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搜 索
《走龍江大地 看今昔巨變》 編劇王寶昌:用藝術作品唱出綏棱時代變遷
2019-10-08 15:05:09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陳顯春 王明菲 趙紅星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寫在前面的話——

  壯麗七十年,奮斗新時代。

  櫛風沐雨,砥礪前行,龍江自強不息!

  站在時間的節點上回望過去,70年來,龍江大地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滿載榮光的『共和國長子』,到正在走向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東北老工業基地;從昔日人跡罕至、泡澤密布的北大荒,如今成為舉世矚目的『中國大糧倉』……廣袤黑土地上,一代代勤勞質朴的龍江兒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砥礪奮進,譜寫了昂揚向上的時代篇章,與共和國同頻共振,高歌猛進。

  為時代放歌,為歷史畫像。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到來之即,東北網啟動了『走龍江大地,看今昔巨變』大型融媒體系列報道活動。三支全媒體采訪小分隊誓師出擊,在這個分外涼爽的北國盛夏,走向正生機勃發的黑土地。我們將牢記新時期媒體的初心與使命,增強腳力、眼力,用腳步去丈量這片土地上的每一道成長年輪,用鏡頭和筆端去感知時代的體溫,觸摸發展的脈動;我們將發揮媒體融合的威力,增強腦力、筆力,用全新的視角和現代化的傳播載體,撫今追昔,用鮮活的事實、生動的數據展現滄桑巨變,描畫龍江人史詩般波瀾壯闊的畫卷;我們將帶著深深的敬意和思索,去探尋和發掘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起源和生動實踐,那一定是鼓點鏗鏘,蕩氣回腸!

  跨越千山萬水,仍在跋山涉水。再一次出發,是為了不忘昨天,無愧今天,更是為了無限美好的明天。我們將揮灑激情和汗水,濃墨重彩謳歌這片熱土,為龍江加油!為新中國七十華誕獻禮!

  東北網10月8日訊(記者 陳顯春 王明菲 趙紅星)王寶昌是綏棱文化藝術界名人。綏棱文化藝術中心、東南社區、老年大學,王寶昌帶領記者在上述地方走訪時,遇到的每個人都跟他打招呼:『王老來了』。

  綏棱縣各社區、機關、學校等單位經常找王寶昌創作節目,他幾乎每求必應,因為用傳統藝術如大鼓、快板、二人轉等形式創作作品,在綏棱找不到第二個人;用這些藝術形式創作主旋律題材的作品,在綏棱找不到第二個人。

王寶昌創作的作品,由老年大學學員彈唱。東北網記者 趙紅星 攝

  王寶昌的每一個作品,均與時代同行。綏棱小城的變遷,在他合轍押韻的唱詞裡,猶如一幀幀畫面般清晰。

王寶昌對表演人員進行指導。東北網記者 趙紅星 攝

  今年67歲的王寶昌,從綏棱縣人民藝術劇院編劇崗位退休。回想1983年在部隊退伍後來到綏棱上班的情景,王寶昌說:『那時綏棱城裡僅有兩三棟二層小樓,清一色平房,我當時住的房子大約二十多平米。』

  王寶昌猶記得,彼時的綏棱縣城裡都是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下雨天不穿靴子出不去屋。1985年,綏棱開始修建第一條柏油路,就是今天的主街---繁華路。『過去我一套中山服穿了8、9年,現在一年買幾套衣服,不僅有數量上的需求,還有品牌要求時尚需求;吃的方面變化更大,以前是糊口吃飽不餓,現在是追求營養、健康。』王寶昌說。

王寶昌業餘時間演奏二胡消遣。東北網記者 趙紅星攝

  謳歌家鄉變化是王寶昌作品的主旋律。在2003年,當時政府在農村進行危房改造,集資貧困家庭蓋新房,在國家沒有大力推行危房改造時,綏棱縣已經全面開展了扶貧和危房改造。為此王寶昌創作了快板書《窮家樂》,表達綏棱縣政府體恤民意關注民生之情。

文化中心老年合唱團。東北網記者 趙紅星 攝

  『主板一打響連聲,聲聲贊歌唱興隆,龍江大地美如畫,畫卷展開看分明。依山傍水綏棱縣,二次創業要振興.......』這是王寶昌2004年采用頂針續麻和十字法等手法,創作的音樂快板《新貌新綏棱》,綏棱新貌一覽無餘。

  2009年綏棱縣開始了招商引資工作,王寶昌創作了一個戲曲小品《攔轎》,講述了一個綏棱縣女孩和外地男孩在一起,男孩想讓女孩跟自己去往外地生活,女孩因為捨不得離開自己的家鄉,在新婚當天攔下接親轎子,帶上男孩逛綏棱縣城,男孩看到了綏棱美麗乾淨的小城處處孕育生機,最終決定和女孩留在綏棱創業。王寶昌自豪地對記者說:『作品《攔轎》公演後,社會反響極大,多次演出,受到認可。』

王寶昌介紹文化廣場。東北網記者 趙紅星 攝

  2012年12月,王寶昌退休,退休後,喜歡安靜的他,不扭秧歌、不跳廣場舞。2015年,他受綏棱老年大學之邀做藝術顧問,創作之餘,便在辦公室裡拉二胡消遣。『走過了很多地方,最終感覺還是綏棱最美,喜歡這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和這裡質朴、執著的人們。』

  『群眾文化曾有過蕭條期,那時所有人的精力全放在發展經濟上,可當物質文明豐富了,人們又開始追求精神生活,』王寶昌說,『現在綏棱退休的老人成立業餘的藝術團體就有5、6個,一到晚上,綏棱縣內各個廣場、植物園、東北湖公園,到處是歌聲,還有打太極拳、跳廣場舞的……綏棱人生活品味越來越高。』

  老年大學排練廳裡,八名平均年齡60歲以上的老人正在排練王寶昌作品《精神脊梁》,以琵琶彈唱的形式反映新時代綏棱老年人的生活樂趣、追求愛好。

責任編輯:張廣義

【專題】走龍江大地 看今昔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