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精准扶貧!全社會廣泛參與 幫扶力量不斷壯大
2019-07-30 08:44:00 來源:大慶網  作者:程誠 孫娜 崔義鑫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大慶網7月30日訊 隨著脫貧攻堅戰的不斷深入,扶貧的難度也更大一些。如何讓剩下的貧困人口順利脫貧,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實施精准扶貧尤為重要。

  在這場舉世矚目的脫貧攻堅戰中,大慶一大批優秀企業、愛心社會團體積極投身到精准扶貧的戰役當中,成為精准扶貧、消滅貧困的中堅力量。通過『百企幫百村聯萬戶』精准扶貧行動,百家社會企業主動進村入戶,幫助銷售農產品,引進產業項目,支持貧困村發展訂單農業。建設黑龍江中盟集團注資1000萬元幫助林甸縣籌建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建立注冊資本金2500萬元的扶貧產業基金。伊品、九陽、國利源等農產品加工大項目引導安置貧困戶就業757人,人均增收5700元。林甸牧原有限公司、黑龍江樂爾食品有限公司等29家民營企業通過產業幫扶、就業幫扶、公益幫扶、技能幫扶等形式幫扶85個村,受益貧困人口14654人……多種社會力量紛紛參與脫貧攻堅,一大批新型扶貧模式正在湧現,脫貧成效越來越顯著,大慶市黨政主導、地企攜手、社會聯動、廣泛參與的大扶貧格局正在進一步健全完善。

  宏福農業棚室生產現場。

  大慶宏福農業攜手東方紅村建設『扶貧車間』

  按月領工資、上五險,貧困戶變身產業工人

  『家門口務工真是好,兼顧莊稼和老小。轉移就業一個人,全家上下全脫貧。』這是林甸縣四季青鎮東方紅村貧困戶自編的順口溜,說的是東風紅村駐村工作隊主動對接縣域重點產業項目,圍繞企業用工需求,組織貧困群眾就地就近就業的事兒。

  『我現在在宏福農業做繞蔓工,一個月3780塊。』東方紅村貧困戶范素佳笑得合不攏嘴:『這守家在地的,上班賺錢不耽誤種地和照顧老人孩子。宏福農業還給我上了五險,退休了也有保障,我們脫貧的日子不遠了。』

  馬寶珍還記得第一次到宏福農業上班時的情景:培育柿子不用土,種子包裝上都是『洋文』,一粒種子折合人民幣10多塊錢,溫室裡的『蜜蜂』都是進口來的……『現在我注意形象了,以前在家地,懶散慣了,不願意收拾自己,也沒人看,現在進出公司,代表著企業的形象,上班前我要穿戴整齊,化個淡妝後再出門。』馬寶珍說:『一年能收入3萬多塊,一家人的生活費有了著落,我真心感謝宏福農業。』

  東方紅村有650多戶村民,建立檔案的貧困戶43戶,大多是『地裡刨食』,靠天吃飯。一沒產業二沒優勢,咋能在短時間內脫貧?就在扶貧乾部苦苦思索時,2017年,大慶宏福農業現代化智能溫室項目落戶林甸縣,距東方紅村僅10多公裡。

  『咋能「傍上這個大款」,送農民進當工人呢?』東方紅駐村扶貧工作隊抓住這一重要機遇,積極研究對接宏福溫室項目的思路,落實幫扶具體措施。經過半年的溝通,大慶宏福農業項目部與東方紅駐村工作隊簽訂了含金量很高的脫貧幫扶合作備忘錄:雙方合力建設『扶貧車間』,促進貧困群眾就地就近就業。

  截至目前,東方紅村已有39名貧困戶子女經過入職培訓,成功進入宏福農業工作。再加上打零工、短工的,目前村裡到宏福農業打工人數有150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群眾8人,約佔20%。經宏福集團統計,目前,企業每月為來自東方紅的『打工』村民發放工資約10萬元,每年帶動貧困村群眾增收120萬元。

  目前,東方紅村已經和宏福企業建立了勞動力信息庫,將貧困群眾從事過的汽車駕駛、電工維修、棚室生產、保潔保安等信息,分門別類,細化整理。不僅為宏福集團招工用工提供了方便,而且調動了東方紅村村民務工的積極性,現在的村民都願意到宏福集團打工,外出務工的村民聽說後,也願意回來到這裡工作。真正實現了百姓家門口就業,造血式扶貧,村民的觀念也從政府要求扶貧轉變成了自己想要脫貧,企業與村民實現了雙贏。

  一個多月以前,北京宏福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大慶市政府、本來生活網在北京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就總價值2.2億元的『宏福柿』及林甸本土農產品簽訂購銷合同,將脫貧攻堅的規劃落到實處這也意味著林甸本土農產品將被端上更多人的餐桌,為林甸縣這個國家級貧困縣『脫貧摘帽』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搭建務工平臺,傳授種植技術,謀劃脫貧項目

