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搜 索
白山黑水尋『紅』記|踏上英雄熱土 追尋紅色印記
2020-08-11 14:33: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亮 許諾 陳顯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8月11日訊(記者 王亮 許諾 陳顯春)日前,白山黑水尋『紅』記東北三省網絡媒體主題采訪團一行,來到吉林省白山市靖宇縣楊靖宇將軍殉國地,共同追憶那段蕩氣回腸的抗聯歲月,追尋東北抗聯精神的紅色印記。

講解員王孟瑤為采訪團一行深情講解楊靖宇將軍的英雄事跡。東北網記者 許諾 攝

  『大家上午好,今天讓我們共同走進抗聯密營,去感受抗聯的戰斗與生活。在我們眼前的這個建築群,是靖宇縣為弘揚抗聯精神,打造東北抗聯教育中心而復原的抗聯密營遺址。』靖宇縣委黨校教師張志衛向采訪團聲情並茂地介紹。

  抗聯密營為全木制結構,是集作戰指揮、物資儲備、槍械修理、被服制作、傷員救治為一體的綜合性補給基地。

  抗聯有『三缺』,一缺槍支彈藥、二缺糧食被服、三缺醫療藥品。張志衛告訴記者,抗聯的野戰醫院最缺的就是消炎藥與麻醉劑。抗聯戰士一旦受傷,很多是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直接從傷口取出彈頭和彈片的。

東北抗聯密營室內一角。東北網記者 王亮 攝
東北抗聯密營內的指揮所。東北網記者 王亮 攝

  采訪團走進密營深處,一一參觀了解抗聯密營物資儲備庫、馬廄、指揮所。張志衛說:『1939年後,東北抗聯的斗爭之所以陷入困境,就是由於叛徒出賣導致密營悉數遭到破壞,在密營倉庫儲存的彈藥和物資損失殆盡,抗聯陷入了彈盡糧絕的境地。』

抗聯密營一角。東北網記者 王亮 攝

  在楊靖宇將軍殉難松邊,靖宇縣黨校教師王曉光把東北抗聯真實殘酷的抗日斗爭介紹給采訪團。

  彈盡糧絕、叛徒出賣、白天戰斗晚上趕路……王曉光介紹,日偽軍對楊靖宇將軍在經濟上實行封鎖政策,在政治上實行誘降政策。當時的東北抗聯已經孤軍奮戰了九年多,內無糧草、外無援兵、沒有根據地,也沒有必要的支援。

楊靖宇將軍雕像。東北網記者 王亮 攝

  1940年2月23日農歷正月十四,楊靖宇孤身一人,在蒙江縣城保安村的三道崴子與日偽軍交戰20分鍾後,身中數彈英勇犧牲。敵人將楊靖宇的遺體運到縣城,殘忍地將楊靖宇的頭顱用鍘刀鍘下。

  對於楊靖宇將軍的英勇和頑強,日軍頗感惶惑:楊靖宇自被陷入重重包圍之中以來,被切斷食物來源。這些天他究竟怎麼生存?為解疑惑,他們命令醫生解剖檢查。經解剖,楊靖宇的胃腸裡一粒糧食也沒有,見到的只是未能消化的草根、樹皮和棉絮。

  硝煙散盡,時代變遷,精神永恆。『楊靖宇將軍以「凍死迎風站、餓死不低頭」的浩然正氣與日寇血戰到底,最終犧牲在這棵大松樹下。』王曉光表示,楊靖宇精神的可貴之處,還在於他在中華民族最危急、最黑暗的時候,放棄可以從容逃生的機會,自斷後路,毅然以生命為爐燃起光明,為我們後代留下了不滅的信仰。

責任編輯:李玥

【專題】白山黑水尋『紅』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