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大國重器』為何如此『硬氣』?
2019-06-21 09:33:2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姚建平 桑蕾 譚迎春 蔣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6月21日訊 2月24日,中國一重承制的中石化茂名石化年產260萬噸渣油加氫裝置三臺2270噸鍛焊漿態床反應器完成現場組焊,全部吊裝就位成功交付用戶。該設備高62米、直徑5米、單重2270噸,不僅是中國首臺(套)漿態床反應器,也是目前現場組焊完成的世界最大鍛焊加氫反應器,標志著我國超大噸位石化裝備現場制造技術再次領跑國際,彰顯『大國重器』的實力。

  建立開放式科技創新體系,完善獎勵、分紅、股權等獎勵分配機制,激發創新活力,解決關鍵技術『卡脖子』問題

  近年來,中國一重加大投入、不斷強化核心競爭力,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研發效率,切實為國家解決重大技術裝備『卡脖子』問題,把企業的技術、裝備、制造及人纔優勢轉化為國家的競爭力和全球產業話語權。

  企業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開放式科技創新體系,完善獎勵、分紅、股權等不同形式的獎勵分配機制,明確科技成果實施轉化並成功投產後連續3年每年從實施該項科技成果的營業利潤中提取5%,試點開展技術、研發人員項目分紅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探索推進研發設計單位股份制改制,實行科技型企業員工持股計劃。

  核電常規島整鍛汽輪機低壓轉子鍛件是百萬千瓦級核電設備中的關鍵部件,為打破國外壟斷、降低造價,徹底解決關鍵技術『卡脖子』問題,科技人員集思廣益、挑燈夜戰,克服鍛件重量超大、設備能力要求超大、熱加工工藝復雜、制造難度極高的諸多挑戰,開發了注流保護、多包合澆600—700噸級超大鋼錠制造技術,掌握了超大轉子鍛件宏觀偏析控制技術,為超大整鍛轉子國產化奠定了可靠基礎。

  談起當年24小時不眠不休連續澆注會戰的情景,鑄鍛鋼事業部技術總監、時任煉鋼廠廠長的劉海瀾眼眶再一次濕潤:『通過科技攻關,成功研制出了世界最大AP1000核電常規島汽輪機整鍛低壓轉子,該產品是目前世界上鋼錠最大、鍛件毛坯最重、截面尺寸最大、技術要求最高的實心鍛件。對打破國外對核電常規島整鍛低壓轉子鍛件的壟斷,降低造價,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為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與技術封鎖,中國一重致力於站在高新技術前沿,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關。示范快堆項目紮實推進,在戰略必爭領域和關鍵核心技術上不斷取得新突破;實現我國三代核電核島一回路主設備及常規島主要大型鍛件全部國產化,承擔了全部『華龍一號』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制造任務,充分證明了中國一重核電裝備制造技術已達到全球領導者水平;在完成世界最大的鎮海煉化2400噸沸騰床渣油鍛焊加氫反應器基礎上,正在承制迄今世界單臺重量最大的3000噸級漿態床鍛焊加氫反應器,標志著我國超大噸位石化裝備制造技術再次領跑國際,充分彰顯一重『大國重器』的強大實力;成功完成世界最大715噸特大鋼錠的澆注制造;國內首支調相機轉子研制成功,打破了國外企業一家獨大局面,實現替代進口。一項項重大創新成果的取得,推動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的重大時空跨越。

  持續推進創新驅動,攻關核心技術,增強專業化能力、核心競爭力,加快推進成果轉化,彰顯『大國重器』的可靠實力

  2018年4月8日,由中國一重承制的世界最大的鍛焊石化技術裝備——鎮海沸騰床渣油加氫反應器在大連核電石化公司完工發運。該裝備的制造成功,不僅增強了中國一重專業化能力、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而且再次刷新我國超大噸位鍛焊加氫反應器的研制業績,標志著我國超大噸位的石化裝備制造技術再次領跑國際。

  中國一重水壓機鍛造廠廠長許四海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技術控』。20多年來,一直從事大型鍛件的制造工藝及科研開發,先後獲得發明專利4項,其中『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大型頂蓋封頭的整體仿形鍛造方法』榮獲2017年度中國專利優秀獎。在核電重大項目開發中,全力推進科研成果轉化,經過與研發部門緊密配合,容器法蘭接管段、主管道、超超臨界鎳基轉子試驗件等多項『大國重器』在他和團隊手中應運而生。

