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和發展市場主體特別是民營企業,對於提昇就業水平和居民收入、拉動內需、暢通國內循環意義重大。省委全會審議通過的規劃建議,對『十四五』時期我省民營經濟確定了方向:民營經濟實現『三分天下有其二』目標,更多民營企業加快進入全國民營企業500強,等等,蘊含『質』與『量』的考量,體現了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我國的民營經濟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但就我省而言,民營經濟偏弱是經濟結構最明顯的短板。當前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我省民營經濟挑戰與機遇並存。新發展格局為我省積極承接國內產業鏈轉移,培育壯大新動能,創造了條件。我們只有正視問題、迎接挑戰、捕捉機遇、主動應對,把差距當作成長空間,出實招出硬招,纔能讓我省的民營經濟體量更大、體質更強、活力更足,進而實現既定的目標。
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是黨中央的一貫方針。我省營商環境持續改善,一直在加大民營經濟扶持力度。今年上半年,我省為使民營企業順利復工復產復業,幫助其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提供金融支持,切實減負、紓困,既『輸血』又促『造血』,使相當數量的民營企業迸發出抵御風險的硬核實力,釋放出轉型昇級的澎湃活力。此次規劃建議,對民營企業發展的市場環境、法治環境、政策體系等方面都做出了安排,尤其是推出民營企業梯度成長培育計劃,注重梯度和培育,兼具精准性、有序性和長期性,對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將起到管長遠、抓根本的作用。培育,就要讓民營經濟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培育『專精特新』的民營企業成為『冠軍企業』,鼓勵有條件的股份制民營企業上市和掛牌交易,促進更多企業入列全國民營企業500強,都應成為培育計劃應有之義。
好的政策貴在落實。各級政府要不斷完善政策的執行方式,時刻傾聽民營企業呼聲與訴求,切中其難點、痛點,打通『最後一公裡』甚至『最後一厘米』,支持民營企業家以恆心辦恆業,紮根黑龍江市場,深耕黑龍江市場。同時,黑龍江的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也要在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大舞臺上,抓住機遇,實現企業的創新突破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