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日訊 近日,記者從大慶市乘風公安分局了解到,創業城兩位居民掉入電信騙子的騙局,損失了錢財。
記者請來乘風公安分局創業城警務室隊長、當了25年警察的鄧輝,他結合自身職業經驗送上一套『防詐經』,提醒市民認清騙局,不要上當。
●29998元
被莫名轉走
11月14日,家住讓胡路區創業城17區、54歲的劉某,因最近急用錢,在上網的時候,無意中搜索到一個貸款網站,便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下載了這個貸款網站。
下載完畢後,對方客服人員以驗資為由讓其在銀行卡內存3萬元錢,劉某照做了,之後,對方客服又以刷流水為由,在劉某不清楚每筆錢用途的情況下,將其卡內的29998元轉走。
采訪中,劉某告訴記者,這29998元分5次轉入了對方指定的銀行卡,轉完之後,自己越想越覺得不對勁兒,便到附近的乘風公安分局報警了。
●『淘寶客服』
騙走市民1.9萬
創業城9區的居民張某,今年36歲,是一名國企職工,平時喜歡網購。11月23日17時許,她接到了一個自稱是『淘寶客服』的電話,當時,這名『淘寶客服』說她買的化妝品有質量問題,使用後可能會造成過敏,要給張某退錢,讓張某添加對方的QQ號,並給張某發來了一個二維碼。巧的是,張某近期確實在網上買了一款化妝品,她便沒有多想,按照對方要求掃了二維碼,輸入了自己的銀行卡號和個人信息,之後張某收到了一個驗證碼,她毫不猶豫地輸入了驗證碼。
可當張某輸完驗證碼後,『客服』卻說張某的信息有誤,讓張某在支付寶借唄中借款,張某按照『客服』的要求,借了1萬元打入對方指定的賬戶。後來『客服』又說張某操作超時,需要再借款抵押後系統自動識別纔能過關,並讓張某放心,稱系統通過後,錢會自動返回到她的卡內。於是張某又借了0.9萬元打到了指定賬戶。當『客服』再次說不對需打款時,張某感覺可能被騙了,便來到乘風公安分局報警。
據了解,張某在本小區的網格長群內經常看到有反詐宣傳,單位也經常宣講反詐信息,但是當時一時著急沒想到事情有詐,等操作後纔知受騙。
●結合從業經驗
民警提醒市民防詐
乘風公安分局創業城警務室隊長鄧輝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截止到目前,全國共有180多個億的資產因電信詐騙被騙到境外,而這還是在國家高度重視打擊防范此類工作的情況下發生的。
為何天天宣講反詐信息,還有人上當受騙?為什麼此類案件高發?問題出在哪裡?
鄧輝認為,主要原因就是市民不夠重視。
鄧輝當了25年警察,他說,10年前發生的刑事案件多是盜竊、搶劫類案件,他剛當警察時經常蹲坑打擊搶劫、盜竊的嫌犯。現在,他來到創業城警務室這兩年,搶劫案只發生一起,盜竊案件也很少,但是網絡電信詐騙案高發。他認為,就是因為市民沒有重視防范網絡詐騙,所以纔會被騙。
他表示,今年創業城發生了電信詐騙案件30多起,被騙金額達幾百萬元,這一數字與去年相比還是下降的。
鄧輝說,人們就是對電信詐騙不重視,所以,在接到微信加好友或者收到邀請進入炒股群等信息時,頭腦裡根本沒有繃緊可能被電信詐騙的弦,假如人們像重視盜竊或搶劫那樣對待電信騙子,還會有人輕易地被騙嗎?
采訪中,鄧輝說,預防被騙其實很簡單。
一不要貪圖便宜。刷單和炒股、理財、買彩票等類詐騙數額較大,動輒讓人傾家蕩產。試問,那麼容易掙錢的項目人家為什麼找上你?醒醒吧,那不是餡餅是陷阱。
二是潔身自好。不要給個美女圖片就加,聊天就脫衣服,這些行為都很容易落入圈套。
三是加強學習。騙子的方法也在時時更新,需要每一個人認真學習,從而提高警惕。
鄧輝說,乘風公安分局民警經常將每一起電信詐騙案件的方法、手段等發到居民網格群內,只要居民認真看,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被騙。
四是記住這幾句話:網絡刷單不能信,就是詐騙;網絡貸款先交費,就是圈套;網絡理財非官網,就是陷阱;網購退款私下轉,就是陰謀;網絡交友拉投資,就是『殺豬』。
鄧輝表示,希望廣大市民都能夠提高防詐意識,將詐騙案件發生率降下來,保護好自己的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