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9日訊(記者 楊帆) 『一只胳膊也能乾出個樣兒來,現在我啥活兒都能乾,村民有啥活兒都問我能不能整,大家不把我當殘疾人。』北安市城郊鄉新華村人李長青說,生活雖有不如意,但我從沒有放棄對生活的熱愛。近日,在省殘聯主辦的『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主題采訪活動中,記者采訪到了這位獨臂卻帶領村裡人一起脫貧致富的李長青。
今年48歲的李長青在11歲時由於電事故,左臂被截肢,妻子患有嚴重類風濕病行走不便,加上有雙方父母需要照顧,孩子尚小,前些年的生活捉襟見肘,困難重重。鄉裡、村裡了解到他的情況後,給他申請了低保,讓一家人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在得到救助後,李長青立志要靠自己實現脫貧,他說:『我雖然只有一只手了,但我還有腿、有腳,只要我肯努力,總會苦盡甘來,只要有志氣,再大的困難也壓不垮我。』20多年裡,他們夫妻倆從沒放棄過對生活的熱愛和執著,互相照顧,克服困難,身殘志堅,熱心助人,如今,夫妻倆擺脫了貧困,日子越過越好,他們的事跡也感動著身邊的其他人。

2016年李長青通過精准識別,正式成為第一批享受精准扶貧政策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與城郊鄉鄉長結為幫扶對象,鄉長在生活上給予他很多的幫助,還為他申請了公益崗位。李長青到村裡的扶貧大棚做小時工,增加收入。『為了不耽誤公益崗工作,我把小時工時間都安排在早、午、晚。起早、用晌、貪黑,在大棚裡忙活,別人一個小時的活,我得乾一個半小時,一個夏天就掙了8000元,一家人生活明顯改善。』李長青說。鄉殘聯還給他買來雛鵝,妻子在家喂養,家裡的菜園也種上應季蔬菜,由幫扶人收購,小小庭院讓他充分利用,每年收入2000餘元。靠自己努力每年增加一萬多元,再加上政策幫扶,全家人的生活邁上一個大臺階。2018年,李長青一家便實現了脫貧。
在鄉、村兩級的大力支持和產業項目帶動下,他的信心更足了。他自己脫貧了,不忘幫助其他人。號召大家搞養殖、種小園,毫不保留的把養殖、種植經驗傳授給需要幫助的村民。雖然李長青脫貧了,但他並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李長青把公益崗乾的有聲有色。除了晚上給村裡打更外,還在村裡乾些力所能及的體力活。一個胳膊,也沒難住他,什麼髒活累活他都能乾。日子長了,大家都忘了他是殘疾人,什麼事都喊『長青,你來看看,這個能整不?』他也是滿口答應,跑前跑後,什麼都難不倒他。

夏天,不論刮風下雨,天天打掃村委會、文化大院,清運路邊垃圾、栽植綠化花草。冬天,給村裡燒鍋爐,運煤清灰,半夜還要起床看看鍋爐壓力情況。為了全屯老百姓能吃上自來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五、六點鍾開始,風雨不誤給新華屯和新合屯兩個屯的村民放水,五年裡,從來沒因他個人原因停過水。新華屯由於機井年頭較長,水泵時常出現故障,李長青不管什麼時間,外邊天氣多麼寒冷,都能及時帶領村民把水泵修理好,讓村民能及時吃上自來水。
『大伙兒找我幫忙,那是我最幸福的事兒。新年將至,明年還得好好乾。』李長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