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信用引擎助推高質量發展
伊春市委常委、副市長 白波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也是現代經濟社會的堅固基石。守誠信,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企業無信,則難求發展;社會無信,則人人自危;政府無信,則權威不立。』社會信用體系不僅事關個人、企業發展和國家建設,更是對新時代社會主義各項事業建設的有力支橕和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

伊春市始終高度重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國家和省關於信用體系建設的各項部署和要求。市委、市政府多次專題聽取全市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匯報,連續召開領導小組和專項工作會議進行推進,各項重點任務有效落實,城市信用排名穩步上昇,逐步形成了政府部門主導、行業領域共治、社會廣泛參與的信用體系發展格局。

一、突出制度設計夯實基礎建設
近年來,我市先後出臺了《伊春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施意見(2018—2020年)》《伊春市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實施方案》等多部信用體系建設規范性文件,制定市級信用相關制度、指導性文件30餘件,強化在政務、商務、社會、司法等領域,以及創新監管方式、提高監管效能方面的信用體系基礎支橕作用。全面加強信用平臺建設。今年6月份,伊春市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正式上線,全面開通數據交換、聯合獎懲、信用承諾、信用網站、信用APP等系統應用。錄入國家級聯合獎懲合作備忘錄40餘個,制定了《伊春市聯合獎懲措施清單》,完成了信用網站APP與全市政務通對接互聯,實現與省信用信息平臺1100萬條信用信息的交換共享,信用信息化建設水平得到有效提昇。

二、聚焦重點領域宣揚誠信精神
一是深入實施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全市共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企業4842戶次,移出2532戶次,對119戶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實施禁入懲戒措施,評出A級納稅人133戶,D級納稅人749戶,認定『無證民辦教育培訓機構黑名單』153家。二是堅持強化實施聯合獎懲。根據信用等級評定信息,為90戶信用良好的小微企業發放貸款9787萬元,同時,給予守信企業『綠色通道』『容缺受理』等便利措施,讓守信踐諾的理念愈加深入人心。三是廣泛開展專項治理和信用宣傳。近年來,持續推進19個重點行業領域開展失信專項治理,在十大重點行業開展信用宣傳教育活動70餘次,利用重要時間節點開展了誠信宣傳進校園、進企業、進街區、進大廳活動,全市40餘家單位和10個縣區超過1.1萬人參加了『誠信你我他』知識競賽活動,知信、守信、用信氛圍不斷濃厚。

三、發揮信用優勢,服務企業發展
一方面,全面推進信用修復落實。開展企業信用修復專項行動,開闢信用修復『綠色通道』,廣泛組織相關業務培訓,引導企業糾正失信行為、修復自身信用。今年以來,全市41家被行政處罰企業通過線上進行了修復申請,累計完成了55條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信用修復工作創歷年新高,幫助企業避免在參與政府采購、招投標、貸款融資等方面因信用不良受到限制和影響。另一方面,大力推動『信易貸』落地。助力中小微企業生存和發展。全市11家銀行機構入駐全國信易貸平臺,實現了應盡全進,成功為中小微企業完成授信7筆、合計金額3300萬元。引導金融『活水』更精准的流向實體經濟,創新推出『醫療貸』『白衣貸』等產品,為守信企業發放貸款2.55億元,切實發揮出信用服務經濟發展的關鍵作用。

四、深化『放管服』,釋放改革活力
近年來,多次進行政府權責清單、行政審批事項清理,進一步精簡行政權力,解決服務環節多、耗時長、收費亂、壟斷性強等問題,行政權力和中介服務事項分別減少了16%和35%。持續加大優化營商環境力度,推進『一網、一門、一次』改革,政務服務網上可辦率由原來50%提昇到94%以上,平均辦結時間縮短到3.7天,比承諾時限提速71.9%,切實優化辦事流程,有效減輕了企業和群眾負擔。大力推動實施信用承諾容缺辦理。全市發改、自然資源、住建、生態環境等多部門為招商引資項目企業提供了31項容缺辦理服務,通過事前信用查詢、簽訂信用承諾書的形式幫助企業壓縮辦事成本,提昇運營周轉空間,從而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更加優良、寬松的政策環境,不斷激發企業創新發展活力。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我市將繼續全力以赴抓好誠信體系建設工作,堅定不移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誠信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委決策部署,牢牢把握新時代信用體系建設機遇,借助新型信用監管服務和聯合獎懲措施,加快破解城市治理、營商環境、轉型發展中存在的瓶頸和難題,突出信用服務經濟、助力企業、方便民眾的內核優勢,進一步激發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活力,不斷增強企業、市民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為走出一條信用驅動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振興之路做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