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9日訊(記者 許諾 王亮)9日,微風輕拂,香飄萬裡,第二屆中國·黑龍江國際大米節稻米品評品鑒活動預備會飄來陣陣米香。品鑒評審委員會副主席陳溫福品嘗了來自黑龍江的十餘款大米產品,他肯定了龍江大米,並表示,應在保產量的同時,繼續開發優質大米,讓中國老百姓的飯碗裝上更多更好的『龍江糧』。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陽農業大學教授兼水稻研究所所長,遼寧省生物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陳溫福,為祖國農業教育與科研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陳溫福主要從事稻作科學研究與教學工作,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重大專項、國家科技支橕計劃、農業部『中國超級稻研究』等多項國家和部省級科研項目的研究,在秈粳稻亞遠緣雜交育種、水稻理想株型理論研究與新株型資源創制、超級稻育種理論與實踐等方面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為我國稻作科學特別是東北水稻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育成水稻新品種19個,其中5個被農業部認定為超級稻。

9日,品鑒活動預備會過後,陳溫福接受了東北網記者專訪。他表示,黑龍江是我國粳米產出大省,應以綠色、健康為主線,在保證產量的同時,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用品質闖市場用實力塑造品牌價值,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陳溫福說,目前,全國有很多的優質大米,然而『優質大米』很難界定。『現在各種形式的大米評選活動有很多,各地、各企業都在舉辦,魚龍混雜,缺乏公信力和統一標准性。在這種情況下,由政府主導舉辦的黑龍江國際大米節就變得尤為有意義,這也應該成為一種趨勢,希望能繼續堅持開展下去。』陳溫福說。
陳溫福用一組數據說明了龍江大米在全國都很『吃香』。『最近15年,人均消費稻米量在下降,但粳米的消費量不降反增,說明吃粳米的群體量變大,消費群體變大,這也表明了黑龍江的大米贏得了全國老百姓的認可。現在粳稻面積已達到了將近1.5億畝,佔全國總水稻面積的30%左右,並且正在持續發展。』陳溫福說。
陳溫福還記得2005年來到黑龍江時,粳稻面積還不到2500萬畝,而如今已經達到了7000萬畝的面積,這組數據證明了黑龍江粳米的發展是非常迅猛的。
『黑龍江是中華大糧倉,使命重大。』陳溫福告訴記者,豐產、端牢是掌握主動權,黑龍江應該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情況下,不放松糧食生產,在穩定提昇糧食產能上重點發力,讓『龍江糧』更有份量,做大、做強粳稻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