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紅色印記在龍江 | 於天放:牢門脫險的抗聯英雄
2021-04-23 16:04:57 來源:中國政府網 人民網 綏棱發布 龍江森工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歷史波瀾壯闊,世紀初心歷久彌堅。10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龍江兒女前赴後繼,抗擊日寇,迎來民族獨立和解放。黑土邊陲全面建設成為共和國的大糧倉、大油田、大煤礦,全省人民牢記囑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系列報道《紅色印記在龍江》追尋傳承紅色基因,講述百年黨史故事。

  從4月至9月,黑龍江省委宣傳部、省委史志研究室、省記協聯合在全省開展『紅色印記——講述龍江百年黨史故事』主題調研采訪活動。

  14日,記者跟隨『紅色印記——講述龍江百年黨史故事』主題調研采訪活動,走進綏化市綏棱縣天放抗日斗爭紀念館,了解在紅色村莊代代相傳的抗聯精神。

  天放抗日斗爭紀念館

  綏棱縣上集鎮天放村的村口有一個醒目的『村門』,紅色的柱子支起紅色的飛檐,檐下紅色的牌匾上寫著7個字——革命老區天放村。天放村是國家級老區村,是抗日名將於天放領導的抗聯小分隊長期開展抗日斗爭的地方。

  天放村的許多地方都留存著於天放當年革命的足跡,為紀念這位抗聯英雄,2002年,綏棱縣政府修建了天放村抗日斗爭紀念碑和紀念館,昭示抗日壯舉,告慰革命先賢。

  村口處的天放抗日斗爭紀念館陳列了於天放和抗聯戰士生前留下的物品和抗聯相關文獻,並還原了於天放帶領抗聯戰士冬天在密營裡研究作戰計劃的場景,展現當年艱苦的斗爭環境,展示了抗日義勇軍、抗聯游擊隊和北滿抗聯部隊用頑強的革命意志和英勇的革命精神,譜寫的一首首可歌可泣的人生贊歌。

  天放抗日斗爭紀念館的對面是一座高7.7米的天放村抗日斗爭紀念碑,紀念碑背面記錄著於天放的抗日事跡。

  抗日名將——於天放

  於天放原名於九公,又名王文禮,黑龍江省呼蘭縣(現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三道溝屯人。1924年考入黑龍江省齊齊哈爾第一工科職業學校,是齊齊哈爾學生運動的領袖。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反帝大同盟,1931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九一八事變後,棄筆從戎,由黨派回東北進行抗日武裝斗爭。七七事變後,先後擔任十一軍隨軍教育長,十一軍一師政治部主任等職。

  1943年,因慶安抗日組織遭到破壞,於天放帶領抗聯小分隊到綏棱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中建造密營。1944年初,抗聯小分隊因被敵人多次圍攻,處於斷糧狀態。於天放派戰士尋找進山拉木頭的群眾,天放村農民張錄得知部隊的情況後,回村發動村民籌集了1000多斤糧食、200斤豬肉和兩大桶酸菜送到山上。

  看到群眾對抗聯的熱情支持,於天放決定帶隊下山,以張家為據點,組建抗日救國會。由於漢奸告密,1944年12月19日,於天放在宋萬金屯小學校被捕,先入慶安監獄,後又轉入北安監獄。

  1945年7月11日,於天放與另一名抗聯戰士趙忠良趁上廁所的機會,二人成功脫險。

  抗日戰爭勝利後,於天放先後擔任東北民主聯軍黑龍江省軍區副司令員、中東鐵路總監、北安省議長、黑龍江省政府副主席、副省長、省政協副主席等職。

  抗戰勝利後,於天放撰寫了回憶錄《牢門脫險記》。1951年11月,《牢門脫險記》由東北青年出版社出版,成為人民群眾喜愛的讀物,後經東北人民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等多次再版,發行90萬冊,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暢銷的紅色圖書之一。

  於天放在《牢門脫險記》這本書中寫到:『東北是我的家鄉故土,我愛祖國,我愛東北,我更愛家鄉,我也愛樹海無邊的小興安嶺。不管敵人怎樣凶惡殘暴,抗日斗爭的烈火是不能被壓下去的。我決心埋屍故土,也不離開東北一步!』字裡行間表達了他對祖國、對人民深沈的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

責任編輯:宋蔚

【專題】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

【專題】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