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央媒看龍江 | 農村客運車成了老鄉『購物車』
2021-03-30 15:24:55 來源:龍視新聞聯播公眾號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核心閱讀

  如何打通工業品下鄉進村『最後一公裡』和優質農副產品出村進城『最初一公裡』?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穆棱市創新實施交郵合作模式,設立村級交通郵政綜合服務站,利用農村客運班車來往取送件,村民網購更方便了,農特產品出村進城也走出了新路子。

  山路蜿蜒起伏,客車時速降到30公裡以下,從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穆棱市城區出來,往山裡緩慢行駛了40多分鍾,纔到穆棱市福祿鄉光明村交通郵政綜合服務站。站點負責人付傑從屋裡出來,卸下20多件快遞包裹。

  『以往村民收快遞至少要到鄉鎮,現在足不出村就能方便收貨。』付傑麻利地將快件清點完畢,掏出手機一一通知老鄉來取件。

  『十三五』期間,牡丹江市交通運輸局和郵政管理局開展跨行業聯合,首先在穆棱市創新實施交郵合作模式,利用農村客運班車將沿線村屯的信件、快遞包裹等運送到村級交郵綜合服務站,再將村裡收寄的包裹轉運回來。

  穆棱市副市長周坤介紹:『通過開展交郵合作,快遞進村率達到100%,初步解決了工業品下鄉進村「最後一公裡」和優質農副產品出村進城「最初一公裡」難題。』

  充分利用空閑行李客艙快遞業務延伸到村

  李波從2007年就開始跑農村客運。『從縣城到河西鎮的光義礦,一天早晚兩個班次,上座率至少八九成,生意不錯。』

  2013年,腰包漸鼓的李波投入40多萬元將原來的中巴車換成了49座的大客,可不承想市場卻發生了變化。『老百姓日子好過了,出行方式多元化,還有不少人搬到了城鎮,導致客源減少,上座率下降。』李波不禁發愁。

  但利用農村客運班線沿途轉運快遞包裹,給李波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2015年,交通運輸部、原農業部、供銷合作總社和國家郵政局4部門聯合下發意見,要求加快構建覆蓋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網絡體系,全面提昇農村物流服務能力和水平。當年底,牡丹江市交通局將交郵合作模式提上日程,並確定在穆棱市先行先試。『全市農村客運暢通率達100%,但實載率逐年降低,運力富餘和浪費現象比較明顯。』穆棱市運輸公司黨支部書記張成森說。

  『在符合客運安全要求的前提下,能把空閑行李客艙充分利用起來,郵政公司按件數和運輸距離付費,去年多賺了1萬多元。』李波說。

  郵政公司也有積極性。『信件以往由投遞員騎摩托車投遞到村一級,但快遞包裹只能投送到鄉鎮,服務農村有短板。』中國郵政穆棱市分公司副總經理萬勇緒表示,『實行交郵合作之後,不僅能夠優化投遞業務布局,降低運營成本,而且快遞業務延伸到村,帶動了農村快遞業務收入增長。』

  『自從村裡有了交郵綜合服務站,快遞送到家門口,農村客運班線成了咱老百姓的「購物車」。』下城子鎮懸羊村村民陸彥金說。

  打造縣、鄉、村三級物流節點

  走進光明村交郵綜合服務站,大廳是超市,陳列各類商品;旁邊的屋子則是候車室和物流專用區,貨架上整齊地擺放著數十個待領取的快遞包裹,牆上還貼著客運班次時刻表,十幾個塑料凳供村民候車專用。

  這間超市原本由付傑的父母經營,付傑中專畢業後就外出打工,家裡日子也算過得殷實。『2016年春節回家過年,趕上市裡領導來調研,打算依托我家超市建立村交郵綜合服務站。』付傑算了一筆賬,『代收一件快遞可賺1元,代寄一件快遞可得收益的20%,都由郵政公司支付。』

  『雖然一開始業務量不大,但我看好農村快遞業的前景。』過完年,付傑沒再外出。果不其然,纔短短幾年,村裡的日均快遞收發量已從一開始的個位數達到了現在的50多件。『交郵綜合服務站疊加了班車停靠、郵件收寄、網上購物、生活繳費等功能,也給我家的超市帶來了人氣,去年家庭純收入超過了20萬元。』付傑說。但構建農村物流體系,還離不開縣、鄉、村三級物流節點的布局和建設。『除了村級交郵綜合服務站,我們還在鄉鎮建有物流中轉節點,在縣城建有物流分撥中心。』穆棱市交通運輸局局長汪金福說。

  在下城子鎮政府斜對面的郵政支局,其中一間門面改造成了鄉鎮客運站,每天有12個農村客運班次由此始發,成為上接縣、下連村的農村物流中轉節點。『在鄉鎮層面,客運站入駐郵政支局只是交郵合作的一種模式,有的地方是郵政業務入駐客運站,還有的地方在新建站所時統籌預留郵政和交通等服務功能。』下城子鎮客運站站長宋玉東說。

  『而在穆棱市客運總站,專門在站房設置了物流分撥中心,統一受理郵政和快遞企業分發至各鄉鎮、村屯的郵件。』汪金福說,『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縣、鄉、村交郵綜合服務站點102個,交郵服務線路總數17條,通達100%行政村,18萬村民受益。』

  推動交郵合作和農村電商協同發展

  每年6月底到10月末的木耳收獲季,是下城子鎮懸羊村交郵綜合服務站站長陳新建最忙碌的時候,『拍視頻、當主播、收發訂單……就為了給村裡的黑木耳賣個好價錢。』懸羊村有400多戶農戶從事黑木耳生產,乾木耳年產量達2000多噸。『以前因為物流不便,木耳采摘後只能等商販上門來收購,收購價要低不少。現在全村的木耳一半以上都通過網絡銷售,一斤能多賣七八元錢。』陳新建說。

  『農村物流是一個雙向通道,既要促進消費品下鄉進村,更要促進農特產品出村進城。』萬勇緒說,『服務站疊加了郵政系統的郵樂網、龍郵農品、丹江郵品等電商平臺,整合200多種地方特色農產品,月均電商包裹業務量3.4萬件,月均銷售額44萬元。』

  為推動交郵合作和農村電商協同發展,去年8月,牡丹江市舉辦了首屆『直播銷售員職業技能比賽』,共招募各縣區直播銷售員200多名,收獲6.15萬訂單,銷售額為215.8萬元。

  在穆棱鎮腰嶺村村委會,一個200多平方米的大廳被分成了產品展示、直播間、物流配送中心三個區域。『這是通過牡丹江市交通運輸局和郵政管理局牽線搭橋,我們同一家文化公司建立的交郵合作和電商村播示范站,目前已經培訓農民和黨員乾部主播50餘人,去年銷售農產品30多萬元。』穆棱鎮鎮長謝金鑫說。

  『我市交郵合作+農村電商模式已初見成效,只有實現「交」「郵」「快」「電」協同發展,纔能真正為消費品下鄉和農特產品進城打下堅實基礎。』牡丹江市交通局二級調研員徐海鷗說。

  依托當地交通運輸和郵政等骨乾企業,加快資源整合利用,穆棱市走出了一條『交郵融合、產業聯動、資源共享』的農村物流發展新路子。去年6月,穆棱市交郵合作工作經驗成功入選交通運輸部公示的首批25個農村物流服務品牌之一,並被納入《首批農村物流服務品牌典型經驗》匯編。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