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壯麗七十年,奮斗新時代。
櫛風沐雨,砥礪前行,龍江自強不息!
站在時間的節點上回望過去,70年來,龍江大地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滿載榮光的『共和國長子』,到正在走向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東北老工業基地;從昔日人跡罕至、泡澤密布的北大荒,如今成為舉世矚目的『中國大糧倉』……廣袤黑土地上,一代代勤勞質朴的龍江兒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砥礪奮進,譜寫了昂揚向上的時代篇章,與共和國同頻共振,高歌猛進。
為時代放歌,為歷史畫像。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到來之即,東北網啟動了『走龍江大地,看今昔巨變』大型融媒體系列報道活動。三支全媒體采訪小分隊誓師出擊,在這個分外涼爽的北國盛夏,走向正生機勃發的黑土地。我們將牢記新時期媒體的初心與使命,增強腳力、眼力,用腳步去丈量這片土地上的每一道成長年輪,用鏡頭和筆端去感知時代的體溫,觸摸發展的脈動;我們將發揮媒體融合的威力,增強腦力、筆力,用全新的視角和現代化的傳播載體,撫今追昔,用鮮活的事實、生動的數據展現滄桑巨變,描畫龍江人史詩般波瀾壯闊的畫卷;我們將帶著深深的敬意和思索,去探尋和發掘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起源和生動實踐,那一定是鼓點鏗鏘,蕩氣回腸!
跨越千山萬水,仍在跋山涉水。再一次出發,是為了不忘昨天,無愧今天,更是為了無限美好的明天。我們將揮灑激情和汗水,濃墨重彩謳歌這片熱土,為龍江加油!為新中國七十華誕獻禮!
東北網10月4日電(記者 那鵬翔 劉楠 霍梟涵) 龍江縣位於黑吉蒙三省區交匯處、齊齊哈爾市西部、雅魯河畔,地處大興安嶺南麓與松嫩平原過渡地帶,是聞名全國的產糧大縣、畜牧業生產大縣。
在歷史上,龍江縣曾是一個經濟總量偏小,農業基礎設施比較薄弱、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基礎不穩固,社會就業壓力較大的省級貧困縣。改革開放以來,龍江縣立足當地相對突出的農牧業資源優勢,抓項目,興產業,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強縣富民之路。2019年5月,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發布《關於龍江縣等10個貧困縣脫貧退出的公告》,龍江縣被批准脫貧退出。

近日,東北網『走龍江大地看今昔巨變』報道組走進龍江縣,深入了解龍江縣如何因地制宜,把發展畜牧產業作為優化農業結構重點來抓。如何吃透『牛文章』,做強『牛產業』,做大『牛經濟』,為全省現代畜牧產業發展積累了經驗、提供了示范。

作為龍江縣『和牛』扶貧主體的龍江元盛公司,是一家臺商獨資企業,在龍江縣投資建立4家子公司,累計投資超過8億元。元盛公司於2012年、2013年從新西蘭、澳大利亞分兩批共引進純種和牛3000頭,填補了國內規模引進純種和牛生產的空白,打破了中國高檔肥牛國外產品一統天下的局面。2016年,龍江縣依托元盛公司作為龍頭企業,啟動實施肉牛養殖產業扶貧項目,先後出臺了系列扶持政策,強力推進和牛項目。

今年8月,與元盛公司合作的和輝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高檔肉牛養殖項目即將完成全部土建工程。記者在項目建設基地看到,一排排整齊的廠房排列有序。據了解,該公司發展定位為高檔肉牛育肥兼營純種和牛胚胎移植,計劃每年開展純種和牛胚胎移植8000枚,培育有一個種養結合典型。
龍江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劉曉東介紹,項目建成達產後,每年可出欄高檔肉牛3000頭,轉化糧食3萬噸、玉米秸稈2萬噸,年產值實現4.5億元,實現利潤8000萬元。
作為全國畜牧業生產大縣,龍江縣以『龍江和牛』為突破與牽動,通過引進龍頭企業,以『養殖+農戶』方式,科學改良繁育,壯大養殖基地,推進產業化經營,全力打造中國高端肉牛生產基地。

一個個產業項目落地,帶動了更多項目圍繞而興。以中糧集團、龍力生物為龍頭,以億龍機械、景西農機為配套,構建玉米全株產業,帶動龍頭達到6個;以元盛公司、飛鶴乳業、牧原集團為龍頭,以北方肉羊交易市場、景星肉牛交易市場為配套,構建現代畜牧產業,帶動龍頭達到10個、專業市場2個……一業旺,百業興,風生水起,八方來財。

龍江縣產業辦公室牆上的一組圖表數據:2018年,龍江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00.5億元,稅收達到7.86億元,全省縣域經濟綜合排名第八位。今年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7.34億元,增長15%,增幅在全省縣(市)區排名第一位。
產業之間的協同發力、集群式發展,讓龍江縣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全新產業鏈條,以『五大產業』為依托,全力推動產業鏈拓展、功能鏈延伸、價值鏈提昇,推動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書寫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