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龍江省人均期望壽命提至77.52歲
2019-01-25 15:08:30 來源:生活報  作者:劉暢言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生活報1月25日訊 24日,省衛健委召開2019年全省衛生健康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分析總結當前衛生健康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對2019年重點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會議提出,通過深化醫改在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上尋求突破。今年起,在全省范圍大力營造『看病不求人』『陽光掛號不求人』『精准診療不求人』的良好就醫氛圍。

  2018年『成績單』

  全面取消公衛機構藥品加成

  全面取消公衛機構藥品加成,與2017年相比,公立醫院藥佔比下降6.3個百分點,醫療服務收入提高2.9個百分點。加快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網格化布局醫聯體,全省組建390個。制定省級短缺藥品清單,調整省級基本藥物配備使用政策,基層醫療機構基本藥物使用金額佔比達62.25%。

  95%三級醫院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各級醫療機構從2018年7月1日起全部實行實名制掛號就診,全省開展預約診療醫療機構334家,全部三級公立醫院和80%以上二級公立醫院開展臨床路徑管理,95%的三級醫院、81%的二級醫院實現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建立胸痛中心108家、卒中中心42家、創傷中心10家。民營醫院佔全省醫院總數49.03%。醫療救治和簽約服務貧困患者23.9萬人、佔比達到94.49%,貧困患者就醫實際自付比平均達到20%以下、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1%以上。

  健康城市建設試點增至12個

  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保持在95%以上。健康城市建設試點由3個增至12個。在全國率先將學校、旅游景區納入食源性疾病報告范圍,突破性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准7個。推進醫養結合模式,組建醫養結合專家智庫。

  住院分娩15.4萬人二胎及以上佔近三成

  加大妊娠風險篩查評估,推進出生缺陷綜合防治,實現了艾滋病母嬰『零傳播』。推進重點公共場所母嬰設施建設,配置率超過國家要求9.7個百分點。全年住院分娩出生15.4萬人,二孩及以上佔比29.68%。將計劃生育獨生子女傷殘家庭、死亡家庭每人每月補助分別提高到430元和560元。

  我省人均期望壽命提至77.52歲

  人均期望壽命提高到77.52歲,嬰兒死亡率下降到5.88?,孕產婦死亡率下降到20.5/10萬。醫療衛生機構增加到20278家,衛生技術人員增加到29.99萬人,醫療機構床位數增加到24.14萬張。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到1.18億人次,居民到醫療衛生機構平均就診3.27次,城市居民15分鍾、農村居民30分鍾可到達的就醫圈基本形成。

  開展中醫藥健康巡講1400多場次、受益人群19萬多人次。組織1500名基層醫生參加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招聘1082名執業醫師。開展衛生監督執法『藍盾行動』,監督檢查各類機構6.74萬戶次,立案查處違法行為2288件。

  2019年『軍令狀』

  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

  堅持政府主導,協調推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今年醫改要在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上尋求突破。所謂『看病難』,難在到大城市大醫院看大專家困難,根本原因是服務資源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和優質資源匱乏。所謂『看病貴』,貴在藥價虛高、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保障水平相對較低,必須『三醫』同向發力、聯動改革。

  會議指出,要大力推進落實『看病不求人』,全省衛生健康系統須按照省政府要求,將『看病不求人』切實落到實處。要強化制度建設,完善體制機制,加大信息公開,加強行風建設,強化監督問責,實現『看病求人沒有用』『出診不敢被人求』;要大力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全面推行預約診療制度,精准預約診療時段,實現『陽光掛號不求人』;要全面推開智慧醫院建設,再造就診流程,重點解決長時間掛號等待、重復排隊、就診專家不確定等難題,『讓信息多跑路,讓患者少跑腿』,實現『精准診療不求人』。

  保障低價藥『救命藥』『孤兒藥』

  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擴大到所有市地,推動實現『三個轉變』。在發展方式上,持續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繼續擴大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合理確定醫務人員薪酬水平。醫藥上要完善藥物政策體系。科學調整國家基本藥物配備使用比例,協調推進基本藥物直接掛網、優先采購使用等政策實施,落實基本藥物按月通報、重點約談制度。解決好低價藥、『救命藥』、『孤兒藥』等短缺藥品和兒童用藥的保障問題。

  配合開展醫保支付方式改革

  醫保上配合開展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支付方式改革宏觀要通過醫保分級定價、分級支付,推動醫院調整病種結構。對單體醫院,主要推進復合型的收費方式;對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主要實行醫保總額付費,引導內部形成順暢的轉診機制。著力做到『四個分開』:根據學科建設推行區域分開;根據縣域綜合醫改推行城鄉分開;根據疾病病種推行上下分開;根據日間服務推行急慢分開。

  貧困群眾醫療費實際補償比達90%

  大力開展三年攻堅5個行動,實現貧困群眾醫療費用實際補償比達到90%、貧困群眾90%的疾病在縣域內解決。健全完善遠程醫療政策。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推進中醫藥人纔傳承,持續提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85%的鄉鎮衛生院和9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夠提供6類以上中醫藥技術方法。強化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推進醫學科技創新,加強人纔隊伍建設。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