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6日訊 開展『證照分離』改革,有利於釋放企業創新創業活力,推進營商環境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日前,我市印發《大慶市全面推開『證照分離』改革推進方案》,進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破解『准入不准營』問題,充分激發市場主體創業創新活力。
那麼,『證照分離』如何分?又該怎麼管?需要哪些配套改革?按照方案,我市將緊緊圍繞『放管服』改革,落實『證照分離』改革要求,進一步厘清政府與市場關系,全面改革審批方式,精簡涉企證照,加強事中事後綜合監管,創新政府管理方式,進一步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市場准入環境,充分釋放市場活力。
據了解,『證照分離』是指市場監管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和各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頒發的經營許可證的改革。『「證照」是企業進入市場的兩把「鑰匙」,「照」指的是工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而「證」指的是各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頒發的經營許可證。』
在過去,要開辦一家公司,首先要取得主管部門的經營許可證,纔能到工商部門申辦營業執照。但是,許可證的辦理要求比較高,辦理時間比較長,被稱為『辦照容易辦證難』。而改革後,企業只要到市場監管部門領取一個營業執照,就可以從事一般性的生產經營活動,如果生產經營活動涉及許可事項,則需要到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辦理許可手續,取得許可證後方可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據悉,此次『證照分離』改革,在全市范圍內對國務院確定的第一批106項涉及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下統稱企業)行政審批事項分別按照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准入服務等四種方式,實施『證照分離』改革。同時,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建立部門間信息共享、協同監管和聯合獎懲機制,形成全過程監管體系。建立長效機制,做到成熟一批推廣一批,逐步減少涉企行政審批事項,對所有涉及市場准入的行政審批事項,按照『證照分離』改革模式進行分類管理,實現全覆蓋,為企業進入市場提供便利。
改革並不意味放任不管,事後監管將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部門應當按照統一的數據標准,通過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將企業登記信息及時推送告知各相關單位,各相關單位負責實現自動接收、導入信息,並在本系統內實現上下互通和信息共享。各縣區政府應當加快推進本級政務服務平臺與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的互聯互通,並通過本級政務服務平臺,實現相關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
我市將全面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按照全國統一的『雙隨機』抽查工作機制和制度規范,擴大『雙隨機』聯合執法事項范圍,逐步實現跨部門『雙隨機』聯合抽查常態化,推進抽查檢查信息統一歸集和全面公開,落實完善懲罰性賠償、『履職照單免責、失職照單問責』等制度,探索建立監管履職標准,使基層監管部門在『雙隨機』抽查時權責明確、放心履職。
健全跨區域、跨層級、跨部門協同監管機制,進一步實施失信聯合懲戒,建立統一『黑名單』制度,對失信主體在行業准入環節依法實施限制。探索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產品、新業態采取包容審慎的監管方式,著力為新動能成長營造良好政策環境。強化企業的市場秩序第一責任人意識,完善信用修復機制,更好發揮專業服務機構的社會監督作用,引導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市場秩序治理,逐步構建完善多元共治格局。
方案指出,各有關單位要抓好改革任務落實,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充分調動推進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加強對『證照分離』改革工作的督促檢查,對抓落實有力有效的,適時予以表彰;對未依法依規履行職責的,要嚴肅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