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領導支持創新務實工作全面推進網上關工委建設
伊春市關工委
2020年9月
面對全媒體時代融合發展的大趨勢,面對『傳統輿論主場』向『新興輿論廣場』轉場的新需求,我們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互聯網和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論述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關工委、省委、省關工委領導關於網上關工委的講話精神,按照市委書記專題辦公會議的安排部署,努力引導關工組織和廣大五老知網愛網、建網管網、上網用網有機結合,逐步探索了一條實施互聯網+關工,建設網上關工委,開展網上線上主題教育活動的路子。
一、主動向市委主要領導、有關領導匯報,取得重視與支持
2017年7月20日全省關工委主任『互聯網+關工』專題培訓班之後,7月27日市委開常委辦公會,專門聽取了市關工委的工作匯報,提出要求,明確任務,抓好落實。之後,原市委書記、市人大主任高環同志作出批示:『實施『互聯網+關工』、建立網上關工委,是適應網絡新媒體環境下關工委工作的創新之舉、務實之策,是關心下一代工作的有效載體,各級黨政領導、相關部門,要繼續高度重視、大力支持關工委工作,對關工委開展的各項教育活動要給予關注和關懷,特別是在建立網站、網頁工作中遇到的人員配備、設施配備等問題和困難,要及時給予幫助解決,提供有利條件,為各級關工組織開展工作、為廣大『五老』發揮作用創造良好環境。』。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馮偉泉同志批示:『建立『互聯網+關工』和建設『網上關工委』是網絡時代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的有效載體。建網、上網、佔網、用網是互聯網思維的重要體現,也是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創新拓展。我市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既要系統研究網絡強關工的路子,又要深度探討互聯網關工與其它網絡的融合,努力實現網絡關工的有效覆蓋和資源共享,從而推動關心下一代工作更有時代感、更有聚合力,取得更大成效。』2018年11月26日召開的市委書記專題會議強調,要加強關工宣傳和網上關工委建設,全面提昇關心下一代工作的覆蓋面和影響力。繼續辦好網站、網頁和微博、微信等媒體,整合關工系統互聯網資源,搭建配合黨建、群團網絡平臺,推動實體關工委和網上關工委的廣泛覆蓋和有效凝聚。由於市委市政府的重視,網上關工委建設迅速昇溫,一些縣區黨政領導在聽取關工委匯報後,親自出面協調,親自督辦解決網頁建立中的實際問題,有的在較短的時間內幫助解決了人員和設施配備等軟硬件問題。
二、采取實際措施,提高知行踐悟互聯網的主動性積極性
抓住省關工委2017年7月舉辦互聯網+培訓班機遇,我們由主要領導帶隊組成31人的強大陣容赴省參加培訓學習,回來馬上進入發文件、抓試點、搞培訓的實戰化訓練。自省專題培訓班後,各級關工委為提高『五老』知網上網技能,以基本理論和實用技術為主,主要講授互聯網的基礎知識、互聯網操作的基本常識和技巧,舉辦『互聯網知識』、『新媒體技能』和『五老網上游』各類培訓班95個,廣大『五老』基本掌握了操作技能,達到會上網、會查詢、會下載、會編輯、會交流、會微博基本要求的張道廷、張志福、於桂榮、郝清君等,建立微信,開通博客微博,推送博文,發起群聊,經常網上互動在線交流。