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墾區友誼農場加快生態綠洲型城鎮的建設步伐,經過精心打造,各個新建小區已經擁有『水清、地綠、天藍、氣爽』的優美生態環境。目前,農場各個居民小區全部有水、有湖、有景。一大批景觀綠化工程相繼建成,每一處景觀都有同一個主題——綠色生態。舒適宜居的生態環境使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數節節攀昇。
黑龍江日報5月28日訊 2020年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時間緊、任務重』,這是我省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的共同感受。『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的三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僅體現在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百姓收入增加的物質層面,還體現在人們對公平正義的追求、對個人權利的維護、對豐富多彩文化生活的需求等精神層面上。』……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如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完美收官,為新的奮斗征程打下基礎?全國兩會期間,我省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聚焦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談感受、說體會、建真言。
信心 咬定青山不放松 錛住目標不松勁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個綜合性的目標,關鍵在於『全面』。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省委主委龐達談了自己的理解和體會。他表示,當前,全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復工復產復學跑出加速度,需要解決、處理的問題涉及方方面面,我們抓全面更要抓關鍵,抓建設更要抓落地。當前尤其要堅定信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領導下,正視疫情給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帶來的不利影響,咬定青山不放松,錛住目標不松勁,以更加倍的努力,構建防止返貧的長效機制,鞏固好脫貧攻堅工作成果,實現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同時,也要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加大力度推進扶貧相關產業、相關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使貧困不再重來,小康得到保障。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國政協常委、省政協副主席、民盟省委主委趙雨森認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戰場在農村,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現實需要,也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基礎和前提,應鞏固提昇脫貧攻堅成效,最終讓廣大農民致富奔小康。
決勝全面小康,我們有底氣。面對疫情衝擊的『加試題』,當好糧食安全壓艙石的黑龍江作出『應答』:『只要國家有需要,我們就能產得出、供得好。』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當日,我省全國人大代表、密山市柳毛鄉團結村黨支部書記翟友財從駐地出發到天安門廣場,一路上,不時與同行代表抒發心中的美好願望。而當現場聆聽政府工作報告後,這種美好願望愈發強烈。作為農民代表,他覺得肩上有崇高的使命和責任。『有黨的堅強領導,咱們農民心裡亮堂,有主心骨、有奔頭、有乾勁。當前,黑龍江馬上結束春播,我們保證把糧食種好。今年必定是一個小康年、豐收年,咱們的「中國飯碗」一定能端得住、端得穩、端得牢。』
民心 提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兩會上,民生溫度如暖風勁吹。堅持人民至上,不斷造福人民,回應群眾需求的好聲音頻頻從會場傳出,住房、養老、教育、醫療、文化建設等話題成為代表委員們探討的熱點。
就業一頭連著老百姓的飯碗,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發展。『加大縣域中小企業支持力度是增加就業崗位的最有效措施』,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龍蛙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翟清斌建議,政府可以整合鄉村現有土地資源、糧食資源、特產資源等,加大縣域中小企業支持力度,讓中小企業在就業方面『唱主角』。
生態環境既是重要的民生福祉,也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來自重點國有林區大興安嶺的我省全國人大代表李大義,在小組審議時提出的『抓住生態保護和修復帶來難得的機遇,加快完善林業碳匯政策,真正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建議,引起多位代表共鳴。他說,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建議國家有關部委,進一步完善碳匯交易政策,加速林業生態環境建設。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僅體現在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百姓收入增加的物質層面,還體現在人們對公平正義的追求、對個人權利的維護、對豐富多彩文化生活的需求等精神層面上。既要富『口袋』,還要富『腦袋』。
全國政協委員傅道彬表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農村長期繁榮發展需要人力資源的支持,需要把更多的文化資源帶入鄉村。因此,他建議,允許城市離退休人員返鄉養老,讓他們得以『精神返鄉』的同時,也為鄉村帶去文化、經濟等各種資源,進而提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畫院常務副院長、哈爾濱師范大學副校長盧禹舜一直很關注『改善文化民生』的問題,他建議,面向全社會藝術家設立專項課題基金和人民藝術家激勵獎勵制度,激發和鼓勵藝術家深入貧困地區,創作出反映時代生活與變遷,表達人民心聲與精神的能夠立得住、傳得下的優秀作品。
決心 用奮斗如期兌現『全面小康』諾言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號角聲,急促而嘹亮。多重任務疊加的2020年只剩下200多天,代表委員們在談及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完美收官時,『勇氣』『定力』『韌勁』『科學謀劃』成為口中的高頻詞。
有代表談到,『結合龍江發展實際,我們要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全面落實「六保」任務、落實落細中央扶持政策措施、突出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在保就業等基本民生、擴大有效投資、幫助市場主體渡過難關、支持生活服務業恢復發展等方面聚焦發力,穩住經濟基本盤和社會發展大局。』
有代表提出,『要加大產業發展支持,推動東北產業結構加快轉變。重點在產業布局、項目擺放、試點試驗等方面有針對性安排,把更多的「造血」項目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
趙雨森委員建議,在實施『短平快』扶貧項目的基礎上,更要謀劃長遠之策,避免運動戰,堅持持久戰,推動要素、投入、公共服務向農業農村傾斜,逐步補齊產業基礎、公共服務、治理能力等發展短板。
承諾,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定決心。代表和委員們紛紛表示,一定要迎難而上,銳意進取,用奮斗兌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諾言,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