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搜 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私人定制』,助『特困戶』精准脫貧——『足跡·決戰脫貧攻堅龍江答卷』
2020-09-06 20:44:59 來源:東北網  作者:鄭通 遲亦達 劉星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9月6日訊(記者 鄭通 遲亦達 劉星馳)在哈市木蘭縣木蘭鎮,大大小小的燒烤店、麻辣燙、鮮菜店,只要一提『鵪鶉司令』教永江,幾乎無人不知,大家都喜歡來一份他家的『扶貧蛋』嘗嘗。

  近日,記者走進木蘭縣吉星鄉紅豐村鄶家屯,探訪這小小鵪鶉蛋背後的脫貧故事。

  教永江先天腿部殘疾,妻子和女兒都是侏儒癥患者。一家人收入低,日子過得緊巴巴。雖然清貧,但一家人並沒有喪失信心。教永江頭腦靈活,懂技術,會經營,前幾年還曾組建工程隊外出做過建築工程。他總琢磨著自己乾點事業來擺脫困境,卻苦於沒好項目、沒有資金而一籌莫展。

教永江養殖的鵪鶉。東北網記者 鄭通 攝

教永江養殖的鵪鶉。東北網記者 鄭通 攝

  2017年6月的一天,幫扶責任人、縣委黨校教師劉艷艷來到了教永江家。經多次協商研究,結合市場需求,劉艷艷為他『私人定制』了一個特別適合他與妻子身體狀況的脫貧項目--鵪鶉養殖。

教永江的幫扶人、縣委黨校教師劉艷艷為客戶直播介紹鵪鶉蛋。東北網記者 鄭通 攝

  說乾就乾,教永江多方籌措資金8萬多元,幫扶人幫助協調無息貸款3萬元,建起了一個鳥捨進行鵪鶉養殖。六月份籌備,七月份一萬只鵪鶉就入捨了。經過一個多月精心飼養,鵪鶉開始產蛋。由於他家的鵪鶉只喂豆粕、玉米不添加任何化學添加劑,鵪鶉蛋個大,蛋皮厚,蛋黃色澤飽滿,受到批發商的青睞,一度供不應求,成為當地餐飲企業的搶手貨。每天170多斤的產蛋量近200元的純收入,讓夫妻倆看到了希望,笑容又重新回到了這對殘疾夫婦的臉上。

教永江在收鵪鶉蛋。東北網記者 鄭通 攝

  每天一到下午2點以後,他家的小院就熱鬧起來,同村的兄弟姐妹、左鄰右捨都來幫助這對殘疾夫妻撿鵪鶉蛋、清理糞便。

給鵪鶉蛋稱重。東北網記者 鄭通 攝

  『現在養的已經是第三茬了,不光賣蛋能掙錢,鵪鶉也能賣兩塊五一只呢!』教永江語氣中充滿了自信。

  幫扶人劉艷艷也積極幫助他聯系銷路。『看這鵪鶉,個兒大肉多,不錯吧!?』此時在院子裡的一角,劉艷艷正用手機錄制小視頻發給客戶。

  吃水不忘挖井人,如今已成功脫貧的教永江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現在我掌握了鵪鶉養殖技術,無論是殘疾人、貧困戶,只要想自主創業搞養殖,學技術就盡管來找我,免費教,還供吃住,直到學會為止!』教永江真誠地說。

責任編輯:王傲

【專題】足跡·決戰脫貧攻堅龍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