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為現代農業插上『科技之翼』
2020-12-03 10:04:0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紅蕾 張桂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省農科院土壤肥料與環境資源研究所的王爽在做實驗。

   黑龍江日報12月3日訊 剛剛結束的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為我省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擘畫了光明前景,並根據省情實際,提出『十四五』時期農業現代化建設要取得新突破的發展目標——建成農業強省,成為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為廣大農業戰線指明了奮進的方向。近日,記者來到省農科院,現場感受到農業科技人員備受全會精神鼓舞,願以自己的加倍努力為龍江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貢獻力量的滿腔熱情與十足乾勁。

  ◆用科技推動農業減肥增綠◆

  『全會提到要建設「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國家戰略示范區,切實保護好「耕地中的大熊貓」,這讓我們從事土壤研究的科研人員備受鼓舞。』記者見到省農科院土壤肥料與環境資源研究所的王爽時,她正在做『利用微生物保護黑土地』的試驗。她告訴記者,『作為年輕人,我們覺得能趕上這個發展機遇非常難得,這些天大家都主動加班加點,做試驗、搞研究,希望能盡快拿出科研成果,等明年開春時應用到田間。』

  耕作栽培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正在做的課題,也是事關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大問題——通過輪翻、免耕及秸稈還田等技術集成,提昇耕地地力。所長李柱剛說:『發展現代農業,良好生態和綠色有機是主旋律。我們的使命就是為我省大糧倉保駕護航,所以我們要利用科技手段推動農業「減肥」「增綠」。』

  省農科院黨組書記劉娣說:『作為全省農業科技創新和服務「三農」的排頭兵,省農科院必須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的重點任務,聚焦重大科技需求,加快調整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要立足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提供技術支橕,強化示范引領,讓科技成果更快更廣地走進百姓家,為農民造福,為農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為鄉村振興提供『科技合力』◆

  日前,在省農科院召開的學習貫徹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精神黨組(擴大)會議上,與會人員群情振奮,踴躍發言,圍繞如何更好發揮農業科技力量提建議、說做法。

  『科技人員到了農村就像明星一樣受歡迎,從這就能看出農民對於科技的迫切需求。農村產業不發展或發展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技術。』省農科院院長李文華提出的加大科技推廣力度的觀點,得到大家一致認可。

  科研處處長柴永山也道出了農業專家的共同心聲:『我們既要在傳統農業技術方面繼續「領跑」,還要在新興的、熱門的研究領域加快發展,突破一批基礎理論問題。』

  近年來,省農科院在農業推廣方面十分重視『上下聯動』,上聯全院科研部門,下聯農業龍頭企業、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通過充分共享新品種、打通技術推廣『節點』,讓良種良法快速『紮根黑土地』。

  下一步,省農科院將開展百大技術入村工程、千人千村科技合作工程、萬名職業農民素質培訓工程等一系列旨在支橕鄉村振興、提昇農民素質、增強農業產業發展的科技服務工作,通過『科技合力』加快推進鄉村振興。 『全會提出的抓好「五頭五尾」是興糧之策、強企之道、惠民之舉,是行業發展所需,更是我們農產品加工研發的責任所系。』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的召開,讓曾獲『龍江科技英纔』光榮稱號的食品加工研究所『80後』科研人員姚鑫淼又揚帆起航。

  『我已將研發方向定位在全谷物、全營養、多樣化、個性化上,不過度加工,不片面追求精細,真正做到優糧優加。』姚鑫淼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我省作為糧食大省,要發展糧食產業經濟,離不開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產業的發展。針對目前我省糧食精深加工產業現狀,省農科院將充分發揮科研優勢,通過科技創新手段解決目前省內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缺少研發平臺和技術、工藝裝備落後、新產品開發滯後、發展後勁不足等問題,助力企業通過高標准定位『提品質』,立足黑土特色『創品牌』,最終實現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雙贏。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