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紅色印記在龍江 | 『紅色地盤』上的斗爭風雲
2021-05-06 22:38:46 來源:龍視新聞聯播公眾號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守護秘密交通線、全民參加抗日斗爭,在硝煙彌漫的歲月中,無數龍江英雄兒女?力同心、無懼生死。系列報道《紅色印記在龍江》,一起來回顧這塊『紅色地盤』上發生的難忘故事。

  在綏芬河秘密交通線紀念館,展示了一本楊明齋曾經讀過的俄文書籍,楊明齋作為從綏芬河走上共產國際道路的第一人,在1917年時就加入俄共,組織華僑工會參加十月革命。在1920年,楊明齋作為共產國際工作組的成員,與維經斯基等人來到中國,先後與李大釗、陳獨秀等會晤,籌建中國共產黨,組建社會主義共青團,建立中俄通訊社和外國語學校,為祖國培養革命乾部。

  中東鐵路全線通車後,綏芬河這個邊陲小城成了連接中俄兩國的國際紅色通道,為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者開展工人運動、組織武裝斗爭、參加中共六大做出了重要貢獻。

  這條秘密通道,記錄下了瞿秋白、周恩來、鄧穎超、李立三等人匆匆經過的身影。中共二大後,為加強與共產國際的聯系,中國共產黨在綏芬河、哈爾濱、滿洲裡等地都設立了地下交通站。

  綏芬河市委史志研究室主任、市檔案館館長王玉富介紹,綏芬河這條秘密交通線是我黨歷史上建立時間較早、存在時間較長、發揮作用較大的十分重要的國際秘密交通線。特別是中國共產黨在危難之時,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論是守護秘密交通線,還是全民參戰,在不同的斗爭年代,龍江大地上處處都有與敵人斗智斗勇的『紅色地盤』。在伊春市南岔縣浩良河鎮大吉星村,在抗日戰爭時期,因為村裡的群眾基礎好、為抗日聯軍提供了大量的後方支持,而被叫做紅地盤。這塊石碑就是為了紀念村裡為抗日聯軍做出的貢獻而建立的,這個村裡還發展了伊春林區第一名共產黨員。

  伊春市南岔縣浩良河鎮大吉星村原黨支部書記孫吉慶說,高玉斌是經過夏雲傑發展的,1936年入的黨,入黨以後建立了抗日救國會等抗日組織,給部隊傳遞情報信息,給部隊籌集給養,動員青壯年參加抗聯隊伍。

  在共產黨員的帶領下,大吉星村的鄉親們積極參加抗日戰爭。1935年,一支重武器裝備的日軍部隊准備渡河,圍剿駐紮在附近的抗日聯軍。危急關頭,鄉親們挺身而出。伊春市南岔縣浩良河鎮大吉星村原黨支部書記孫吉慶說,村民們急忙扔下手中的活,往河沿上跑。灌上水,壓上石頭,就把船給整沈了,解救了夏雲傑的隊伍。

  伊春市南岔縣老區建設促進會副會長劉桂芬說,當時只有40多戶人家,就有27名青壯年參加了抗聯,有24名青年為國捐軀。勇往無畏的精神、甘於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傳承。

責任編輯: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