幾年來,從實施互聯網+關工,到建設網上關工委,不僅鍛煉了隊伍,而且工作有了一定的學識基礎和技術支橕。我們從隊伍建設入手,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明確目標,創新載體,豐富手段,做到黨委政府工作推進到哪裡,隊伍建設就延伸覆蓋到哪裡;青少年工作就發展到哪裡,網上關工就跟進到哪裡。以關工大講堂、網絡互聯互動和網上『六曬』為主要內容,培養典型,樹立標杆,加強網上關工理論研究與實踐探討,多次召開全市網上關工委建設經驗交流會,推動形成關工委工作線上線下、網上網下,雙向融合、齊頭並進的局面。加快網絡宣傳隊伍建設,全市全媒體專兼職通訊員達300多人,掌握一技之長的微信群主過百人,入群五老兩千多人,湧現出善於用網絡宣傳、網上關工委新方式,開展『一站兩微兩號』工作的孫文慧、郝清君、張玉芝、張承寧、楊敏、王魯奇等一批網上能手。為了前進有方向,腳下有行動,我們制定了『三個一』的工作目標』,即盡早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傳播迅速、具有區域吸引力、影響力的網站、網頁、專題和專欄,盡快提供一些真實客觀、形式豐富、短小精悍的關心下一代微信、微博和視頻作品,盡力建立一個覆蓋廣泛、功能多樣、生機勃勃、得到部門支持、受到社會歡迎、備受家長和青少年喜愛的『網上關工委』。並提出一年抓規范,二年上標准,三年全覆蓋的階段性目標,以此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在搞好宣傳策劃、強化培訓的基礎上,去年以來,我們又以關工大講堂的形式,舉辦網絡骨乾通訊員培訓班和特邀通訊員座談會,講解網上關工委理論業務和操作技能,適應新要求新發展,並逐步向電教化、網絡化、視頻化培訓轉變,把實體培訓和網絡培訓結合,從按期、季節培訓向常態化、常年培訓轉變,加強了整體運作、素質提昇和能力建設,提高了工作的精細化和精准度。
三、抓好網站、微信群等軟硬件建設,為網上關工委創造條件
夯實網上基礎,發揮電腦的神經中樞作用。我市關心下一代網站於2012年12月正式上線啟用,現在已由4個專題和欄目增至6個。所屬伊春區關工二級網站2015年建立,開闢8個欄目。鐵力市關工網站2017年掛靠市委先鋒網,設置5個欄目。嘉蔭縣關工網站掛靠政府網,開闢六個欄目。全市關工系統建立的21個關心下一代工作網站、網頁,或利用區內的局域網及政府網站、黨務公開網,或依托組織部先鋒網、宣傳網、老乾部局黨建聯盟開闢專欄專題,設立微信公眾號,各縣(市)區關工委都建立了關心下一代網站、網頁,開闢專版專欄專題65個,建立關工微信群、QQ群、微信公眾號100餘個。我們把抓網站注冊、網頁建立,抓設備購置、網絡昇級,抓實踐學習、技能提高,抓信息上網、欄目設計作為重要內容,集中開展了『建網活動月、建群活動周』行動,采取自動式、聯合式、掛靠式開展互聯網+關工的網上運作,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做到能建站的建站,能掛網的掛網,能建群的建群。從2017年底全市21個縣(市)、區(局)普遍注冊並建立了關工網站網頁起,到2019年底,全市關工網絡系統全部建立起來,開設公眾號、微信群165個,截止今年7月,全市關工委網站網頁播發各類文稿486篇、圖片近千幅、視頻作品43個。現在一些文件直接在郵箱、QQ群和微信群裡傳輸送達,向無紙化辦公、便捷式發展。還積極組織參加省關工委組織的『互聯網+』競賽和市區『賽比看』活動,通過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關工宣傳活動,展示辦公信息化功能,體現網上關工委宣傳特色。僅2017-2020年上半年在《中國火炬》、《關愛下一代》、《今日關工事》、《雙陽紅》、省關工網站、《信息簡報》刊發稿件56篇,圖片62幅。全市積極參加省『三曬一創』活動,上報稿件1350篇(幅),其中有6篇優秀主題文章、主題攝影、主題視頻網絡作品獲省關工委通報表彰,有320多篇幅作品被市區評為好作品。