  貧困戶成為棚室主人,有穩定產業增收

  7月17日,室外30攝氏度,王寶霞貓在棚室裡摘香瓜。香瓜的甜度決定著口碑,因此她耐心地挑選成熟度好的摘取,稍差一點都不能提前摘下。

  『想要有好收成,必須得有好技術。王寶霞告訴記者,她是2015年在天利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指導下,開始學習香瓜種植技術的。目前每年收入可以達到15000至18000元。『照這麼下去,脫貧的日子不遠了。』

  『這要感謝於總,我的脫貧領路人。每每談起自己的脫貧之路,王寶霞嘴裡總是離不開『於總』。

  王寶霞提到的『於總』,是天利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法人於天利。他之前在哈達批發市場從事果蔬批發生意,2014年回到大同區八井子鄉發展果蔬種植。截至目前,累計發展超大冷棚193棟、連體冷棚200畝、果蔬交易市場7000平方米,今年他的天利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更是被列入全省北菜南運基地,他也榮獲大同區『百強行業』『最佳經紀人』等榮譽稱號。

  吃水不忘挖井人,面對精准扶貧的大形勢,於天利依托棚室產業,主動挑起精准扶貧的大任。

  『我的想法特簡單,就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貧困戶增加點兒收入,讓孩子能安心上學。』於天利主動找到村裡,了解貧困戶的情況,根據實際情況,優先安排貧困戶來合作社打工。於天利給『老鄉』的待遇很優厚,每年保證大家在合作社至少工作60個工作日,日工資80元。合作社生產旺季時,每天用工量達到200多人,年用工支出200多萬元。

  『我聽說掐蔓和疏果等技術活兒,般不願意僱生人,你為啥願意僱沒有技術的貧困戶呢?』記者問。『不會就學唄,學不會就再教一遍。』於天利說,最開始有些貧困戶勞動意識的確不強,別人一教就會的活兒,他們要教幾遍、學幾天纔會。有個貧困戶在給香瓜疏果時,把一壟地的瓜蛋,不管好的孬的都揪掉了,幸虧發現及時,否則一棚室的瓜都完了。可在於天利不厭其煩的教導下,在這兒打工的貧困戶有兩人已成為技術人員,年人均可創收6000多元。

  2017年,於天利棚室基地擴大規模,他拿出5棟超大冷棚,用於扶持在他這裡打工的貧困戶。這5棟超大冷棚上印著扶貧戶的名字,合作社為貧困戶墊付苗木、種肥和用工等生產資金,並統一提供技術和銷售服務,貧困戶全程參與生產管理,生產費用從收入中扣除。每棟棚室生產兩茬香瓜可獲得純利潤4萬元,把4萬元作為保底收入,貧困戶按13%分成,年底可分成5200元,加上打工工資,年可實現收入1萬多元,當年基本實現脫貧。如果扶貧棚室效益高於4萬元,超出部分合作社和貧困戶按5:5比例再分成。

  有意願在家種植棚室香瓜的,於天利也免費提供香瓜苗,無需提供任何擔保。香瓜成熟後,免費幫助貧困戶通過果蔬交易市場進行出售。此外,他的網絡銷售平臺優先錄用中專學歷以上的貧困戶子女,銷售利潤上調30個百分點,月平均工資可達到3000元以上。

  『我出生在農村,祖祖輩輩都是農民。』於天利說:『大同區給了我發展的機會,我必將發揮人大代表作用,實實在在地做好棚室生產,踏踏實實服務當地百姓,全心全意為大同區精准扶貧工作貢獻力量。』

  扶貧乾部張紅光(右)向脫貧戶交流獅白鵝養殖技術。

  將資本、技術、市場等優勢與勞動力、特色資源有機結合

  民營企業結合自身優勢,千方百計幫助貧困村脫貧致富

  為幫助推進林甸縣鶴鳴湖鎮建設村貧困戶泥草房改造,全市統一戰線動員包括乾部職工、民主黨派成員在內的全市統一戰線廣大成員,捐資33萬元。

  『這麼多愛心人士都在幫我們,一分錢沒花,就住上了新房子,心裡比房子都敞亮。』鶴鳴湖鎮建設村貧困戶楊鳳貴說,過去的房子又矮又破,屋裡全是灰,雨天還直漏。『跟現在的條件比,那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大慶市民主黨派還主動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6個民主黨派對口全市四縣兩區,深入田間地頭、遍訪貧困群眾,宣傳惠民政策的同時,也將村情民意反饋上來,並提出意見建議,助力打好脫貧攻堅戰。

  為進一步動員企業家積極參與扶貧,市工商聯開展了大慶市『百企幫百村聯萬戶』精准扶貧行動,51個企業對88個貧困村進行了幫扶。這些企業綜合運用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捐贈扶貧等多種方式,把民營企業資本、技術、市場、人纔等優勢與貧困村土地、勞動力、特色資源等有機結合起來,千方百計幫助貧困村脫貧致富,有力促進精准扶貧工作的開展。此次行動受益貧困群眾9061人,貧困戶受益資金2.81億元。

