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4日訊(記者 楊帆) 在通北林業局朝陽林場返魂草種植基地,一片片綠油油的返魂草小苗映入眼簾,工人們忙著除草、澆水、播種、覆膜,遠遠望去盡是忙碌的景象。
周立舒和欒海是半路出家的農民,幾年前憑著對發展中藥事業的信心和滿腔熱情,在通北林業局有限公司朝陽林場建起了育苗基地,積極發展中草藥『返魂草』種植,經過幾年的推廣,將中草藥產前、產中、產後諸環節連接成完整的產業鏈條,使朝陽林場部分農戶從北藥產業中獲得了良好的種植收益,周立舒和欒海也成為了中草藥種植致富的引路人。

『返魂草』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苦,性平,臨床主要用於清熱、祛痰、止咳平喘,適用於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喘息性支氣管炎,肺炎等病癥。它最大的好處是一次投入,多年受益,可收獲7到8年,無需重復播種,『返魂草』的經濟效益是普通農作物的5到7倍,是極有前途的新型中藥植物。
『我們是2017年開始階段性示范野生藥材培育,2018年開始聘請技術人員,買種、苗種植藥材示范地,因為技術不過硬最後失敗了,但是我們沒有放棄,在2019年成立了北安市通北林業林旺種植合作社,開始自己學習技術,邊乾邊研究,到2020年已經發展成為超過200多畝的道地藥材培育基地,其中包括返魂草,其次還有金銀花、白鮮皮、倉術、防風、山胡蘿卜等,我們合作社現在發展速度很快,壯大也很快。』周立舒說道。
面對基礎建設的問題,周立舒和欒海僅用三個月的時間就打造了一百多畝育苗基地。苗怕曬,他們就用鐵線架遮陰網。就這樣,周立舒和欒海每天白天搞基礎建設,晚上找種植專家學習直到深夜,做筆記、記錄,再結合實踐在傳統種植的基礎上做各種新型實驗。
2019年周立舒和欒海參加藥博會,結識了很多老師和專家,他們在以前白鮮皮、倉術、防風的品種上又種植了山胡蘿卜、蘇子、秦艽、威靈仙、黃精等新品種,通過這幾年的努力和摸索、掌握各個品種的種植技術,了解市場行情和市場需求,又探索出一條種植道地中藥材的新路子。
『林場的領導和群眾也都期盼我們這條路能夠探索成功,帶領大家致富奔小康。有了林業局好的政策支持,我們也有信心把這件事情做好,帶領周圍的群眾共同走向致富路。』欒海說道。
據了解,2020年周立舒和欒海共返魂草種植基地在通北林業局的大力支持下已初具規模,有300畝種植地,預估畝產值2700元,可實現收入80餘萬元。未來他們准備吸納有合作意向的職工家屬和周邊農戶共同參與進來,有效發揮返魂草資源、技術等優勢,帶領職工進一步擴大返魂草生產規模。
『接下來,我們考慮以公司加農戶的形式,形成地域性優勢產業,把這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態經濟項目做大做強,帶領更多的群眾走進種植中草藥的『隊伍』,打好『組合拳』,為更多的林區百姓帶來看得見、摸得到的好處實惠,讓種植戶獲得更大收益,用我們的力量爭取帶動更多的貧困戶提前奔小康』欒海笑著說道。
帶動更多群眾脫貧奔小康是周立舒和欒海的目標和夢想。掛在他們臉上的是燦爛的笑容,映在他們身後的是沈甸甸的收獲,更是對未來的期許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