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2日訊 田疇織錦繡,沃野好風光。初夏時節,北安市二井鎮一派繁忙景象,綿延的蔬菜大棚內一片翠綠,處處散發著盎然生機。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二井鎮正通過政策聯動、產業驅動、人氣帶動,推動田園綜合體建設,搭建鄉村振興新平臺,讓農民群眾在產業美與生態美中,全面解鎖『美麗生活』。
一畝三分地裡『鑽門道』
記者在二井鎮自和村看到,農戶王志華的3畝小園裡,秧苗架子整齊排列,她正在和兒子為黃瓜秧搭架。王志華的丈夫患有腦血栓,沒有勞動能力,王志華利用自家閑置宅基地發展庭院種植,種的蔬菜送到北安北方農貿市場,一年下來,庭院種植收入近萬元。王志華說:『愛人得病之後不能打工,前後園子有3畝多地,我種上小菜兒、柿子、黃瓜、辣椒,今年我把鄰居那個宅基地也種了菜,支了個小棚,收入又能多一點兒。鎮裡、村裡的還都幫助咱,咱也得自強自力,生活確實越來越好了,一年比一年強。』
近年來,二井鎮積極響應號召,加大長期無人居住危房拆扒力度,積極探索嘗試,把這些閑置的宅基地,變成打造扶貧產業、助力農民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生財地。2018年以來,二井鎮共拆扒長期無人居住危房700座,其中權屬為村集體所有的閑置宅基地300處,其餘均為農戶自主種植。針對不同情況,二井鎮采取不同的經營和合作方式,屬於村集體經營權的進行統一規劃產業;屬於長期外出的農戶采取統一租賃方式。該鎮幫助農戶聯系企業簽訂黏玉米和油豆角種植回收合同,開展訂單式種植;與遼寧富康源黑果花楸公司簽訂栽植和黑果花楸收購協議;利用閑置宅基地建設農用附屬設施,發展北藥平貝種植,栽植苹果、李子、沙果等經濟果木。截至目前,該鎮共利用閑置宅基地450餘處,栽植黑果花楸7.1萬株、扶貧柳樹苗1.5萬株、苹果5000株、李子1000株、沙果1000株,建設1.5萬平方米的曬場一處,種植黏玉米和油豆角256畝、平貝10畝。
『玫瑰園』裡乾產業
在二井鎮建華村的田間地頭,玫瑰園裡馥郁芬芳。『我們鎮今年引進了食用玫瑰項目,今年全鎮共栽植1.5萬株食用玫瑰。』二井鎮副鎮長鞠俊海說,『食用玫瑰用途非常廣泛,可用於制作玫瑰酒,喂養玫瑰雞,制作玫瑰花醬等,未來我們還計劃把玫瑰花進行烘乾,可以對外銷售,同時也為建華村打造田園綜合體創造條件,玫瑰花開花期長又很美觀,能吸引市郊的游客來觀光。』
今年,建華村流轉土地550畝,規模化種植食用玫瑰和草莓、苹果,著力打造一個集鮮花、水果種植、觀賞於一體的鮮花果蔬種植基地。食用玫瑰投產後,每畝地產量20公斤預計收入2000餘元,苹果豐產期一株可收獲20公斤苹果,一株苹果可收入200元。栽種、采栽每天用工量最多達30多人,每人每天可收入80元工資,讓當地村民在獲得了土地租金的同時,又在基地打工獲得了勞務收入。
二井鎮抓住破解村集體經濟發展難題的『切入點』,盤活村集體土地、水庫等自然資源,引進食用玫瑰、草莓、苹果等特色產業項目,多措並舉發展村集體經濟,既實現了群眾家門口就業,又增加了村集體收入,蹚出了發展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新路子。
二井鎮科學謀劃,多措並舉,以食用玫瑰花、苹果、甜玉米等種植業為主導產業,充分發揮全鎮蛋雞、大鵝、生豬等特色養殖業優勢,壯大種植養殖規模,打造村級集體經濟『示范村』。截至目前,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的村6個,百萬元以上1個,下一步,在發展種植、養殖產業基礎上,二井鎮將持續延伸產業鏈條,拓寬輻射帶動效應,拓寬村級集體經濟增收渠道。
村美民富樹新風
道路平整乾淨,兩側柵欄規范整齊,新安裝的20盞太陽能路燈上的紅色文明時代標語十分醒目。在村裡的新時代文化廣場上工人們正在鋪設懸浮地面,搭建舞臺。改造完的廣場將成為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這是記者在二井鎮建革村看到的景象。
建革村只是二井鎮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一個縮影。二井鎮紮實推進人居環境治理工作,按照『網格管理、定人定責』工作原則,建立鎮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包抓到村、村兩委成員包抓到屯、黨員志願者包抓到片、保潔員包抓重點、群眾落實門前『三包』的網格化環境衛生整治管理機制,劃片包乾、定區域、定人員、定責任、層層分解包抓任務,充分發揮村民主體作用,實現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常態化和制度化。
在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二井鎮以農村環境長效管護和環境整治為重點,通過修繕公共設施、栽植觀賞苗木,打造村民共治體系等舉措,有效提昇了村屯精細化管理水平。同時,各村組織專人以『線』帶『點』,對農戶家中的柴草垛、雜物廢棄物進行清理,幫助農戶對柴草垛進行滅鼠和消殺,讓村屯沒有遺忘『點』,全面改善村屯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