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6日訊 全流程調解是化解矛盾糾紛、提昇審判效率和效果的有力抓手。肇源縣法院密織調解網絡,不管是法官,還是法官助理、書記員,在送達、開庭、記錄等多個環節中,始終堅持以當事人訴求為出發點,以矛盾焦點為突破口,以『滿格電』的狀態和不放棄的態度,時刻扮演著調解員的角色。
送達中的調解
今年2月,家住肇源縣的蔣某一紙訴狀將許某夫婦訴至法院,要求許某夫婦償還借款23000元。乾警通過查詢信息系統找到許某的准確聯系方式。電話撥通後,許某稱其目前正在外地打工,自身的經濟條件不好,暫時無法給付欠款,同時也因原告的起訴而憤憤不平,情緒激動之中掛斷電話,不再接聽。乾警聯系原告蔣某,詢問其能否提供許某夫婦的工作地址,但蔣某也十分無奈,只聽說許某夫婦過年可能回肇源,一旦發現其下落會第一時間聯系法院乾警。
2月9日,在得知許某夫婦返鄉後,送達乾警韓遠松到達其住所開展送達工作。許某看到法院工作人員很是抵觸,期間更是和原告蔣某發生了爭執,送達乾警立即上前制止。在耐心勸說下,雙方逐漸冷靜了下來,許某夫婦也收下了傳票。至此,送達工作本已完成,但乾警並未就此離開,反而坐下來組織雙方開始調解。乾警表示,我們雖然是負責送達工作,但往往第一時間接觸雙方當事人,這個機會不能錯過。乾警耐心向雙方講明解決糾紛的必要性,不要因為幾萬塊錢鬧得不愉快……在送達乾警的耐心勸說和積極引導下,許某夫婦表示願意與蔣某和解。
庭審前的調解
2月18日,節後上班第一天,原告蔣某如約來到法院,但是被告許某夫婦遲遲未到。經電話溝通,得知被告許某確有困難,要在家中照顧父母未能按時到庭。組織庭審的書記員李芳芳及時向承辦法官匯報這一情況,承辦法官沒有直接宣布許某缺席開庭,而是建立微信群,線上與雙方當事人視頻連線,在書記員的協助下組織雙方在線調解。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被告許某夫婦在2021年年末償還原告蔣某借款1萬元,其餘的借款在2022年年末還清。雙方隔空實現了『握手言和』。案件還未開庭便順利結案。
拿到調解書後的蔣某激動地說:『以前礙於面子,錢的事總是不願多提,但心裡總是有個解不開的疙瘩。今天通過法院調解,不僅及時解決了我的一塊心病,也沒有傷害我們之前的感情,真是感謝法院乾警的暖心調解。』
調解工作做得好,不僅有助於減輕庭審壓力、減少當事人訴訟負擔,更是案結事了的法寶。今年以來,肇源縣法院努力打造全流程調解,將調解工作貫穿每一個工作節點中、落實在每一名乾警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