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湯原縣竹簾鎮興順村建起制衣廠,讓興順村的4戶貧困戶在家門口務工。

同江市向陽鎮同富村的巧婦們把指尖技藝變成指尖經濟,一件件精美的民俗手工藝品讓巧婦走上脫貧『快車道』。

粉碎、發酵、蒸餾,湯原縣吉祥鄉守望村的12戶貧困戶在酒香四溢的酒廠務工增收。

湯原縣京鴨家禽養殖合作社利用『扶貧鴨』為村民脫貧。

明水縣興仁鎮興發村笤帚『掃』出脫貧路。

20多名林甸縣東方紅村村民進入宏福集團打工,『早八晚五』的工作讓大家轉變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務農觀念。

蘭西縣蘭西鎮林盛村的豆腐坊香氣撲鼻。

↑延壽縣加信鎮金鳳村的『豆包工廠』一天能生產近500斤豆包成品,村裡的6戶貧困戶在此掙工資。

依安縣大力發展『鵝經濟』並形成企業+大戶+村集體+貧困戶的利益鏈接機制。
黑龍江日報2月28日訊 村裡一間小酒坊,連著玉米種植,連著貧困戶增收,釀出好日子。
村裡一個服裝廠,吸納縫紉匠人,巧手裁出幸福衣。
村裡一個大棚,養鴨、養鵝、種蔬菜,展露著春的序曲。
包一鍋純手工的粘豆包,還是小時候的味道。哼著歌,唱著曲,脫貧的日子像一串串火紅的小辣椒,一針一線穿起。
日前,記者走訪了富裕縣、湯原縣、延壽縣、依安縣等貧困縣。富裕縣紹文鄉紹文村的食用菌大棚,同江市向陽鎮同富村巧手坊,延壽縣加信鎮金鳳村豆包產業,湯原縣吉祥鄉守望村趙家窩棚小酒坊,依安縣新興鎮新思維禽類養殖合作社……這些扶貧產業在貧困村落地生根。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扶貧產業讓貧困人群參與進來,發揮增收實效。貧困戶走出家門,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出美好的生活。
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貧困村裡湧現出小而美的扶貧項目,貧困人群參與其中,助推脫貧步伐,為春天涂抹出不一樣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