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北大荒集團紅興隆分公司:黨史學習教育力促黑土地保護
2021-04-23 17:06: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劉運華 陸書鑫 郝迎燦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進入四月,水稻種植泡田整地進入高潮。全國農業勞動模范、二九一農場農業技術人員陳國建每天奔波在各管理區泡田整地現場,查看秸杆還田的實際效果。

  『分公司黨委將推進黑土地保護作為為民辦實事一項重點內容。我是一名農業技術人員,就必須在一線踐行學史力行的黨史學習教育要求。』陳國建說。

  據悉,擁有810多萬畝耕地的北大荒集團紅興隆分公司黨委針對企業以農業生產為主,80%以上職工群眾收入來源依靠土地種植的實際,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將持續提昇糧食產能作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內容,確立了今年糧食總產達到85億斤,同比去年增產近10億斤,『十四五』期末產能要達到100億斤的奮斗目標,保證職工群眾實現可持續增收。

  勇於擔當走深

  4月20日,紅興隆分公司黨委在饒河農場有限公司第三管理區2號地舉辦了玉米深松保護性耕作現場觀摩會。

  技術人員介紹,采用此項技術免除了翻耕作業,避免了黑土風蝕退化,也搶得了有效生長期和積溫,徹底解決因一面靠烏蘇裡江、三面環山造成播期晚一周的小氣候影響,去年有效抵御了春季低溫多雨大風、初秋三場臺風和秋季雨量大的多重自然災害侵襲,奪得歷史單產最高。自把黑土地保護工程列入到為民辦實事清單後,公司建立了1000畝示范核心區,成立了推廣指導組,推廣面積超過10萬畝,4月15日便開始播種,同比去年播期又提前了5天。

  『黑土地保護列入清單,是紅興隆分公司為民辦實事走深的生動實踐,把學史力行的具體要求體現到為國敢承擔、為民敢擔當的兩個層面上來。』饒河農場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寬平說。

  辦實事關鍵在行動。紅興隆分公司成立推進專班,研究保護具體措施,制定落實方案,指導工作開展。確定了『四大體系+三項舉措』總體思路,『四大體系』即政策扶持為導向、科學技術為支橕、制度落實為保障、責任監管為抓手;『三項舉措』即統籌推進工程舉措、農藝舉措、生物舉措。同時制定了《紅興隆分公司黑土耕地保護(聯席會議制度)實施方案》,集成90項黑土耕地保護技術推進措施和20項重點示范推廣農業農機新技術黑土耕地保護工作保護方法。

  據紅興隆分公司農業發展部部長陳月堂介紹,今年黑土地保護覆蓋面為100%,對580萬畝耕地實行綠色生產監控,確保秋天秸杆100%實現再利用。

  穩步推進走實

  今年,二九一農場40萬畝水田實現100%秸稈還田,第三管理區1.27萬畝水田全部實現『花達水』攪漿整地。

  『為啥咱管理區攪漿整地一下子全部推行到位?因為我已連續5年使用秸杆全量還田方法, 2019年土壤有機質含量比2010年增加0.3%,每畝施肥量從過去46.7公斤下降到38.3公斤,單產連年在660公斤以上,加上農場今年將保護耕作列入到土地承包合同,所以積極性就上來了。』承包240畝水稻田的種植戶李進凱高興地說。

  紅興隆分公司黨委針對黑土地保護已取得成果,結合耕地質量平均提高0.5個等級,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提高0.05個百分點以上,旱田耕作層厚度平均達到30厘米以上,水田耕作層厚度達到20厘米左右的實際,明確提出要把黨史力行與學史崇德有機結合起來,讓黑土地保護行動成為一項社會公德來遵守,必須嚴格加以管理,使其成為行動自覺。

  地處丘陵漫崗的北興農場有限公司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將保護性耕作作為黨員乾部道德評價體系中,要黨員種植戶嚴格按照深松深度30厘米、耙地兩遍、圓盤起壟機秋起1.3米大壟的標准來耕種,由所在黨組織進行監督評議;農業領導乾部在工作中大家推廣地表秸稈覆蓋率在30%左右的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並且開展情況列入績效考核,保證了30多萬畝旱田保護耕作實現標准化作業。

  在嚴格管理下,紅興隆分公司落實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兩區劃定面積535萬畝;地表水灌溉面積近22萬畝,灌溉保證率在80%以上,農田灌溉水質標准達到綠色生產規范要求;落實國家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任務20餘萬畝,深松整地面積達到220萬畝;黑土保護示范區測土配方施肥、標准化植保機械作業率100%。

  示范帶動走新

  友誼農場第一管理區第九作業站地處山坡的玉米播種現場,打破了壟向東西或南北、壟直的種植模式,播種機環著山坡進行不規則曲線播種。

  『友誼農場有很多耕地處在山坡地帶,原來一下雨黑土就會順著壟溝自上而下流失。去年就與科研機構進行合作,創新開展等高種植保護性耕作技術,不僅減少水土流失量30%和肥料15%,還實現增產5%以上。我們把這項技術攻關列入到為民辦實事清單中,再進行一年試驗示范,確保技術成功後進行大面積推廣。』友誼農場農業技術人員唐曹甲子說。

  黑土地保護是一項永不休止的民生工程。紅興隆分公司黨委倡導學員乾部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明白黑土地保護是惠及後人工程的道理,增強創新保護舉措的自信,提出黑土保護工作要向現代化、智能化、精准化、無人化方向發展,為農業轉型昇級、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

  近期,江川農場有限公司農業副總經理武玉剛一直忙碌在田間,推廣和指導水稻戶使用創新的覆膜插秧技術,因為去年試驗基本成功,今年由100畝擴種到500畝。

  『這項技術的創新,徹底解決施用封閉藥除草的問題,使水稻品質得到保證,去年磨出的米每斤拍賣到17.8元。這既是一項保護性耕作技術,也是一個惠民項目,所以我得把這項技術盡快推廣開來。』武玉剛說。

  (作者 劉運華 陸書鑫 郝迎燦)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