  中國一重核電石化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劉恩清向記者介紹,2000噸級神華煤直接液化工程項目是世界上首次進行的煤變油產業化示范工程。中國一重為神華煤變油工程承制的兩臺反應器是煤直接液化工程的核心設備,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鍛焊結構反應器。由於它的直徑、壁厚和重量均屬特大型,屬於技術難度很大的極限制造,其設備重量、容器噸位、產能、制造難度和技術含量堪稱世界之最。它的制造成功,標志著我國獨立制造大型反應器能力實現歷史突破,在超大型容器的材料研究、設備設計、制造工藝技術等方面已位於世界前列。

  在持續推進技術創新同時,企業堅持在技術改造上下大力氣。為提高大型鑄鍛件的純淨度質量要求,滿足高品質均質化超純淨大型鑄鍛件的生產要求,中國一重加快實施『大型鑄鍛件潔淨鋼平臺建設』項目。項目建成後,將帶動整個中國重機行業的裝備水平、技術進步和產品質量提昇到國際先進水平。

  為帶動地方發展配套產業,中國一重實施開放協同發展戰略,與地方協同融合發展,為龍江裝備制造業發展作出表率。全力打造龍江高端裝備制造基地,與齊齊哈爾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建立『一重產業園』,著力打造產業鏈配套齊全、專業協作機制完善的一重產業配套園區模式。目前,『一重產業園』已成功吸引入駐21家企業,累計簽訂合同額9.2億元,本地配套比例由20%提昇至42%,下一步發展將逐步擴大到70%左右。

  設立勞模創新工作室、黨員創新活動室、青年創新工作室,開展全方位基層創新,學科技、學管理蔚然成風

  記者在采訪中深切感受到,加大基層創新,持之以恆地在全員全方位『雙創』工作上下大功夫,是中國一重科技領先獨佔鰲頭的一大重要法寶。黨員創新活動室、勞模創新工作室、青年創新工作室猶如雨後春筍,生機勃發,學科技、學管理,團隊協作攻克技術難題,在一重廣大乾部職工中蔚然成風。

  中國一重工會辦公室副總經理劉禹告訴記者,近年來公司設立黨員創新活動室、勞模創新工作室、青年創新工作室110個,完成基層創新課題520項,累計創效6.25億元。在基層創新上,堅持打造樣板法,高標准選樹以全國技術能手等典型人物命名的10個標杆勞模創新工作室;大力推廣『李長福10類機加操作法』,相關產品加工效率提昇38%;王喜春勞模創新工作室,開發出精軋機彎竄輥改進機構,大幅降低了國內鋼廠設備昇級改造成本。與中核、中廣核、哈電和海軍等組建跨企業間勞模創新工作室聯盟,聯合攻克了國內首件百萬千瓦核電常規島整鍛低壓轉子精加工等技術難題,填補了國內加工技術空白,國外進口價格由原8000多萬元/支降至2000多萬元/支。

  在劉伯鳴勞模創新工作室采訪,記者被這位技校畢業生20多年來紮根鍛造一線的動人故事所感動。經過不懈努力,劉伯鳴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專家型技術人纔,現已走上鑄鍛鋼事業部水壓機鍛造廠副廠長的崗位。在第三代百萬千瓦核電核心裝備鍛件國產化進程中,劉伯鳴及其創新團隊攻克了多項核電高端產品鍛造工藝難關,先後成功鍛出國內最大的首件CAP1400錐形筒體、水室封頭等超大核電鍛件,填補多項國內行業空白。

  一重集團工會主席、改革辦主任劉長韌說:『改革使企業發展活力動力得到有效激發,湧現出一批像劉伯鳴勞模創新工作室等基層創新力量,成百上千的基層創新成果,匯聚成為企業自主創新的強大力量。』

  在基層創新的有力支橕下,2016—2018年公司累計完成國家重點科研任務28項,國家科技支橕計劃、04和06科技重大專項、863和973計劃項目等15項。其中1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先後完成了全球首臺『華龍一號』核反應堆壓力容器、世界最大2400噸沸騰床渣油鍛焊加氫反應器等一系列重大產品研制任務。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