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擼起袖子加油乾脫貧摘帽奔小康 龍江縣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2020-08-13 11:07:2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高詩宇 李福山 姚建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8月13日訊 龍江縣位於黑龍江省西部,地處大興安嶺南麓與松嫩平原過渡地帶,幅員面積6175平方公裡,總人口62萬,是全國產糧大縣、全省畜牧養殖大縣,是航天英雄翟志剛的家鄉。然而,因災因病等因素導致2011年被國家劃入大興安嶺南麓特困片區,2016年全縣27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4750戶10547人。

  枕戈待旦,時不我待。龍江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強化『頂層設計』,省市縣343名駐村幫扶工作隊員和全縣2652名幫扶乾部,深入全縣158個行政村,聯鄉聯村,結對幫扶,帶著黨的重托走進村屯,『認親戚』『結對子』,無私奉獻,駐村駐心,守土有責,守土盡責,踐行初心使命,抓保障、強基礎、興產業、惠民生,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貧困群眾獲得感顯著提昇,實實在在地享受到脫貧攻堅給他們帶來的勝利果實。

  落實基本保障政策送到家

  走進龍江縣杏山鎮杏山村貧困戶劉玉華的家裡,房子寬敞明亮,院子四周鮮花怒放。放眼望去,花團錦簇,蝶蜂飛舞,整個小院生機勃勃,充滿希望的新生活也讓劉玉華看在眼裡暖在心裡。

  由於家裡沒有耕地,收入微薄,2017年,劉玉華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她家的房子也被鑒定為C級危房,2018年進行了危房改造。經過危房改造,他們家的房子煥然一新。滿院子的花卉則是駐村工作隊幫忙種植的綠化觀賞花,等到秋天就能賣個好價錢為家裡創收。好政策的幫扶也給她的新家帶來了新氣象,劉玉華笑著告訴記者:『這蓋新房子了,心情老好了,冬天晚上也暖和了,真要感謝黨的好政策啊!』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是唐代詩人杜甫對窮苦大眾無安身之所的疾呼。如今,脫貧攻堅戰的打響,危房改造工程的實施,正是新時代的中國對『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實現。而在龍江縣貧困地區,一棟棟新房的矗立,也昭示著龍江人民過上了幸福生活。近年來,龍江縣通過落實住房保障政策,出臺了《龍江縣支持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實施辦法》,采取修繕一批、翻建一批、租賃一批、供養一批、置換一批、滅跡一批『六個一批』措施,貧困戶危房改造全部完成,全面改善貧困群眾居住條件。截至目前,全縣共改造符合政策的危房11585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3141戶。

  在住房保障政策高質量落實的同時,龍江縣持續推進『兩不愁,三保障』,鞏固前期成果,推進政策落實到戶。

  『教育扶貧政策落實到戶了』,這是貧困家庭莘莘學子的福音,更是家庭的希望。龍江縣建設好學生信息庫,嚴格落實各學段學生資助政策,提高補助標准,適當擴大貧困學生補助范圍,確保貧困家庭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沒有因貧輟學、失學現象發生。幾年來,全縣發放助學金共計1469.6萬元,惠及貧困家庭學生8058人次;發放『雨露計劃』資助資金135.15萬元,惠及貧困家庭學生901人次。

  『健康扶貧政策落實到戶了』,龍江縣建立起『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兜底保險+醫療救助』四重醫療保障線,出臺貧困人口大病和慢病分類救治、先診治後付費、到縣鄉醫院可不交住院押金直接入院治療、設立家庭病床、提高醫保報銷比例等政策,以及減免起付線、增加門診特殊慢性病種、提高最高支付限額、加強臨時救助和大病救助等政策;城鄉醫療保險繳費全部減免;村級醫保報銷覆蓋面達到100%;建檔立卡貧困戶基本醫療保險年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20萬元;尿毒癥門診血液透析、尿毒癥門診腹膜透析的費用全額報銷;扶貧小額保險實現全覆蓋。幾年來,龍江縣累計住院報銷30850人次,醫保報銷9388萬元。

  『飲水安全政策落實到戶了』,龍江縣堅持飲水安全標准,嚴格把關驗收,招投標有資質認證公司兩家,每年分別對農村分散式供水進行檢測,大的集中屯按五點法采集水樣化驗,小的屯按三點法采集水樣化驗,半年一次,出具檢測報告;農村集中式供水由縣疾控中心農村飲水安全水質檢測中心負責檢測,每年按枯水期出廠水、末梢水,豐水期出廠水、末梢水檢測兩次,出具檢測報告,確保飲水安全。幾年來,龍江縣累計投入資金2.232億元,新建及改造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50處,涉及335個自然屯,解決了23.62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惠及貧困人口4797人,全縣自來水普及率達到59.7%,27個貧困村全部實現安全飲水。

