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防治青光眼 哈醫大二院舉辦義診活動
2019-03-14 15:31:29 來源:東北網  作者:李華虹 徐麗娟 楊金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3月14日訊(李華虹 徐麗娟 記者 楊金光) 3月10—16日是第12個世界青光眼周,今年的宣傳主題為『視神經一張照,青光眼早知道』。哈醫大二院眼科主任原慧萍教授表示,提到白內障,人們並不陌生,對於青光眼,往往知之甚少。正是因為人們對青光眼疾病認知不足,所以早期發現有困難,面對這種疾病患者容易進入兩種認識誤區:一部分人在眼紅、眼痛的癥狀消失後,視力有所恢復,便自認為疾病好了;另一部分人沒有任何癥狀,一旦發現視力下降往往到了中晚期,便認為疾病無法治愈,而產生悲觀、恐懼心理,錯過了治療時機。

原慧萍主任為患病多年的青光眼患者復查眼底。
孫靜波副主任醫師為青光眼患者調整用藥方案。

  為了提高青光眼的防治知曉率,強調早期檢查對於青光眼防治的重要性,加強患者的自我管理,3月13日下午,哈醫大二院眼科在五官醫院舉辦了一場寓教於樂的宣教和義診活動,百餘位青光眼患者聞訊而來。盡管前一天的降雪導致氣溫驟降,路面濕滑,卻沒有阻止市民參加活動的熱情,宣教講座還未開始,教室內已經坐滿了人。

周雪美副主任醫師為義診市民進行眼底檢查。
李元媛副主任醫師為青光眼患者進行眼部檢查。

  課堂上,三位專家分別從《青光眼患者心理健康維護》、《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和《青光眼眼底照相特征》等內容進行了精彩的講解,聽眾們認真聽講、記錄筆記、回答問題。大家紛紛表示,這樣的活動形式很貼心,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既學習到青光眼防治和心理維護的專業知識,疾病治療也得到了專家的進一步專業指導,受益良多。隨後的義診活動中,原慧萍主任帶領三位眼科青光眼專家為百餘位市民免費查看眼底、測量眼壓,對患病多年的青光眼患者調整治療方案。

哈醫大公衛學院醫學心理學教研室宋雪佳老師做《青光眼患者心理健康維護》講座。

  來自青岡縣68歲的劉大爺在義診中被確診為青光眼患者。據劉大爺介紹,自己眼睛不好已經有幾年時間,平時看東西中間位置能看清,周圍的發暗。因為聽村裡的人說年齡大了都有白內障,只要中間能看清就沒到做手術的時候,加上家庭條件一般,所以沒著急就診。最近這一個月,劉大爺感覺眼睛中間的位置也有些看不清了,家人聽說這次義診活動,便帶老人提前一天趕到哈爾濱參加義診活動。

宋武蓮副主任醫師以《青光眼患者的自我管理》為題進行講座。
高琳主治醫師為義診市民進行《青光眼眼底照相特征》講座。

  原慧萍教授介紹,經過檢查,劉大爺眼壓竟高達41mmHg,經過房角等青光眼相關輔助檢查後,現場確診劉大爺為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患者,而且疾病已經發展到晚期,再不來看中間這點殘留視野也會沒有了。原教授表示,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發病隱匿,早期患者多數沒有不適癥狀,隨著眼壓的增高,周邊視野逐漸缺失,當發現中央視物模糊時,多半已經進入了病情的中晚期,對視力影響非常大,所以青光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尤為關鍵。

  哪些人容易患青光眼?

  專家表示,青光眼可發生於任何年齡階段,以下人群要高度警惕:1、年齡超過40歲的人;2、高度近視或遠視患者;3、糖尿病患者;4、高血壓患者;5、具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5、眼睛受外傷或患有其他眼病的人。

  青光眼的危害如此之大,如何能夠早期發現?

  原慧萍教授指出,青光眼無法通過任何治療方法得以治愈,只有抓住疾病早期的蛛絲馬跡,纔能盡早治療保護現有視力,因此出現以下情形時,要高度警惕,盡早找專業眼科醫生檢查:

  1、情緒激動或在暗處停留過久(如看電影、電視或在暗室工作),便有眼脹、頭痛、視物模糊,眼前如同有一層雲霧,這是閉角型青光眼的早期癥狀。

  2、40歲前出現老花眼(非遠視眼老花眼),尤其是女性,且老花度數變化很快,需頻繁更換眼鏡。

  3、早晨起床後看書報較吃力,易出現鼻梁根部酸脹和眼眶前額脹痛。因為正常人的眼壓有晝夜波動的規律,開角型青光眼患者24小時的眼壓波動幅度更大。

  4、晚間看燈光出現五彩繽紛的暈圈,好比雨後天空出現彩虹一樣,醫學上稱虹視。

  5、視力逐漸下降,驗光配鏡視力矯正不到1.0(對數視力表為5.0),尤其高度近視者,戴適度的眼鏡後仍常有頭痛眼脹感。

  6、平時喝水較多,一次喝水超過300毫昇時,青光眼患者會在飲水後15—30分鍾出現頭痛。

  7、對於一只眼已確診為青光眼的患者另一只眼必須密切觀察。因為原發性青光眼多數是兩眼同患,只不過發病有先後而已。

  8、患青光眼的人,其子女應特別留意眼壓、眼底、視野和視力的變化。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