裕榛子、中草藥種植基地,拓寬增收渠道助脫貧。

責任編輯:王傲

【專題】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十縣十鄉十企』典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