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歷史波瀾壯闊,世紀初心歷久彌堅。10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龍江兒女前赴後繼,抗擊日寇,迎來民族獨立和解放。黑土邊陲全面建設成為共和國的大糧倉、大油田、大煤礦,全省人民牢記囑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系列報道《紅色印記在龍江》,追尋傳承紅色基因,講述百年黨史故事。
從4月至9月,黑龍江省委宣傳部、省委史志研究室、省記協聯合在全省開展『紅色印記——講述龍江百年黨史故事』主題調研采訪活動。
近日,記者跟隨『紅色印記——講述龍江百年黨史故事』主題調研采訪活動,來到位於林口縣的八女投江遺址紀念館。
林口縣八女投江遺址紀念館
八女投江遺址紀念館位於八女英雄殉難地——牡丹江市林口縣刁翎鎮三家子村附近,是以八女英雄及抗聯二路軍史實為主體的抗戰史實紀念館,展廳總面積1600平方米,2011年9月對外開放。

紀念館共分蒙塵歲月、抗日烽火、八女投江、日寇罪證、迎來曙光、英名永存六部分展區,以實物、照片、模擬實景等形式向人們展示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

紀念館內,一幅幅反映歷史的珍貴照片、一件件歷經風雨的珍貴史物、一段段震撼人心的英雄事跡,無不深深震撼、感染著采訪團成員。
八女投江的故事
八位英勇的女戰士分別是抗聯第二路軍第五軍婦女團指導員冷雲,班長胡秀芝、楊貴珍,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和被服廠廠長安順福。她們中最大的25歲,最小的只有13歲。

八位女英雄中,唯一擁有真實照片的就是冷雲。冷雲從樺川女子師范學校畢業後,到悅來鎮南門裡初級小學校任教,她以教師身份作掩護,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36年冷雲參加東北抗聯第五軍。

1937年冬,由於日本侵略者的鐵血禁錮政策,東北抗日聯軍的斗爭進入最艱苦的階段。1938年10月下旬,抗聯部隊到達今牡丹江市林口縣刁翎鎮在烏斯渾河邊宿營時,遭到敵人襲擊。

在背水作戰至彈盡的情況下,八名女戰士面對日偽軍逼降,誓死不屈。冷雲堅定地對大家說:『同志們,我們是共產黨員、抗聯戰士,寧死也不做俘虜!
八位女烈士原本有三次生存的機會,但她們為了掩護大部隊,毅然選擇吸引火力,以身殉國。
林口縣抗聯史研究學者於春芳已從事『八女投江』研究19年,盡全力挖掘、還原歷史真相。
八女投江遺址紀念館2013年11月28日被黑龍江省委命名為第一批黑龍江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2015年被中宣部命名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17年被國家國防教育辦公室命名為第四批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