  『金融小貸扶貧政策落實到戶了』,幾年來,龍江縣累計發放扶貧小額貸款2933筆12967萬元,實現符合條件、有貸款需求的貧困戶應貸盡貸。

  『綜合保障政策落實到戶了』,龍江縣對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貧困家庭,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009人納入低保,507人納入特困供養,實現應保盡保;對納入到精准扶貧范圍的農村特困居民,家庭遭遇重大變故生活暫時難以維持的,給予困難群眾500至5000元臨時生活救助。幾年來,龍江縣共發放生活補助金113.65萬元,惠及531戶;加大特殊貧困群體救助力度,實現殘疾、失能和80歲以上高齡老人三項補貼政策覆蓋所有貧困戶,共為134名建檔立卡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179.332萬元、為717名重度殘疾人發放護理補貼128.54萬元。

  注重產業帶動輸血變造血

  2016年以來,龍江縣堅持把產業作為實現脫貧目標的治本之策,依托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確立以高檔肉牛、木耳、瓜菜為重點,以雜糧雜豆、特色養殖、林果經濟等為補充的產業脫貧體系,引導貧困戶主動脫貧,謀劃長遠增收渠道。

  『哞、哞、哞……』的叫聲從牛圈傳來,李寶和全家喜出望外,就像財神爺來了。李寶和是龍江縣哈拉海鄉紅旗村的貧困戶,母親和妻子都患有嚴重的腦部疾病,為了看病家裡欠了十多萬元的外債。

  雖然家裡負債累累,但李寶和從來沒有失去脫貧致富的想法,他想創業但苦於沒有資金。2016年5月,龍江縣政府出臺了肉牛養殖扶貧項目,探索『先購後補』的方式,幫助有創業意願的貧困戶解決資金難題。政策一下發,李寶和就參與到肉牛養殖產業扶貧項目裡來,購買2頭基礎母牛獲縣、鄉1萬元補貼,並簽訂高檔肉牛改良協議,保證元茂公司收購6月齡犢牛,致富路就此開始。李寶和說,自從養起扶貧牛以來,他科學飼養,精心管理,20I7年至今共產犢牛7頭,收入達5.6萬元。

  高檔肉牛、食用菌、瓜菜是龍江縣的三大主導產業,通過三大主導產業實現了貧困戶產業全覆蓋。高檔肉牛產業上,創建了『政府+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戶』『龍頭企業+金融』『國有資產+龍頭企業合作』三種模式,貧困戶年均增收1500元~8000元。食用菌產業上,通過實施國有資產帶動,由綠銘公司對菌包廠和食用菌基地進行整體租賃經營,年繳納租金700萬元,用於全縣建檔立卡戶公益崗位、獎勵補助和無勞動能力戶補助等方向。瓜菜產業上,重點實施『合作社+產業+貧困戶』扶貧模式和『農家小園電商精准扶貧』項目,2019年農家小園面積達1330多畝,帶動貧困戶679戶,畝均增收3000元~5000元。今年種植面積發展到3468畝,其中貧困戶種植面積1298.54畝,輻射13個鄉鎮,帶動種植戶925戶。其中,貧困戶245戶。籬笆小院助力電商扶貧入選2019年全國電商精准扶貧50佳典型,是東北三省唯一入選的電商扶貧案例。

  龍江縣還因地制宜打造鄉村特色扶貧產業,鼓勵鄉村結合自身實際,發展雜糧種植、定制菜園和山羊、獺兔、生豬養殖等『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共帶動貧困戶3799戶,佔貧困戶的81.5%,戶均增收300元~2000元。

  『消費+就業』扶貧探索新模式

  王殿仁是龍江縣濟沁河鄉東北溝村農民,肢體三級殘疾和車禍的重創,讓他家裡日子過得十分清苦。2017年,他被列為精准扶貧戶,申請了危房改造,住進新房的王殿仁喜極而泣,乘著精准扶貧的東風,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改善。但作為一個有志氣的人,不能『等、靠、要』,王殿仁決定要用雙手橕起一片天。在駐村工作隊與他的溝通中了解到他有紮笤帚的手藝,每到閑時,都會紮上幾把,供親戚朋友使用。笤帚每家每戶都會使用,市場前景廣闊,並且勞動強度不大,可以利用業餘時間,不耽誤正常耕作,工作隊覺得這是一條致富的道路。說乾就乾,工作隊為王殿仁墊資3000多元采購糜子,考慮到人多力量大,要帶動更多的貧困戶增收,又幫助聯系到精准扶貧戶張文、鄧守財這些低保戶同王殿仁一同紮笤帚。