  肇源縣?魚溝集團幫扶貧困戶采取的是『?魚溝公司+基地+農戶』形式,與貧困戶簽訂種植訂單。不僅開春發稻種,種地農戶的其他資金需求,也是用盡心思,把責任和風險都攬在肩上。

  潤琦集團讓出100多棟棚室用於扶貧,帶動廣大貧困戶種植蔬菜脫貧致富。為幫扶59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該企業無條件出資僱傭專人種植扶貧棚室,確保貧困戶實現了保本收入。

  林甸縣組織各鄉鎮,通過組建合作社與牧原集團開展合作。合作社委托牧原集團統一建設豬捨,豬捨建成後租給牧原集團進行經營,每年按合作社籌資額的6%給付合作社租金,合作社將租金分配給入社貧困戶,每戶每年3000元,實現資產收益幫扶。此外,牧原集團優先錄用符合用工條件的貧困勞動力到集團務工。

  為做強產業扶貧項目,市工商聯還積極組織企業家到幫扶村考察對接蔬菜批發市場、觀光采摘園等項目。不斷創新扶貧模式,通過發展訂單農業、實行土地租賃、剩餘勞動力轉移等方式,帶領群眾脫貧增收。

  大慶市各企業也結合自身優勢,采取多種方式參與扶貧。安潔士環保、河南商會、正大方盛等企業累計為40多戶貧困家庭送去價值12萬元的慰問金和生活用品。

  5月9日,全國工商聯和省工商聯『精准扶貧』檢查組到林甸考察調研,幫助林甸參與扶貧企業對接外省市相關行業企業,幫助遼百、潤琦等企業對接家樂福、大潤發等企業走出去發展。

  涵養貧困學子源頭活水,給錢給物還致力拓寬眼界

  只有勵志自強、努力學習,纔能擺脫現狀、改變未來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兒童的地位與命運,是一個家庭乃至一個民族地位與命運的標志。大慶教育精准扶貧的出發點,是不但堅決不讓一個孩子因貧輟學,而且致力在他們心中播下希望的種子。

  肇州縣民吉村的馮宇嘉是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孩子,再開學就上小學二年級了。在她的床頭,掛著一個第十四屆省運會吉祥物慶慶的玩偶。可能是經常把玩的緣故,這個萌萌的小猛?象顯得有些破舊,但馮宇嘉仍對它情有獨鍾。『這是我參加「小康路上同成長」助學行動,第一次走出村子的紀念品。我不但出了村子,還開了模擬小汽車,玩了淘氣堡,看了電影,吃了以前只有電視上纔有的西餐……我得讓慶慶時刻提醒我,我必須努力學習,這樣纔能走出村子,生活在那個美好的世界裡。』

  除了『小康路上同成長』,大慶市各社會團體不斷推出『博愛助學』『春蕾助學』『金秋助學』『情暖童心』『青春暖流』六一助學』『溫暖上學路』等行動,共同培育、呵護貧困戶家裡的希望之光。

  在今年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健步走活動組織開展過程中,每名參與者每走一公裡,宏宇連鎖就為大慶金秋助學活動捐助30元的愛心助學款,廣大青年通過健步走,為貧困學生籌集助學款54萬餘元。

  團市委通過協調市青聯、市青年商會、高校及愛心企業家,為貧困學子及學校送去助學資金和物資,並走進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家中開展結對幫扶,鼓勵孩子們積極面對眼前困境,勵志自強、好好學習。

  在大慶市婦女兒童基金會的網站上,實時更新著一個『愛心榜單』。6月13日,徐增敏捐款500元;同日,關愛婦女兒童協會捐款10萬元;4月29日,大慶盛榮石油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捐款63000元……每一筆捐款的來源、金額、去向、時間,都有詳細記載。

  今年『六一』兒童節,大慶市各級婦聯舉辦了『城鄉兒童手拉手活動』,為貧困兒童、留守兒童送上節日祝福和愛心禮物,給孩子們的夢想加油,告訴他們:『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

  民盟大慶市委為肇州縣100名貧困兒童捐助保額1000萬元的重大疾病保險;捐贈衣物4000多件;幫助貧困鄉村引進鮮切花、果蔬種植項目,助力脫貧攻堅。

  大慶民進企業家聯誼會從2013年開始連續每年都開展捐資助學公益活動,截至2018年,他們共籌集善款65萬元,資助大慶地區貧困學生人數達50餘名。今年又籌資20多萬元組織開展『大學生圓夢行動』『新春送溫暖』『送法律、送醫療、送文化』等幫扶活動。民進大慶市委會還投資80萬元,為林甸縣四季青鎮中心小學修建塑膠跑道、捐贈電腦等教學設備;捐資90萬元,為四合鄉中心小學修建標准足球場。

  受資助的一位大學生說:『我們不會辜負黨和政府以及各界愛心人士的期望,更不會忘記今天銘刻在心中的這份感動。今天我們被呵護,明天我們一定會奉獻自己、傳遞愛心、回報家鄉、回報社會。』

責任編輯: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