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走龍江大地 看今昔巨變】哈拉新村:新時代最炫『民族風』
2019-10-08 09:59: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那鵬翔 劉楠 霍梟涵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寫在前面的話——

  壯麗七十年,奮斗新時代。

  櫛風沐雨,砥礪前行,龍江自強不息!

  站在時間的節點上回望過去,70年來,龍江大地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滿載榮光的『共和國長子』,到正在走向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東北老工業基地;從昔日人跡罕至、泡澤密布的北大荒,如今成為舉世矚目的『中國大糧倉』……廣袤黑土地上,一代代勤勞質朴的龍江兒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砥礪奮進,譜寫了昂揚向上的時代篇章,與共和國同頻共振,高歌猛進。

  為時代放歌,為歷史畫像。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到來之即,東北網啟動了『走龍江大地,看今昔巨變』大型融媒體系列報道活動。三支全媒體采訪小分隊誓師出擊,在這個分外涼爽的北國盛夏,走向正生機勃發的黑土地。我們將牢記新時期媒體的初心與使命,增強腳力、眼力,用腳步去丈量這片土地上的每一道成長年輪,用鏡頭和筆端去感知時代的體溫,觸摸發展的脈動;我們將發揮媒體融合的威力,增強腦力、筆力,用全新的視角和現代化的傳播載體,撫今追昔,用鮮活的事實、生動的數據展現滄桑巨變,描畫龍江人史詩般波瀾壯闊的畫卷;我們將帶著深深的敬意和思索,去探尋和發掘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起源和生動實踐,那一定是鼓點鏗鏘,蕩氣回腸!

  跨越千山萬水,仍在跋山涉水。再一次出發,是為了不忘昨天,無愧今天,更是為了無限美好的明天。我們將揮灑激情和汗水,濃墨重彩謳歌這片熱土,為龍江加油!為新中國七十華誕獻禮!

  東北網10月8日電(記者 那鵬翔 劉楠 霍梟涵) 哈拉新村,地處嫩江西岸,位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梅裡斯區,建成於1999年,是一座現代化農村,被譽為『中國達斡爾族第一村』。

  達斡爾族歷史悠久,民族文化內涵深厚,是一個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繼承發展了紮恩達勒、哈肯麥呼蘇古、烏欽等音樂形式。

臨時居所。
哈拉村老房子。

  近日,『走龍江大地,看今昔巨變』報道組一行來到哈拉新村走訪。看到,村口大門以達斡爾族特有樂器四弦琴為造型,村中廣場矗立著達斡爾英雄莫日根的雄偉雕像。在雕像下,村支部書記多雪英帶領達斡爾族村民唱著高亢奔放的『紮恩得勒』歌曲,跳著歡快活潑的『哈克麥樂』舞蹈,表達對遠方客人的歡迎。

1999年喬遷新村的熱鬧場面

  出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村黨支部書記多雪英,是哈拉新村的歷史見證者,更是引領全村致富發展的開拓者。『小時候,我家幾口人居住在一個茅草房裡,出去都是土路,下了雨就變成了泥路,一件衣服老大穿完老二穿,過節纔能吃到面食……』多雪英描述的這種情況,到了上世紀80年代開始好轉。

  1998年對於哈拉新村來說,是一個轉折點。據多雪英介紹,哈拉新村過去叫哈拉村,1998年,特大洪水衝毀了村民的家園,後由全國政協捐資近3000萬元重建了具有民俗特色的現代化哈拉新村。

哈拉新村。

  重建新村讓村民們有了美麗的家,借這一契機,在政府幫助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哈拉新村建設民生保障工程、發展旅游項目,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

  如今的哈拉新村,以村屯環境美、人文景觀多、文化底蘊深、民俗風情獨特著稱,2014年9月被國家民委命名為首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在發展休閑旅游中,他們堅持做好民族文化傳承、講好民族故事,在飲食文化、民間工藝、地方產品、村寨建設、旅游開發上融入民族符號,使達斡爾族傳統文化煥發出勃勃生機。

哈拉新村。

  『來這裡旅游的人都會感受到我們達斡爾族人的熱情好客,他們在這裡吃到了特色的民族餐飲,欣賞到了民族歌舞,評價都非常好。』談起游客對哈拉新村旅游的評價,多雪英倍感欣慰。

  今年6月8日,齊齊哈爾市梅裡斯達斡爾族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館在哈拉新村落成。體驗館以達斡爾族民族文化為靈魂,創新了民族旅游活動載體,實現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融合發展格局,為將梅裡斯達斡爾族區打造成為最佳旅游目的地注入強勁民族文化動力。

  在非物質文化體驗館,記者看到『齊齊哈爾築成者,嫩江流域開拓者,祖國北疆守護者,民族團結實踐者』這四句話赫然醒目。作為這個特色村的帶頭人,多雪英表示,國家民族政策好,對傳統文化保護力度不斷加大,我們將繼續努力,把哈拉新村達斡爾族特色品牌打造好,幫助鄉親們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責任編輯:張廣義

【專題】走龍江大地 看今昔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