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0日訊 (記者王春穎 安澤) 20日上午,黑龍江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工業領域專場發布會舉行。一場發布會,將龍江工業發展中的熱點問題一一『劇透』。
70年來,伴隨著新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龍江作為新中國工業長子肩負使命砥礪前行,走出了一條從支橕共和國工業發展到維護國家產業安全的振興之路。進入新時代特別是省十二次黨代會以來,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總書記對我省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重塑環境、重振雄風的使命擔當,著力做好『三篇大文章』,把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擺在突出位置,第一次作出建設工業強省戰略部署,第一次出臺《工業強省規劃》,第一次召開全省工業強省暨產業發展大會,聚焦『百千萬』工程,吹響了新時代向工業強省進軍的集結號。
說起龍江工業發展進程,省工信廳廳長張顯豐說用『六個奮進』為龍江工業70年畫了個像——這70年,是龍江工業從新中國工業搖籃向新時代完善工業體系奮進的70年;是龍江工業從支援國家建設向維護國家產業安全奮進的70年;是龍江工業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奮進的70年;是龍江工業從國有企業『一枝獨秀』向國有民營『雙輪驅動』奮進的70年;是龍江工業從技術依賴向自主創新奮進的70年;是龍江工業從服務國內一個市場為主向服務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奮進的70年。這70年,是龍江工業從新中國工業搖籃向新時代完善工業體系奮進的70年。
藍圖如何成為現實?
近期,我省出臺了《黑龍江省工業強省建設規劃》,作出了《大力實施『百千萬』工程的決定》,召開了工業強省暨產業發展大會,向全社會傳遞了明確的信號,就是要把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擺在突出位置;更是為工業戰線明確了到2025年的總目標、總抓手、路線圖和任務書。
龍江工業強省的目標任務已明確,如何讓藍圖變成發展現實?省工信廳副廳長王冰表示,工業強省規劃明確了構建『433』工業新體系和『一區兩帶多基地』工業新布局,提出了九大任務和八大工程;『百千萬』工程明確了『1+7+N』的規劃體系,對各項任務和實施路徑做了系統的部署安排。構建『5+3』的工作推進機制,就是責任分工、調度分析、會商聯系、定期通報、督查考評5個機制;統計指標、考核評價、政策支持3個體系。目的就是要調動好政府和企業兩個層面的積極性,在全省各級黨委政府樹立大抓工業的鮮明導向,更多釋放政策紅利增強企業獲得感,形成務實高效的工作合力,為工業強省和『百千萬』工程賦能。


萬億級產業集群如何推動?
我省明確要建設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開發及精深加工萬億級產業集群,對此,省發改委副主任蘆玉春說,建設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萬億級產業集群,主要是立足把礦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推動重大項目建設,拉長育壯產業鏈,建設石油石化、煤電化和綠色礦產資源開發和精深加工三大板塊,打造16條產業鏈,將產業集群規模提昇為萬億級,為建設工業強省提供重要支橕。
省發改委將對承擔具體推進的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萬億級產業集群和石油石化、煤化工、石墨、鋼鐵、有色金屬千億級產業,成立專班推進建設,落實責任分工,制定路線圖、時間表,實行掛圖作戰,按季進行調度,及時發現解決存在的問題,推進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堅持把產業項目建設作為實施『百千萬』工程的根本抓手,組織各地各有關部門圍繞『百千萬』工程發展重點,立足發揮比較優勢,創新工作手段,抓緊謀劃生成儲備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增加項目數量,提高項目質量。開展招商引資活動,通過利用與廣東對口合作平臺、面向央企等龍頭企業對接招商等方式,盡快落實建設主體。深化『放管服』改革,開闢綠色通道,落實『網上辦』、『馬上辦』、『我幫辦』等八項措施,推動項目盡快完成前期工作,盡早開工建設。將符合條件的項目納入『百大項目』,從省級層面集中推進,促進項目早投產早達效。
園區建設如何突破?
圍繞建設工業強省,在強園區方面,省商務廳副廳長姜保國介紹了下一步工作的突破點。
省商務廳牽頭制定了『1+7+N』規劃體系中的《黑龍江省產業園區培育提昇行動計劃(2019-2025)》,提出了五大項16條具體任務,制定了四項保障措施。
據介紹,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優化整合,全省現有開發區99個(不含海關特殊監管區)。其中,經濟開發區94個、高新技術開發區5個,國家級開發區13個(國家級高新區3個、國家級邊合區2個、國家級經開區8個),省級開發區86個。
我省將重點抓住園區建設,重點打造哈爾濱新區、利民生物醫藥產業園、大慶高新區等5個千億級和52個百億級產業園區。要以促進產業集聚和提高經濟效能為標准,加快完善園區基礎建設,57個重點園區都要盡快實現『九通一平』,其他園區也要盡快實現『七通一平』。
當前,我省園區建設的重點是推進園區建設同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有機銜接,實現一體布局、聯動發展,促進產城融合,賦予園區多元承載能力。培育園區重在特色,要結合發展縣域經濟,緊盯人口大縣重點重點鄉鎮,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加強與高校院所合作,堅持產學研一體化,著力培育規模優勢突出、功能定位清晰、集聚效應明顯、輻射帶動力強、財稅貢獻率高的專業特色產業園區。
『目前,我省園區管理體制、用人機制、薪酬制度等還有諸多不順暢、不如意的問題存在,』省商務廳副廳長姜保國表示,哈爾濱新區先行先試,已經有所突破,下一步,將著重在增強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上下功夫,以問題為導向制定相關考核方案,在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上、在百千億園區培育提昇上要成效、出成果,實現一年一變樣,三年大變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