四、全面開展『網上三項』工作,搭建網絡互聯互動互通平臺
青少年特別是中小學生是伴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成長起來的一代,互聯網、移動客戶端是了解外面世界的重要工具,網絡媒體已成為信息獲取、人際交往、意見發表的主渠道。開展網上關工委工作,正能量是總要求,用得好是真本領,我們重點在抓好『網上三項』上下功夫,力求傳播好聲音、展示大作為。
一是網上活動,匯聚能量。我們把正確引導青少年參加網絡活動,接受網上教育當成重要課題和主要任務,堅持『終端隨人走、信息圍人轉』,讓分散在網下的力量盡快聚焦網上,化為動能。通過組織開展和積極參加網上『三賽』活動、老少博客秀、共話『中國夢』活動、小記者征文、法治講堂、講好故事等活動,學會在網絡空間交流互動、教育和幫助青少年,拉近與青少年的距離,擴大網上活動的輻射力和影響力。我們每年都在傳統節日、紀念日、重要節點開闢網上學習、網上交流等參與性大型活動,全市各地連續多年開展的老少網上祭英烈、關愛留守兒童、拒絕校園欺凌等大型網上簽名活動12次,有3.6萬名青少年參加。如『愛我家鄉.展示伊春綠色林都新形象』網絡發帖大賽活動,共有2300件作品參賽,『小手拉大手,文明齊步走』活動大賽,共有4210部作品入圍,『文明天使』少兒纔藝大賽活動,吸引2萬名青少年踴躍報名參加。近年來,重點推出了20多種讓青少年喜歡看、願意看,看了能記住,看了受教育,看了想點贊的微信、美篇和小視頻作品,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各地關工委還主動配合社區黨委、學校黨組織,建立校園網、社區網、班班通,開展微視頻、美篇、微電影的設計制作,學生把自己的體會收獲,發到網絡和微信群,並在網上評選美德小明星、孝雅好少年,促進關工委工作與互聯網平臺、微信群、客戶端、智能手機互動交流、聯動發展。發動張志福、於桂榮、郝清君等有特長、有影響力的五老擔任群主,開通博客、微博,轉發博文,發起群聊,與青少年在線交流,做青少年的『知心爺爺奶奶』。鐵力市關工委從2017年開始對互聯網資源進行整合,引領『互聯網+關工』向教育戰線全面延伸,向城市社區、農村鄉鎮推廣,實現了網上開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家庭教育、校外教育的網絡化、集群化。伊美區紅光社區常務副主任、五老群主王魯奇,把關工組織開展的在藏工作和參加維和官兵為青少年作報告活動制成美篇和小視頻推送到微信群進行展示和互動,點擊量超1000餘次,得到多個群點贊。嘉蔭縣各學校關工組織積極開展網上活動,縣第一小學將家長分成7個學習小組,每天小組有值班家庭,值班家庭負責把每天的學習感悟、實踐成果,整理好發到學校指定的家庭教育專業郵箱或是微信群中,使網上活動成為青少年的新領地、新陣地。伊美區關工委在開展線上線下黨史國史教育的基礎上,緊密結合『四史』學習教育,推出讀書、觀賞、尋訪實踐、體驗系列活動,通過掌上講堂、線上講座為青少年成長成纔輸送大量『紅色滋養』。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全市關工乾部和廣大五老通過線上線下等宣傳平臺,報道關工委和五老在黨的領導下勇於抗擊疫情的事跡,創作戰疫詩歌、散文、評論、繪畫等形式弘揚正能量。
