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2日訊 今年以來,集賢縣不斷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通過『三個一批』硬核舉措,努力做大做強村級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
『三資』流轉增收一批,鋪就發展新路。全面實行產權制度改革,成立由村黨組織直接領導的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負責村資產、資金、資源管理使用運營,定期公布『三資』運營情況。鄉鎮黨委對本鄉鎮合作社的監督管理負主體責任,每季度對經濟合作社財務資金、資產運營、收益分配及其他經濟活動進行監管核實。通過盤活農村固定資產,優化農村資源配置,促進農村資本流動,實現農村集體資產資源保值增值,提高集體資產資源綜合溢價率。興安鄉慶生村經濟合作社在發包82.5畝機動地項目中,掛牌底價為3.74萬元,經過縣農經服務中心網絡平臺48輪激烈競價後,以5.22萬元順利成交,溢價額1.48萬元,溢價率達40%。年初以來,全縣已成交村經濟合作社項目149項,成交金額達246.85萬元。
資源收費壯大一批,實現遍地生金。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堅持搶先抓早,抓住備春耕有利契機,積極推進新增資源收費。各鄉鎮黨委紛紛掛出『作戰圖』,堅持收費一個,銷號一個,依照『分類收費、黨員先行』的原則,根據土地實際情況,制定不同收費標准,建立新增資源收費臺賬,鼓勵村『兩委』成員和黨員率先繳費帶頭示范,耐心做好村民的勸導工作。通過張貼標語、宣傳廣播、入戶引導等方式大力開展宣傳,在全縣范圍內營造新增資源收費工作氛圍,使集體資產有償使用的概念入腦入心。年初以來,全縣新增資源收費達364.92萬元,極大增強了村集體積累,為村集體長遠發展攢厚了家底,增添了後勁。
產業項目帶動一批,激活一池春水。緊緊圍繞『村有扶貧產業、戶有增收門路』目標,因地制宜積極發展村級產業項目。積極謀劃中央和省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組織鄉鎮黨委建立項目庫,縣委組織部聯合縣財政、發改、農業、環保等部門充分論證,實施異地置業、農機服務隊、粉條加工廠等產業項目19個,年初以來已取得收益6.8萬元。堅持將脫貧攻堅與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通過上級劃撥、村級自籌、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化緣』等多種形式籌措資金,打造東發村蔬菜大棚、太平村龍豐秋果、青山村木耳大棚、山河村豆腐坊、精神村花卉基地、太玉村酒坊、明星村食用菌等40個扶貧產業項目,年底預計收益200餘萬元,所得收益將按比例留存村集體和分配貧困戶,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發展新格局,猶如勁風一般,激活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