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4日訊 日前,記者從中國人民銀行大慶市中心支行獲悉,截至三季度末,大慶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679.1億元,比年初增加174.6億元,同比增長12.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7.5個百分點。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878.4億元,比年初增加174.8億元。
住戶存款的大幅增長,是拉動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增長的主要原因。那麼,住戶存款為何會大幅增長?大慶人又愛存錢了嗎?
住戶存款餘額今年增長174.8億元
李正維是一位退休教師,今年已經70多歲了。他說,現在每個月退休金有7000多元,他和老伴兒退休金加在一起,就是一萬多。而每個月他們的生活費最多2000元,剩下的錢全存銀行了。
『孩子們讓我們買理財,歲數大了也整不明白,還是存銀行放心。』李正維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中國農業銀行大慶分行的工作人員馬伶俐說,將錢存進銀行,仍是我市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理財習慣。
對於銀行而言,住戶存款由於成本低、穩定性好,一直是銀行競爭的核心存款。盡管近幾年來相關監管機構不斷弱化對各大商業銀行的時點考核,但住戶存款依然存在著一定的『季末效應』。據了解,截至9月末,我市各金融機構住戶存款餘額1878.4億元,比年初增加174.8億元。
居民存款增多的背後
居民收入增加,社會保障提高
楊同健是采油一廠退休職工,退休工資6000多元。
據了解,居民收入增加、社會保障不斷提高與住戶存款大幅增長有很大關系。
今年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84元、同比增長5.6%。大慶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0年前的120多倍,年均名義增長超1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0年前的160多倍,年均名義增長近14%。
收入增長的同時,社會保障也一漲再漲。今年上半年,市財政民生支出123億元、同比增長15.6%。居民基本醫保在二級和一級醫院的住院費用報銷比例不斷提高,大病保險報銷比例提高至55%。全市建立4個電子健康養老平臺,為7萬多老年人提供了精准健康服務。
采訪時很多人表示,社會保障越來越好,老百姓花的錢就少了,攢下的錢就多了。
產品創新吸引存款
如今,各銀行在櫃臺前都會擺上各種產品宣傳單。相比其它理財工具,銀行存款雖然收益率相對低,但安全性好,收益有保障,還是很多市民的重要理財方式。
隨著日常攬儲壓力的加大,如今,各大商業銀行吸引存款的方式五花八門,其中很重要的方式就是通過產品創新吸引客戶。
此外,各家銀行還紛紛推出了針對高淨值客戶的高收益理財產品。一家股份制銀行人士介紹,高淨值客戶就是指除了固定資產外,可用於流動資金投資金額較高的客戶,起買金額大多在100萬元以上。目前,這類客戶的專屬理財產品收益率基本在5.5%左右。由於收益高,也吸引了一批投資者。
投資渠道受限
王影早在六年前就涉足P2P領域,她常得意地說那時每年僅『薅羊毛』就能掙幾萬。而如今,她把P2P平臺的錢全部轉入銀行了。
據了解,近年來,隨著國內互聯網金融的大規模興起,互金平臺上的各類理財產品因其『低門檻、高收益』而不斷走俏,吸引了大量銀行存款進入平臺,尤其是收益合理、期限靈活、門檻低、流程簡單等特征的P2P理財,成為了此前最流行的投資理財方式之一,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加入其中。而去年以來,隨著市場競爭不斷激烈,P2P理財平臺相繼爆雷,引起了市場恐慌,不少投資者更是擔懮不已。
P2P平臺接連爆雷、樓市限購、A股市場持續震蕩……隨著各方投資風險不斷加大,投資者也開始逐漸理性,出於穩健增值的需求,不少投資者開始將投在股市、網貸等各類市場的資金逐漸抽出,轉戰銀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銀行的存款規模。
需警惕居民存款過快增長
很多人一說居民存款增多了,都在叫好。大慶市委黨校經濟領域專家常穎卻說,叫好的同時也要提高警惕。
常穎分析,居民存款增加,一方面得益於收入增加,以及銀行存款利率上昇趨勢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從消費的角度來講,產品服務供給與消費需求的錯位現象仍然存在,導致了市民不敢消費、不想消費。
供求總量平衡和結構平衡,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沒有需求,供給就無從實現;沒有供給,需求就無法滿足。擴大需求可以拉動供給,而改善供給、創造供給也可以擴大需求。調整和優化供給結構,纔能從根本上解決供給與需求錯位問題,只有供給結構合理且產品質量優良,纔能真正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纔能真正讓消費者願花錢,而不是現在把錢『存』起來。
此外,常穎還表示,居民存款的增加,還和部分傳統行業受到互聯網衝擊,導致部分人群收入下降,不能消費有關。另外,企業與消費者對生產、服務和投資產生的不向好預期和觀望態度也會導致銀行存款增多。
王紅英是金融衍生品投資領域的專家。她分析,當前國內經濟出現調整,大家對於未來預期的收入有一定的擔心,所以現金儲備、減少消費就成為市民的選擇。此外,現在『房地產熱』降溫,居民消費沒有大的開支,也導致了存款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