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26日訊 2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視頻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作為全國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糧食戰略後備基地,發布會以『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為主題,就國內外記者非常關注的糧食安全和脫貧攻堅等相關問題,以視頻發布形式向外界傳達了糧食大省的最新情況。全國人大代表、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金會做主旨發言並回答了記者提問,其他五位全國人大代表: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黑龍江省農墾總局)黨委書記、局長、董事長王守聰,綏化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子林,黑龍江飛鶴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冷友斌,海倫蔬菜合作社理事長高向秋,尚志市魚池鄉新興村村支書金東浩分別回答了記者提問。
黑龍江『大糧倉』:只要國家有需要,我們就能產得出供得好
黑龍江是『中華大糧倉』,習近平總書記給予了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的高度評價。去年,黑龍江糧食總產1500.6億斤,實現十六連豐,連續9年產量全國第一,佔全國的1/9,每年給全國每人提供100多斤優質糧食。黑龍江作為糧食生產大省,堅決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確保只要國家有需要,我們就能產得出、供得好,為『中國糧食』『中國飯碗』做出龍江新貢獻。
全面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嚴守耕地和生態紅線,調動農民積極性,挖掘種植潛力,壓減非糧面積。今年糧食播種面積達2.155億畝,比去年增50多萬畝。
今年糧食總產目標是1550億斤,增3%以上。實施水利化、農機化、科技化、標准化等措施,良種、良法、良機、良田相結合,為現代農業插上科技翅膀。做到良種覆蓋率100%,機械化率98%,科技貢獻率68%。先進技術推廣面積2億畝以上,建設高標准農田8548萬畝,畝增產100斤以上。規模經營面積1.3億畝以上。
發揮寒地黑土、非轉基因、綠色有機優勢,建成國家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今年,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達到8500萬畝。
把發展糧食生產與增加農民收入結合起來,發展專用型玉米,發展畝產350斤以上的『雙高』大豆,發展適口性好的優質粳稻。既要讓糧食增產,更要讓農民增收,全面實現小康。
認真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糧食生產者補貼、種子補貼等政策資金,極大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今年計劃出欄生豬2100萬頭,為國家提供400萬頭
黑龍江是畜牧業大省,生豬調出大省。截至2019年,全省畜牧業產值1672億元,約佔全國5.4%,在全國位居第8位。生豬存欄居全國第10位,出欄居全國第14位。奶牛存欄107.6萬頭,同比增長2.5%,佔全國的10%。生鮮乳產量465萬噸,同比增長2.1%,佔全國的14.5%。全省現有規模以上企業53家,其中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32家,日處理生鮮乳能力2.1萬噸,產能居全國第一位,黑龍江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奶粉和嬰幼兒配方乳粉產業基地。全省乳制品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46億元,約佔全國的9%,實現稅收約30億元。
在疫情期間,全省豬肉日產量2700噸,自給率137%;禽蛋產量3130噸,自給率138%;鮮奶日產量5050噸,自給率251%。外銷率快速增長,由2019年底的23%提高到37%,為全國穩產保供大局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保供給上,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確保肉蛋奶蔬菜豐富供應,確保年底生豬出欄2100萬頭,為國家提供400萬頭,恢復到2017年水平。
『總之,我們一定能擔負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的重任,為「中國糧食」「中國飯碗」提供堅強支橕,讓黨中央放心,讓全國人民放心。』
毫不松懈盡銳出戰,疫情不會影響脫貧目標如期實現
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是黨中央的重大戰略部署。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態度堅決,將其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毫不松懈,盡銳出戰,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是我們有基礎。截至2019年底,全省98%以上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6年底的2.46%降至0.07%。20個國貧縣、1778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提前一年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二是我們有信心。截至今年5月20日,全省貧困勞動力實現務工佔去年全年就業總數的97%。扶貧公益崗位帶動就業9.2萬人,比去年新增一倍多。扶貧龍頭企業、扶貧車間開復工率均達到100%。消費扶貧實現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37億元。
三是我們有力度。我們要加快推動脫貧攻堅任務落實。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落實剩餘貧困戶『一對一』包聯責任人制度,確保剩餘貧困人口如期高質量脫貧。聚焦穩崗就業,突出解決剩餘勞動力、剩餘勞動時間問題,確保超過去年就業總體水平。聚焦產業扶貧,提昇扶貧產業價值鏈,擴大帶貧覆蓋面,確保貧困戶都有增收項目、都有穩定收入。聚焦消費扶貧,強化產銷對接和電商扶貧,確保扶貧產品產銷順暢。
總的看,疫情對脫貧攻堅影響正在逐步消除,不會影響脫貧攻堅目標如期實現。我們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向黨中央和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發布會上,王金會、王守聰、張子林、冷友斌、高向秋、金東浩六位代表,還分別就我省春耕生產形勢、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改革進展和農業現代化建設、傳統農業大市綏化市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推進脫貧攻堅情況、肉蛋奶保供和重要副食品生產情況、農村基層組織和致富帶頭人作用、新型合作組織和新型農民在發展經濟作物中的引帶作用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