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寶山村 成功『試水』羊肚蘑
2019-07-11 09:30:5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心楊 董新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陳程(左)指導村民利用閑置的羊肚蘑大棚套種西瓜。

  黑龍江日報7月11日訊 延壽縣壽山鄉寶山村是延壽縣建檔立卡貧困戶最多的村,為了讓脫貧攻堅工作更好接續,哈爾濱創業投資集團(哈漁業集團)駐寶山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陳程繼續留任駐村,『435戶1002人,其中已脫貧262戶677人,未脫貧173戶325人。』寶山村脫貧攻堅工作正處於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

  駐村之初,產業項目從零開始。陳程說,現在寶山村產業項目已經發展頗具雛形。食用菌產業、光伏產業、山腰嶺農特產品有限公司以及肉雞養殖小區項目,讓貧困村在扶貧產業上補了短板,並展現出蓬勃生機。

  羊肚蘑正式落戶

  羊肚蘑在北方種植並不多見,2018年,寶山村開始『試水』種植。『去年種了10個棚,鮮品100元一斤,淨利潤3萬元。』陳程坦言,第一次嘗試種植,收益不如預期,但積累了經驗。『羊肚蘑怕熱,明年種植要注意溫度管理,5月份溫度高影響了效益。算是試驗成功,以前都認為北方種不了羊肚蘑,現在證明可以種。』陳程說,去年10月份種植,4月份開始收獲,5月下旬大棚整理完畢,銷售也近尾聲。現在這10個大棚都租給了農民種豆角和西瓜,冬天種羊肚蘑,夏天種果蔬,棚室利用率大大提高。羊肚菌大棚位於寶山村尚義屯,帶動貧困戶41戶,預計戶均增收1000元。此外,在寶山村前腰嶺屯建食用菌大棚50棟,這是食用菌促增收的又一基地。

  壯大村集體經濟

  在寶山村,記者隨陳程走進了村裡的山腰嶺農特產品有限公司。這裡也是工作隊駐地,看著牆上的走戶分工表,陳程說,寶山村貧困戶數量多,各個自然屯很分散,為了提高效率,我們分片走訪,一人要分140多戶。也是在走訪中,我們發現寶山村農特產品資源豐富,針對寶山村集體經濟薄弱,村內農特山特產品開發缺乏資金、市場和經驗問題,我們爭取到單位的扶持,出資35萬元,幫助村集體成立山腰嶺農特產品有限公司,季節性收購、加工、銷售寶山村農特山特產品,既帶動廣大農戶增收脫貧,也壯大集體經濟。陳程說,公司在注冊階段已經收購寶山村刺五加葉300多斤、刺老芽500多斤,帶動農民增收1萬多元;經銷寶山村養蜂戶采集的蜂蜜1400多斤,帶動農民增收2.3萬元。

  種植養殖雙管齊下

  寶山村地處半山區,旱田地面積大、地勢高,容易乾旱。旱田作物玉米、黃豆在此地產量不高,農民收入較低。為改變這一局面,2018年初,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共同到內蒙古赤峰考察谷子、高粱等雜糧作物種植。並於當年在村內試驗種植了新品種的谷子和高粱,收到良好效果。2018年底,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共同決定,使用扶貧專項資金24.4萬元,采購谷子播種機等設備,在全村推廣谷子雜糧種植。該項目每畝地可增收500元以上,可以帶動寶山村上百戶貧困戶增收脫貧。2019年帶動貧困戶50戶,每戶增收800到1000元。

  陳程說,依托單位支持,工作隊積極籌措資金,為貧困戶捐款捐物,為村屯完善基礎設施,為村集體謀劃產業項目,為寶山村脫貧攻堅工作已經籌集資金過百萬元。如今寶山村正舊貌換新顏,走在脫貧摘帽的路上。在這條路上,產業扶貧是重要支橕。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