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目前,黑龍江玉米播種正在有序進行,各地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積、建立土地保護機制等方面發力,持續推動良種、良機、良法、良田深度融合,盡展藏糧於地、藏糧於技保障糧食安全的『底氣』。

這兩天,大慶市大同區遠豐合作社的八千多畝玉米田開始正式播種了。這些玉米田將在8到9天時間裡全部播種完畢,與往常傳統的條形播種方式不同,今年遠豐合作社運用了一種『品』字形的播種方式。

作為大慶市大面積運用『品』字形播種玉米的第一人,大同區遠豐谷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健健對今年豐產很有信心。說起這種播種方式,還是去年他在一個農機展銷會上學來的,當時如獲至寶的他回來就跟當地的玉米種植戶廣泛宣傳,然而當說到一個坑裡播四粒種子,大家的頭搖得像撥浪鼓。王健健頂著壓力和質疑,開闢200畝地作為試驗田,進行了一年的潛心研究。最終,200畝試驗田足足增產14萬斤。

王健健說:『尤其今年土壤?情好,地溫現在達到了,我們在恰到好處的時候進行播種。』

今年,大慶市大同區林源鎮高標准玉米播種將達到18萬畝,佔全鎮耕地面積的81%。

大慶市大同區林源鎮人民政府鎮長趙洪偉說:『今年計劃建設高標准農田兩萬畝,將實現林源鎮高標准農田全覆蓋,采取標准化、機械化種植模式,統一采購農資,達到降本增效,實現豐產豐收。』

良種配良方,豐收有希望。在哈爾濱市雙城區,鏵鎰農機合作社的大田已開啟全面播種。在合作社的試驗田上,今年播種了1200多個玉米品種。

哈爾濱市雙城區鏵鎰農機合作聯社農藝技術主管李志恆說:『合作社今年的播種面積非常大,我們需要在試驗田中篩選出每年在各個積溫帶、各個時間段,從青貯品種到產糧品種,包括早種和晚種的品種,至少選出18個。』

今年,合作社13.6萬畝的玉米田全都采用智能化機械播種,同時實現黑土地保護。

哈爾濱市雙城區鏵鎰農機合作聯社理事長杜斌說:『我們跟一些大的牧業企業合作,把一些沼液沼渣撒到地裡,盡量減化肥,在幾年之後讓土地變得綠色有機。』

讓『飯碗』端得更牢,不僅靠良田良種良方,還要用先進科技、大數據等為現代農業插上翅膀。在黑龍江墾區勝利農場850畝玉米播種地塊,實現了無人鎮壓、無人加肥、無人播種、無人中耕,四輛機車接到雲端平臺的作業指令後,在一個作業地塊完成了多個機車協作的大田播種全部流程,達到了遠端平臺控制、自動識別路徑、自動入塹、全程無人操作的作業標准。

黑龍江墾區勝利農場黨委書記魏文華說:『下一步要讓我們的無人農機能夠自主作業、自主管理,最終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化,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