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7月9日訊 雖已入夏,但清晨的水稻田仍蕩出絲絲涼意。光著腳、上身打著赤膊的脫貧戶王清友已經下地,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還沒到上班點呢,但我習慣早點來,能乾一點是一點,這工作來的不容易,咱也不能惜力。』
兩個月前,王清友還以拾荒為生。當得知能夠成為綏化市盛昌種子繁育有限責任公司的一名簽約員工時,他驚喜不已。『今年4月我跟企業簽的用工合同,簽了一年,上個月我開了4000塊錢,不怕你笑話,我都沒想到能有一天領到「月薪」,企業還給我買了保險,現在咱也是有身份的人了。』
2019年,盛昌種業被列入綏化市北林區扶貧重點龍頭企業,並被注入扶貧資金1500餘萬元用於車間及產線的提檔昇級。企業與秦家鎮的307戶貧困戶簽訂了利益聯結協議,讓貧困群眾分享企業發展紅利,變簡單『扶持到戶』為『效益到戶』。新擴建廠房的部分租金將通過『返租』等形式回饋給貧困群眾,使得每戶每年增收1000元以上。
隨著企業產業鏈條的延伸,盛昌種業為貧困群眾帶來更多的務工崗位。公司董事長王超介紹說:『目前,盛昌種業共有員工105人,特設了一間扶貧車間,解決了秦家鎮16名貧困群眾的務工難題,每年每人不低於6000元務工收入讓貧困戶通過雙手實現了穩定增收。』
由於腿有殘疾乾農活不方便,家住秦家鎮長山村的貧困戶鄭金山為能成為『上班族』感到高興。入企後,他騎上電動三輪車穿梭於各個大棚之間運輸種子與肥料,這個工作能讓他每月賺得2500多元,這份用汗水換來的好日子讓鄭金山格外珍惜。
無勞動能力及弱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的增收問題,是攻堅戰中最難啃的硬骨頭。近年來,盛昌種業充分發揮自身水稻種子繁育優勢,先後對秦家鎮鎮內12戶貧困戶進行幫扶。每年開春,企業按照半價的優惠價格派發給貧困戶低價原種,並提供各種技術培訓和服務,幫助貧困群眾順利完成良種培育,秋後再以高於市場價0.2元的價格進行回收,僅此一項,每戶可增收5000元以上。
目前,秦家鎮政府組織貧困戶所在村屯對無勞動能力及弱勞動能力貧困戶進行登記造冊,並根據需求由鎮幫扶責任人及駐村工作隊利用房前屋後菜園幫助貧困戶量體裁衣,選擇發展產業項目,盛昌種業無償向貧困群眾提供技術支持和產銷服務。通過『一卡通』或『糧補折』,企業為貧困群眾發放發展生產補助資金,解決了農戶飼養畜禽缺飼料、種植類缺化肥、農藥、僱農機具等費用等痛點,穩定、持續地增加貧困戶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