二是網上宣傳,打造品牌。根據青少年的興趣特點和喜愛程度,發揮好自有媒體、主流新聞媒體和網絡新媒體作用。利用我們已有的宣傳欄目及活動品牌,將重要的宣傳內容從報、刊、臺晉級融入到網、端、微,做到報刊有字,電視有影,網上有聲,兩微有畫面,讓更多人知曉了解、關心關注和支持參與關心下一代工作。我們成立了由關工委主任副主任親自掛帥,市委宣傳部、新聞媒體參加的關工宣傳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與市廣播電視臺及伊春日報、林城晚報等媒體接洽,融入了林都伊春和掌上林都,開闢了伊春市區的新聞專欄、專題(伊美區新聞)、關心下一代工作紀實等6個欄目,9個縣區局電視廣播設立關工青少年欄目。2017年,嘉蔭縣關工委《堅持『四抓』,連續五年實現全縣『未成年人零犯罪』》經驗得到中央和省市領導批示後,主動配合市綜治委、宣傳部、文明辦以及主流新聞媒體,做好集中調研和典型宣傳工作,《伊春日報》一版全文刊登嘉蔭縣委縣政府的典型經驗,市關工委《築牢三道防線 促未成年人零犯罪》在《中國火炬》刊出。同時,我們把這些典型經驗和文章刊登在網站、郵箱,推送到QQ群、微信群中,變『大水漫灌』為『精細滴灌』,將網上宣傳輻射至更細微的層面、更具體的客戶端。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期間,我們組織媒體通訊員趕寫反映發展變化的20多篇紀念文章在各自網站和微信群發表,市關工委進行整理後,寫出綜合述評文章在中國關工委《關愛下一代》一欄刊出,亮出了關工的旗幟和聲音。我們把『學育奔』『助力精准扶貧』『十百千萬鄉村振興行動』的重要典型經驗事跡掛在網上,把每年召開理論研討和專題調研成果在網上公布,把開展『五老為家庭教育做榜樣活動』征集到的家規家訓家風故事和典型在網上公示,收到了主體挺進、兩翼齊飛、多點開花、立體疊加的效果。2019年6月28日,市關工委聯合7家單位舉辦了『騰飛中國.輝煌70年百場宣講活動走進馬永順紀念館活動』,我們迅速將這一重要體裁寫成文字稿配上圖片上傳省關工委和中國關愛下一代網站刊出,並及時推送到掌上林都和關工微信群,並邀請專業人員精心制作了時長6分鍾的網絡視頻,報送省關工委和中國關工委,實現從活動內容到宣傳形式、宣傳手段的全面昇級。在強化網上宣傳功能的同時,我們著眼全局,借力發揮,借臺唱戲,與主流媒體同頻共振,遙相呼應。2019年9月,市關工委聯合五部門開展的『爭做林都小工匠』活動的宣傳報道《『小工匠』釋放『大能量』》在中國火炬網站發表,市委書記趙萬山、副書記隋洪波先後作出批示,市關工委借力主流媒體將報道先後在省關工委《簡訊》《伊春日報》、掌上林都、伊春新聞聯播等媒體連續播出,伊春電視臺隨即制作專題節目,產生立體宣傳效果,營造全市關心下一代工作的輿論氛圍。
三是網上辦公,提高效率。我們以『互聯網+關工』為牽動,充分發揮信息傳遞平臺、文檔管理平臺、輔助辦公平臺和移動終端平臺作用,通過電子郵箱、內部QQ群、微信群、電子郵件系統等通信設施,實現文件、資料共享,信息快速便捷交流;堅持辦好關工網站、網頁和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協調整合關工系統互聯網資源,搭建配合黨建、群團網絡平臺,推動實體關工委和網上關工委的廣泛覆蓋和有效凝聚;加強制度管理,明確基本規范,注重基礎管理,明確屬地管理責任和網站、網頁主體責任,尤其突出移動端、客戶端管理,抓制度制訂、基礎管理、人員配備,對市關工委郵箱、網站、微信發出的信息通知,建立收到限時點擊回復制度;指導縣(市)區加強網站、網頁建設和『兩微一群』管理,提高信息傳遞、工作交流、業務聯絡的效率。自網絡開通、微信群建立以來,電子郵箱、QQ群、微信群成為文件下達、通知傳達的快遞工具,機關實現了部分網上辦公,初步實現由『相加』向『相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