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激發創新驅動力 點燃發展新引擎 一年來我省培育壯大新動能綜述
2019-09-20 07:25:03 來源:東北網  作者:彭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9月20日訊 『以培育壯大新動能為重點,激發創新驅動內生動力。』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9月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諄諄教導,為龍江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

  一年來,龍江人攻堅克難、勇攀高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快將雄厚的科技創新資源『潛能』轉化為龍江振興發展的強大『動能』。

  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我省累計新成立科技型企業21301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21家,總數達1150家;新增省級科技創新基地149家;全省獲專利授權17950件,增長12.31%;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170億元,增長12.8%。

  『帶土移植』的深圳(哈爾濱)產業園區開工建設,園區將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智能制造、現代服務業四大產業集群,建設『創新產業生態圈』,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高地。

  由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自主研發的非洲豬瘟疫苗已完成實驗室研究,突破了實現疫苗規模化生產的重大技術瓶頸,目前已提出生物安全評價申請,即將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哈爾濱工程大學中國——俄羅斯極地技術與裝備、哈獸研中國——哈薩克斯坦農業科學兩家聯合實驗室獲科技部『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認定批准……

  新動能蓬勃發展,新技術不斷推出,新業態層出不窮,創新創業人纔加速集聚,新商業模式不斷湧現,這些都為實現龍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引擎。

  深化改革科技創新發展形成新格局

  萬峰磅礡,必有主峰。轉方式調結構,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最終要靠創新引領。

  省委省政府堅持把振興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把建設科教強省作為『六個強省』戰略任務之一進行重點部署,把科技作為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核心動力大力推動。

  2018年11月全省科技創新大會召開,部署全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科技強省建設重要任務。《關於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科技強省建設的若乾意見》同時發布,明確了我省到2020年科技創新發展規劃目標和主要任務,提出著力構建產業技術支橕、創新能力提昇、科技成果轉化、區域科技創新和科技人纔支橕等五大體系,以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創造活力。

  此後《黑龍江省新一輪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七份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文件相繼出臺。這讓哈爾濱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肖新光對紮根龍江發展越來越有信心:『政府部門為企業「量體裁衣」,公司在能力平臺建設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進展。』

  同時,聚焦『百千萬』工程建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我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依托創新鏈培育產業鏈,在裝備、能源化工、食品加工、新材料、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7個重點產業領域,謀劃部署了17項省科技重大專項,著力提昇科技創新對百億級企業、千億級產業和萬億產業集群發展的可持續支橕能力,打造振興發展新引擎。

  同時,強化科技管理部門宏觀管理職能,將原省科技廳、原省外專局職責整合,推動科技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突出創新體系建設,調整設立政策法規與創新體系建設處。

  『以往申報項目,需要報送材料、參加評審、簽訂合同等多個環節,得跑好幾次,現在只需在網上填報申報材料,一次也不用跑了。』申報2019年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項目省級資助項目的省農科院項目負責人王玉峰深有感觸地說。

  科技人員『不用跑』,是省科技廳深化改革,努力實現從科技管理到創新服務轉變取得的實效。減少科技人員『跑腿』流程的背後,是強化對權力的監督制約。機構改革後,省科技廳新設置了科技監督與誠信建設處,以科技計劃項目為切入點,建立科技系統行權事項全鏈條、廣覆蓋、無死角的監督體系。

  提昇創新實力新動能蓬勃發展

  今年初完成2.5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為哈爾濱樂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人形機器人領域拓展技術優勢和市場化空間插上了『金翅膀』。

  樂聚智能創始人、哈工大博士研究生冷曉琨介紹,『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擴充團隊加速技術創新、深化產品及服務體系壁壘以及探索新品類商業化落地。』目前公司已在黑龍江、北京、重慶、浙江等地建立了大型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同時瞄准青少年智能硬件市場,以『陪伴成長,發掘邏輯能力』的產品理念,推出高、中、低檔產品組合,市場已覆蓋歐洲和美國等地。

  樂聚智能是我省千戶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培育的典型企業。據省科技廳統計,今年上半年,我省新成立科技型企業8093家,同比分別增長22.9%。新增計稅銷售額超過2千萬以上的科技型企業30家。哈爾濱新光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陸科創板,激光通信公司『高速激光通信終端技術研發及應用』、友搏藥業『抗凝一類新藥LFG項目開發』、雞西浩市新能源公司『石墨合成碳晶材料』等一批新興產業成果落地產業化。

  老國企也紛紛依靠科技創新激發內生動力。今年7月,由中國一重研制的『海陽4號1000兆瓦級核電機組常規島整鍛低壓轉子國產化成套鍛件』產品鑒定會召開,專家認為該產品解決了超大直徑轉子鍛件整體性分析評價難題,突破國產化瓶頸,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目前公司每年投入科技研發經費超過3億元,而且逐年提昇。』中國一重科技部副總經理聶義宏深感企業不斷增強的科技創新實力。企業一項重大成果獲得201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92.25%、246.7%,創歷史最好水平。

