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2月24日訊 井在野外,家在心上。愛著油井,愛著家,這份『深愛』讓鑽井工人的奮斗充滿了動力。12月17日,記者走近了一位始終奮戰在鑽井一線的副隊長王力,了解了他的職業故事。
這個飯碗『金不換』
王力是鑽井二公司30566隊的副隊長,從1994年參加工作,油井就是他工作中的『最愛』。當記者問他,有沒有想過換個相對輕松些的工種時,他乾脆地回答:『不換,給金子都不換,哈哈。』
鑽井一線的工作,雖然讓他不得不作出一些『犧牲』,比如幾乎沒有時間陪孩子,比如家裡家外的事兒都伸不上手,但是也給了他一種高度的職業榮譽感。王力說,雖然很辛苦,但是自己對鑽井有著一份特殊的情節,就是難以割捨。
他是那個『恨活』的人
平時親切隨和的他是大家的老大哥,可一到工作中,『翻臉比翻書還快』。為啥?
因為嚴謹!王力的眼中,乾活的事兒一點不能馬虎,也不能懈怠,乾活就得有乾活的樣子。哪個員工乾活不對路,王力立刻過去糾正。這個『恨活』的人,讓伙伴們又敬又『怕』。
兒子出生他在外地
工作上的辛苦,王力不覺得苦。可是說起對孩子和家庭的虧欠,他的心裡卻是五味雜陳。
據了解,當年兒子出生的時候,王力在外地打井,趕不回來。他無法想象,對於一位妻子、產婦來說,丈夫不能陪在身邊,見一面都是奢望,會是什麼心情,這也是王力感覺最對不起妻子的事兒。後來,兒子兩歲時,王力被派去吉林打井,每次一去至少是半個月,這樣的生活,持續了5年半。
帶孩子做家務,裡外都是妻子一個人。『其實我欠他們娘倆的太多了,不是一句抱歉能夠彌補的,孩子從小到大,家裡的裡裡外外都是我愛人照看……』王力的話語中,充滿了愧疚。
『有一次我要去上井,我兒子就抱著我大腿哭,不讓我走,你能理解我當時那個心情嗎?我落淚了……但是,不得不走。也許將來有一天,等他長大了,他會理解我吧?』
『這身紅工服穿上了,就脫不下來了。孩子今年也上大學了,我就希望,能在井隊盡我最大的努力,帶著大家一起好好乾!打更多的井!』
文/攝大慶晚報記者陳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