  笤帚紮好了,銷售成了問題。駐村工作隊與幫扶單位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大隊領導說明了實際情況,單位領導經過研究拍板決定,環衛處每月定期采購笤帚,以後的笤帚優先購買貧困戶王殿仁紮的笤帚,以5.8元每把的價格,一次性采購300餘把,解決了笤帚的銷售問題。

  王殿仁對笤帚事業越發有信心,主動要自己種植糜子,這樣自產自銷,鏈條式發展,能夠節省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收入。得知他的想法後,駐村工作隊就與王殿仁一同到種子批發市場,采購來種子,種植面積達10畝多地。後來,又在鄉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到縣裡辦理了富城谷物種植、加工、銷售家庭農場有關手續,樹立了自己的品牌,為笤帚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品牌保障。

  像王殿仁這樣通過單位結對訂銷消費扶貧的人,在全縣還有許多。龍江縣持續推進消費扶貧,制定下發《龍江縣關於開展消費扶貧促進精准脫貧若乾措施的實施方案》,采取對接承銷、龍頭企業帶銷、宣傳推介展銷、商場超市直銷、電子商務營銷、單位結對訂銷、旅游帶動促銷、幫扶單位助銷、勞務就業推銷九種模式,積極構建農副產品對接平臺。目前,全縣90餘家企事業單位、2萬餘人參與消費扶貧;今年已累計銷售肉制品、沙棘木耳、蔬菜、大米、小米、禽蛋等農副產品達到22種,共實現銷售額2553.6萬元,輻射帶動全縣所有貧困戶。

  龍江縣還積極推進國家消費扶貧產品認定工作,目前龍江縣綠銘公司3個品類21種產品已入駐832平臺;元盛公司和順興米業2家企業正在進行申報。依托『鶴城扶貧網絡商城』,全縣6家帶貧企業和合作社正在辦理入駐事宜,已有2家企業的8個品類16種產品錄入扶貧產品展館。建立龍江縣電商扶貧館,7家企業的50多個產品參與展銷,年銷售額60餘萬元。同時,舉辦網貨大集6次,發展社區團購群20餘個,累計銷售額達590萬元。大力發展『小院經濟』,動員農戶特別是貧困戶種植辣椒、泰國架豆和黏玉米等作物。通過近三年的發展,已逐漸形成由貧困戶向普通戶延伸,由小園向大田過渡的發展業態。

  2020年,為推進『小院經濟』提檔昇級,龍江縣制定下發了《龍江縣庭院經濟發展實施方案》,力爭在小庭院做出增收大文章。種植品種為有機豆角、辣椒、西紅柿及各種蔬菜等,目前正在按照步驟計劃組織實施。啟動縣領導直播代言活動,通過與淘寶、京東、快手、抖音等平臺對接,開展龍江和牛、龍江沙棘木耳主題營銷。目前,龍江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孫立軍、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於歡2位縣領導已開展直播代言活動3次,在線觀看人數最高達22.6萬人,共成交6192單,線上線下實現銷售額339.9萬元。

  在持續推進消費扶貧的同時,龍江縣不忘全力抓好就業扶貧,出臺了《龍江縣扶貧產業項目資產收益管理實施細則》,明確保潔、治安、護路、管水、管電、綠化、扶殘助殘、養老護理、防疫消殺、巡查值守、村屯網格員等公益崗位范圍和補貼標准。原則上每人每年不超過3000元,增設的短期或臨時性公益崗位根據貧困程度和工作量適當調整補貼標准。同時,成立龍江縣穩就業工作專班和龍江縣農民勞務輸出專班,並制定相關工作方案,推動全縣勞動力務工就業。截至6月末,龍江縣已實現貧困群眾務工就業3204人,比2019年增加909人,其中省市縣外出務工1028人,公益崗位2176人。

  2019年5月,省政府公布龍江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實現脫貧摘帽目標。2019年末,全縣財政收入實現12.95億元,比2016年增長12.6%;城鎮和農村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213元和16989元,比2016年分別增長21.48%和32.47%。全縣27個貧困村已全部脫貧出列,4618戶9812名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確定邊緣戶152戶312人,脫貧監測戶74戶180人。

  這一組組暖人心的數字背後,是龍江縣黨政班子『小康路上一戶不少、一人不落』的莊嚴承諾,是全縣3000多名扶貧乾部在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中,腳踏實地加油乾,全心全意為人民的真實寫照,也是龍江縣在精准扶貧收官之年,向黨和人民交上的一份沈甸甸的時代答卷。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