  如今各類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之重器從中國一重走向世界。這樣的科技突破只是我省科技創新發展實力不斷提昇、攻關能力不斷加強的一個縮影。

  新動能不斷湧現壯大的背後是我省基礎雄厚並加快提昇的科技創新實力。在2018年度全國科技獎勵大會上,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榮獲國家最高科技獎,是國家最高科技獎設立以來我省首位獲得該項殊榮的科學家。我省主持和參與項目共獲國家科技獎勵19項。省科技獎授獎281項,產生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在科技部的支持下,2018年我省承擔『黑龍江低溫黑土區春玉米、粳稻全程機械化豐產增效技術集成與示范』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19項,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項目2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35項。『船用柴油機可控燃燒技術研究』等7個項目列入國家政府間科技創新合作計劃。實施『石墨烯改性超靈敏氣體傳感器產業化』等省重點研發項目61項。又一批新動能將從這裡不斷湧現。

  打破『四唯』人纔創新活力加速釋放

  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纔驅動。培育壯大新動能,就要擇天下英纔而用之,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纔、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纔、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纔。

  我省加速釋放科技人纔創新活力。制定出臺《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纔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實施意見》,科學設立人纔評價指標,突出品德、能力、業績導向,打破『四唯』,克服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傾向,構建科學、規范、高效、誠信的科技評價體系。

  一年來,我省新入選科技部創新人纔推進計劃27人,累計有86名科技領軍人纔入選國家『萬人計劃』。省委省政府實施『龍江科技英纔』特殊支持計劃,首批表彰『龍江科技英纔』58人。截至目前,我省有『兩院』院士40人,有國家級專家4700多位。

  『龍江科技英纔』鄧喜軍創辦的哈爾濱博實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成長為智能成套裝備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公司是國際上少數幾家能夠系統完成自主研發、成套生產和配套服務的企業之一,產品覆蓋全國大部分地區,並出口到歐洲、亞洲、非洲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今年一季度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5075萬元、淨利潤8803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03%、324%。

  為讓更多優秀人纔聚集龍江創新創業,我省出臺了《黑龍江省『頭雁』行動方案》,通過賦予人纔極大的自主權,激發人纔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更好地服務龍江創新發展和高質量發展。

  擬入選『頭雁』的哈爾濱工業大學黃志偉教授,帶領團隊破解了T細胞受體復合物結構這道困擾全球生命科學家20多年的『謎題』,將為開發免疫新療法和治療癌癥提供重要科學基礎。

  省科技廳聚焦科技『辦事不求人』,堅持完善機制促公平。通過修訂制定規則,對科技人員關心關切的形式審查結果申訴、專家的選擇和使用、專家評審結果知情權等重塑流程、掛圖作戰,努力實現科技項目評審『辦事不求人』。同時簡化操作程序,會同省財政廳制定出臺《關於進一步優化省級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通知》,提出整合科研項目報表和材料、簡化科研項目預算編制、擴大科研項目預算調劑權限等15條措施,切實賦予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

  建強平臺新業態新模式加速湧現

  建強科技創新平臺,是培育壯大新動能的重要載體和措施。我省加快提昇科技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功能。充分發揮科技金融平臺作用,今年省政府整合省科技投資政府引導基金成立新產業投資集團,致力於支持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累計加盟科技服務機構828家、大型儀器4805臺(套)、檢測項目3.63萬項,服務6.47萬次。

  哈獸研『國家動物疫病防控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投入使用;哈工大國家大科學工程『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快建設。2018年以來,我省加速建設科技創新基地和科技園區。新增省級科技創新基地149家,其中,省級技術創新中心89家,省級重點實驗室39家,院士工作站和科學家工作室21家。綏化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成功獲批,全省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總數達到5家。『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深入實施,我省電商產業園區集聚效應凸顯,園區數量達105個,入駐電子商務及配套企業2883家。我省加快打造多點支橕、多業並舉、多元發展的產業發展格局,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

  雞西浩市新能源公司突破石墨生產關鍵技術,將以噸計算的石墨變成了以克拉計算的人造鑽石,讓石墨身價翻了上千倍。航天恆星將北斗導航技術應用於精准農業,新的商業模式打開全國市場。秸樂農業科技發展公司年消耗15萬噸秸稈用於生產有機肥、育秧盤和地膜,開創了生態循環農業新模式,實現年產值1.2億元。

  『大智移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成為龍江新舊動能轉換的『潛力股』。星雲生物參與哈工大牽頭承擔的『中國十萬人基因組計劃』,建立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基因組大數據技術體系和智能雲計算平臺,打造基因產業集群。拓盟科技公司的5G醫學人工智能技術走進省內外醫院,為百姓身體健康保駕護航。聯通對『大智移雲』的推廣普及,移動基於大數據的創新產品,電信對衛星移動通信的開發應用,地理信息產業園的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遙感技術的應用,為數字龍江奠定了堅實基礎。

  新技術落地生『金』,新動能蓬勃發展,為新時代龍江重振雄風再出發提供了澎湃動力。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